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为何日本裕仁天皇的《终战诏书》只字未提投降?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09-01浏览:45分类:历史

  1945年8月15日12时整,电台开始以所谓“玉音放送”的形式播出了裕仁天皇亲自宣读的《终战诏书》。

  玉音放送是日本绝大部分民众第一次听到被神化为天皇的国家最高元首的声音,在播放后,包括陆军相阿南惟几、航空技术部总长偎部正美等34名将官切腹自杀。几乎是在播放后同一时间,太平洋战场的战争就结束了。

  在很多人眼里,《终战诏书》是日本昭和天皇裕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签署表示接受美、英、中、苏四国在波茨坦会议上发表的《波茨坦公告》,同意进行无条件投降的诏书。

  但我们翻遍裕仁天皇《终战诏书》全文,并无一字提到“投降”。

  全文如下: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

  盖谋求帝国臣民之康宁,同享万邦公荣之乐,斯乃皇祖皇宗之遗范,亦为朕所眷眷不忘者;前者,帝国之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之主权,侵犯他国之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交战已阅四载,虽陆海将兵勇敢善战,百官有司励精图治,一亿众庶克已奉公,各尽所能,而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实难逆料;如仍继续作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赤子,陈谢于皇祖皇宗之神灵乎! 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朕对于始终与帝国同为东亚解放而努力之诸盟邦,不得不深表遗憾;念及帝国臣民之死于战阵,殉于职守,毙于非命者及其遗属,则五脏为之俱裂;至于负战伤,蒙战祸,失家业者之生计,亦朕所深为轸念者也;今后帝国所受之苦固非寻常,朕亦深知尔等臣民之衷情,然时运之所趋,朕欲忍所难忍,耐所难耐,以为万世之太平。

  朕于兹得以维护国体,信倚尔等忠良臣民之赤诚,并常与尔等臣民同在。若夫为情所激,妄滋事端,或者同胞互相排挤,扰乱时局;因而迷误大道,失信义于世界,此朕所深戒。宜举国一致,子孙相传,确信神州之不灭。念任重而道远,倾全力于将来之建设,笃守道义,坚定志操,誓必发扬国体之精华,不致落后于世界之进化,望尔等臣民善体朕意。

  分析《终战诏书》可见,一、回避投降。诏书既没有投降的字眼,也没有战败的字眼,就是战争进行得不顺利,就此终止了。只称同盟国一方使用了“残酷之炸弹”,为了“亿兆赤子”而不得不宣布接受美苏中英四国共同宣言。二、美化侵略。诏书仍然将发动战争的目的定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于东亚之安定”,用“东亚解放”来极力美化侵略战争,甚至还为没有达到目标而遗憾。三、蔑视中国。诏书提到的战争,“交战已阅四载”指的是发生在1941年的太平洋战争,而不是从1931年开始的侵华战争,对于后者,诏书不置一词,似乎从未发生过。四、最重要的是,诏书念念不忘“维护国体”,传达出这样一种信念:虽然日本现在出现暂时困难,但只要国体尚存,日本不灭,就一定还有希望。这就为后来日本右翼复活军国主义奠定了一个基本的基调。

  为什么《终战诏书》始终不愿提到“投降”等字眼呢?

  这是因为,裕仁始终认为这场战争是正义的,是求生存求发展求解放的。所以他们对于侵略战争没有任何的负罪感,甚至没有一点点内疚,对同盟国也仅仅是表示了遗憾。而当美国在日本本土投了两颗原子弹,更给了裕仁以口实,仿佛日本才是受害者,被以非常不人道的大规模杀伤武器侵略了。裕仁很委屈,仿佛世界各国都要日本亡族灭种一样,所以他才不打了,终战了。终战是为了保存家国民众和他的“国体”,仿佛总有一天他还会回来的。直到现在,日本国内对8月15日不称战败日,称终战日。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