明朝内阁是怎么出现的 这事情还得从朱元璋身上说起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06浏览:33分类:历史
还不知道:明朝内阁的读者,下面历史屋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日月为明,万国仰大明天子。丘山为岳,四方颂太岳相公。”这一副对联是当年张居正作为内阁首辅,接受众大臣来贺的一个对联礼物,简简单单几句话,就已经突出了张居正作为内阁首辅的权势与霸气,曾经一度被很多人奉为经典。
当年,张居正的内阁首辅真的当到了尽头,让人们看到了内阁首辅的巅峰水平,同时人们也把张居正所存在的内阁,当成明代内阁的经典。
不过话又说回来,当张居正纵横无敌把内阁制度推到顶峰的时候,还是有很多的人对此表示疑惑,内阁制度到底是个什么?它又是怎么形成的呢?要知道,在明代的官方法律制度里面,内阁根本就不是一个合法合理的机构。那么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一、内阁制度之起源
要聊到内阁制度的起源,我们首先要聊到内阁制度的前身到底是什么?如果大家看过《中国法律制度史》就会知道,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一个皇帝与宰相共治的时代,这一个基本框架确保了中央政府能够在集权的过程中发散,然后在发散的过程中集权。皇帝的有效性和皇帝的个人性都得到了很好的保证。
但这里面也存在着问题,因为封建制度特别强调权力的排他性和社会地位的不平等性,所以宰相制约皇帝,而皇帝又嫌弃宰相必然导致权力的斗争。
等到朱元璋登场的时候,他忍了好几年的时光利用胡惟庸事件进行政治发酵,然后一举斩杀上万人彻底拔掉了宰相制度。
很明显,朱元璋的做法非常的有魄力,但是他却打破了皇帝的基本平衡性,这皇帝不可能管理所有的事情,因为皇帝的力量还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所以朱元璋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一天要处理400多个政治事务,可以说是累到要死的境界。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朱元璋被迫开始恢复宰相制度,但是他又不想让宰相制度以合法合理的形象再次登场,然后制约自己的权力,所以他提出了一个,去宰相化,去法律化,但是又能帮助皇帝的一个机构,这个机构就是后来人们所提到的内阁制度的雏形。
二、内阁制度的登场
当时,朱元璋邀请了很多有才华的年轻人来到自己的政治班底面前,让他们帮助自己处理政治事务,但这些人都只能提意见,然后要朱元璋自己去决策。当时朱元璋的想法很简单,这些人没有政治地位,而且没有政治资本,自己可以随意的听取建议,然后从中选择确保既能分权又能集权。
所以在朱元璋时期,这些内阁成员都是非正式的,而且是奴才一般的存在,根本发挥不到太大的作用。
但这一切在朱棣时期被彻底改变了,由于朱棣是一个非合法的皇帝,而且他与当时的文官集团有了很大的冲突,一个是之前大家不是一个体制内的,紧接着就是大家关于仁义礼智信和建文皇帝之后的永乐大改革,矛盾可谓是特别深。
因此,朱棣为了确保自己能够与文官集团博弈,而且彻底把文官集团给架空,于是他想到另一个办法,自己重新搭建一个权力中枢,让这些权力中枢的人,领导文官集团,但是又不与文官集团同流合污来确保对自己的安全。
在挑选的过程中,朱棣建立了文渊阁,并且还找到了那个一生中自己最喜欢的人夏原吉。夏原吉在明史中的表现的确就是如此,一方面他绝对的服从与朱棣,但另一方面他又和文官集团若即若离。他帮助朱棣打压文官集团,但另一方面又作为文官集团的领导,总是指挥着大家做正确的事情。
