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为什么不论李自成还是清政府,都很重视崇祯帝陵墓的修建呢?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35分类:历史

  对崇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屋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时,朱由检自缢于煤山,终年三十四岁。清军入关后,以礼改葬于明十三陵中的思陵,庙号怀宗(后取消),谥号钦天守道敏毅敦俭弘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

  李自成打进北京城后,四处找不到崇祯,内心不踏实。因此下了一道指令:“献帝者,赏万金,封伯爵;匿者,灭族。”之后总算在煤山找到自缢的崇祯帝,悬着的一颗心才落了下来。

  崇祯在自缢以前,在衣服上留下诏书。在其中有一句:“任贼分裂朕尸,勿伤民众一人。”但是,李自成却并没有侮辱他的遗体,反倒展开了好好地的埋葬。起初大明朝的财政一穷二白,就算是想体面地埋葬崇祯,浓烈也是很吃力的。

  但无论怎样说,李自成在埋葬崇祯的问题上,也算作投入了较大 的付出。他首先是用两个门扇把崇祯藏起来。之后找到一副柳木棺,便把崇祯的尸体放进柳木棺里。然后再把他的棺木喷成鲜红色,把同时自缢的周皇后的棺木喷成黑色。

  可是李自成又碰到了麻烦事,崇祯并没有为他自己修建陵墓。一般皇上一即位,便会开始修建陵墓,可是崇祯却没有修。没有修的主要原因,依据《罪惟录》介绍,一是疲于政事,二是尚未选好地址。

  崇祯没有陵墓,李自成起初又没有钱为他修陵寝,因而,就把他与周皇后一起,随意地放进已经去世的田贵妃的陵墓中,但是,就算是田贵妃的陵墓,起初也尚未彻底建好。但李自成早已迫不及待了,把这些人的尸体放进去后,让它变成一座皇帝陵。说起来李自成也确实可伶,连埋葬崇祯所耗的花费,起初都需要靠义捐的。

  当然,假如李自成可以坐稳天下,可以让经济发展恢复正常,他肯定是会对崇祯陵墓展开进一步修建的。但问题是,他只在京都呆了42天,就垂头丧气地逃跑了。他连自身都顾不得,自然就不太可能再管崇祯陵墓的事儿了。

  满清入关,搬入北京城后,多尔衮和顺治对崇祯墓展开了检修,并更名为“思陵”。往往叫“思陵”,应当是由于起初南明曾给崇祯建议庙号为“思宗”,清朝采取了这个意思。

  顺治二年,思陵进行修建。但是起初清朝官府也差钱,以致于思陵时断时续修建了2年。因此顺治皇上一声令下,务必尽早修建。由此可见,顺治对思陵修建是极其高度重视的。顺治十六年,思陵又扩建了一些工程建筑,完成了第二次整修。

  之后,乾隆皇帝十年及其乾隆皇帝五十年,思陵又历经了2次整修。乾隆皇帝五十年的那一次,是乾隆皇帝整修整个的明十三陵,自然也包含思陵。

  那么,为何不管李自成还是清代政府部门,都那么高度重视思陵的修建呢?并且就算是财政局告急,还要想尽办法做这件事情,这些人是怎么想的呢?无论是李自成,还是清朝,在创建了官府之后,都想说明自身的官府是“天命所归”,是切合天时创建的朝代。而要做到这一目地,就得尊重前朝统治者。

  尊重前朝统治者,含义就是,前朝统治者原本也是“天命所归”的朝代。可是发展趋势到一定时间后,“日数”就尽了,务必由新的朝代来取代,而这一新的朝代,也是切合天神的朝代。这样一来,李自成和清朝,都明确这些人的“正统”影响力了。那么既然前朝仍然是“天命所归”的朝代,当然应当尊重前朝统治者了。

  因为大明朝前前后后执政了三百年的时间,普通百姓对大明朝有很深的情感。整个的社会发展里,遗老遗少相当多,对大明朝的想念相当浓烈。而不论是李自成创建的大顺朝,还是清代,这些人都不会太轻易被普通百姓所认可。大顺朝的统治者以前是“流民”“逆贼”,这在古代人的内心,是非常排斥的。

  而清代的统治者,也是少数异族。受“华夷”观念的影响,这些人更不容易接受这个少数异族创建的朝代。因而,纾解普通百姓的心态,顺从普通百姓的心理状态,就变得尤为重要。而修建崇祯皇上的陵墓,而且把这座陵墓取名字“思陵”,便是一种顺从普通百姓心理状态的行为。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