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功臣赵庸为何没能封公?他最后为何被处死?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1-02浏览:41分类:历史
赵庸是明朝初期名将,他在明朝建立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最后的结局却是被坐罪处死,为什么会这样?下面历史屋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熟悉中国古代历史的读者朋友们都知道,在封建社会中,皇帝贵为天子,他可以称得上是全天下最尊贵的人,日常的衣食住行都要享受着最好的待遇,手中也是攥着无上的权力,可以随时掌握着每个人的命运,只要有人敢顶撞自己,那么他便可以伺机找个理由判他死罪。
与此同时,皇帝在封建社会中也是特别注重自己的形象的,因为作为一国之君的他的形象并不只是简单地代表着自己,也代表着整个封建王朝。朱元璋在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之前做过下田耕作的农民,也做过沿街乞讨的乞丐,可谓是生活艰难曲折。
在这个求生存的过程,朱元璋看清了人间的冷暖,也慢慢地使自己变得成熟起来,练就了坚持不懈、临危不乱等优良品质,这也使得他之后可以成功集结人马,打赢反抗元朝的斗争,建立了明朝。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朱元璋也经常备受羞辱,这也使得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在尊为皇帝之后不愿再提起这段经历,并且禁止别人讨论这段经历,违此命令者直接杀无赦。
在朱元璋称帝不久后,他之前的一位农民朋友来到了皇宫里面找他,并且大喊着说道:“朱重八老弟,你还记得我吗?当时在咱俩每天一起下田干活,有时候中午休息的时候你没带干粮,我都会把我的分给你一半,咱俩也算是共患难了,现在你是皇帝了,你应该照顾一下我,也给我在皇宫里面安排一个职位。”
朱元璋刚看到自己的这位故友的时候,本来还算高兴,但是在听到他叫了自己原名之后,并且将自己之前的落魄生活都在大殿之上大声讲出来之后。
朱元璋立马改了脸色,大声训斥道:“你是哪里来的刁民,敢到这大殿之上来污蔑朕,朕根本就未曾与你谋面,更别说什么一起下田劳作的经历了,你犯了死罪却浑然不知还妄想要个官职,来人,拉下去斩了。”
就这样,往日好友因为损害了朱元璋的形象,不光没有共富贵,还落得了惨死的下场。
与这个人有着相似经历的还有明朝的开国功臣赵庸。赵庸自从跟了朱元璋之后,一直忠心耿耿,在反抗元朝的战斗中一直冲锋陷阵,立下了无数的汗马功劳。在明朝建立后,如果论功行赏的话,赵庸是可以被册封为王爷的。
但是,朱元璋在下旨册封时听信了小人谗言,认为赵庸在人性品德上有着一定的缺陷,于是便没有将他封为王爷,而只是给了他一个“南雄侯”的职位。
赵庸在接受到这个职位之后并没有大吵大闹,也并没有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依然尽心尽力地为朱元璋征战沙场。在一次战争取得重大胜利之后,朱元璋特别高兴,在皇宫之内设宴款待众位将军。在宴席中,朱元璋起身给各个将军轮番敬酒,久而久之朱元璋便陷入了醉酒的状态。
醉酒之后的朱元璋来到了赵庸的饭桌前,刚要敬酒的时候,一个不小心便跌倒在地。这个场景使得原本热闹的场合立马安静了下来,文武百官并不敢轻举妄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朱元璋趴在地上,样子有着些许的狼狈。
赵庸见状立马起身扶起了朱元璋,这个动作或许并没有触犯朱元璋,但是接下来的一席话却着实地得罪了朱元璋和其他官员。
赵庸大声说道:“怎么皇上倒地之后,你们没有一个人扶一下啊。”在别人看来这或许一个简单的问句,但是摔倒之后的朱元璋立马醒了酒,看到自己的样子也深知自己的不堪,感觉自己的形象已经被全部破坏了,心中本就有气,听了赵庸的话之后,他也并不觉得赵庸的好心帮忙,而是在叫众位官员一起来看自己的笑话。
宴会不久,胡惟庸事件就爆发了,这个事件使得很多官员都被牵扯进来,并且受到了重重的惩罚,但是赵庸在其中却受到了最严重的惩罚,最终被满门抄斩。
总结:在胡惟庸案件中,赵庸受到了最严厉的惩罚,这和其他官员相比待遇是不同的,这也很容易使得人们将此和宴会事件联系起来。
伴君如伴虎,赵庸本是一个好心的举动,只是在此期间无心地说了一句话,就被朱元璋 ,最终找了一个机会,趁机将其杀害,借此维护了自己的形象。
猜你还喜欢
- 11-30 与正规军比起来,明朝锦衣卫的整体作战能力很强吗?
- 11-30 明朝火器究竟有多厉害?在当时有哪些引以为傲的火器?
- 11-30 明朝火器在当时处于一个什么水平?为何说只是“略”高?
- 11-30 明朝在防线上设立九边重镇后,其总兵力共有多少人?
- 11-30 在明朝弘治年间,朝廷陆续设立了哪九个军事重镇?
- 11-30 朱翊钧是明朝第13位帝王,他为何不再踏进金銮殿一步?
- 11-30 明朝也是个大统一王朝,为何没有出现后宫干政与外戚专权?
- 11-30 明朝的梃击案究竟是郑贵妃所为,还是太子朱常洛自导自演?
- 11-30 锦衣卫这个天子亲军,在明朝这个内外环境是如何衰落的?
- 11-30 古代大臣上朝时,他们手中的板子是什么作用?
- 11-30 明神宗的什么承诺,势必会引起明朝重大的政治危机?
- 11-30 到万历十四年,明朝长达几十年的国本之争有怎样的背景?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