所以,内阁与底层的文官集团的特殊性就变得越来越明显,但同样的因为朱棣的这一政治目的,所以使得内阁逐渐的变成了一个法律制度之外,但又拥有法律制度权威的特殊机构。
三、朱瞻基时期的运作
如果大家对于明史有着比较清晰的认知,就会知道内阁制度的形成过程中还有一个特殊的人物,那就是第四代皇帝朱瞻基。史书记载朱瞻基颇为有才能,他不仅搞了一个仁宣之治,而且还使得内阁的属性变得彻底不同。
在之前的斗争中,朱棣版内阁成员与文官集团隔离开来,让他们对自己负责,但同时又保持着和文官集团若即若离的关系,所以大家有的时候是竞争关系,有的时候又是合作伙伴,甚至有的时候还是他们的领导人。
只不过等到朱瞻基登场的时候,这一切的一切都被彻底摧毁了。
朱瞻基的手段很简单,按照史书的说法就是,他允许所有在内阁里面斗争的人都拥有着平凡的权利。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所有人能够进入内阁,而所有的人在内阁斗争中输了以后,还能够进行卷土重来,甚至把之前的对手倒打一耙的操作。
实际上,这样的后果就是每一个在内阁里面的成员,针对向自己发起挑战的文官集团,都会以不遗余力的方式来对对方打击,打击到对方,根本没有办法卷土重来。
所以,一般历史学家认为在朱瞻基统治时期,文官集团的斗争达到了一个最巅峰,大家已经变成了不死不休的境界,不仅要把你打倒,而且还要搞掉对方的祖孙三代。
到此为止,内阁制度基本形成,而他的斗争框架也基本上奠定了起来,皇帝得以高拱于上,而文官集团则处在一种无止休的斗争之中。一般意义上来说,内阁制度基本形成,而且皇帝的目标达成了。
四、内阁制度真的好吗?
很多人看到这里都会由衷的表示感慨,满足了皇帝的需求,但是整个朝堂政治已经变成了乌烟瘴气了。大家都只知道拼命的去干自己的队友,甚至干到对方再也爬不起来,这样的争执还能合作稳定下去吗?
事实上,从后来的结局来看,内阁制度变成了摧残人性,甚至变成了斗争的根源,明代的力量正在不断的消耗,虽然这中间也出现过高拱,张居正这样的奇人,但基本上都无法在可怕的斗争中站稳脚跟。
不过,学者对此的认知就是,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摧残的制度,但是他却酝酿着一种三权分立,或者说是一种分立基础上的统一管理。
但是,明代没有等到这个制度形成的时间,而且大家在可怕的斗争之中,居然忽略了对于基层的管理。这就导致了崇祯年间的悲剧和皇帝与文官集团极致的离心离德。
因此,内阁制度从历史的表现上来看是一个悲剧,但是如果从未来的演化上来看,这是一个机会,不过明代没有等到突破而已。
结语
所以说回首明朝的内阁制度,我们会感觉这中间杀气凛然,而且皇帝的私心太重。但我们还是要强调一点,明代政治制度已经走向成熟甚至僵化,内阁制度还是一个突破的机会。可惜的是这个机会没有把握,最终变成了一个让人绝望的笑话。
【参考资料】
《明史纪事本末》
《中国通史》
猜你还喜欢
- 11-30 与正规军比起来,明朝锦衣卫的整体作战能力很强吗?
- 11-30 明朝火器究竟有多厉害?在当时有哪些引以为傲的火器?
- 11-30 明朝火器在当时处于一个什么水平?为何说只是“略”高?
- 11-30 明朝在防线上设立九边重镇后,其总兵力共有多少人?
- 11-30 在明朝弘治年间,朝廷陆续设立了哪九个军事重镇?
- 11-30 朱翊钧是明朝第13位帝王,他为何不再踏进金銮殿一步?
- 11-30 明朝也是个大统一王朝,为何没有出现后宫干政与外戚专权?
- 11-30 明朝的梃击案究竟是郑贵妃所为,还是太子朱常洛自导自演?
- 11-30 锦衣卫这个天子亲军,在明朝这个内外环境是如何衰落的?
- 11-30 古代大臣上朝时,他们手中的板子是什么作用?
- 11-30 明神宗的什么承诺,势必会引起明朝重大的政治危机?
- 11-30 到万历十四年,明朝长达几十年的国本之争有怎样的背景?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