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陆逊知道赵云来支援,为何就选择撤退了呢?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1-01浏览:53分类:历史

  陆逊表面上是怕赵云,其实他真正害怕的刘备,准确说是害怕刘备死于自己手中,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屋小编一起往下看。

  说到夷陵之战,就不得不提到樊城之战,因为这才是一切的起因。

  樊城之战原本是蜀国与魏国间的较量,关羽率大军攻打曹仁据守的樊城。曹操派遣于禁、庞德率领七军驰援樊城。

  结果被关羽水淹七军,庞德力战而亡,于禁和三万魏军做了被俘,蜀军大获全胜。

  此时,樊城就是一座孤城,关羽攻下樊城只是时间问题了。

  不过,由于城中魏军顽强抵抗,使得蜀军一直无法攻下樊城,这时间一拖长,就出现了变数。

  关羽万万没想到,东吴和曹魏搭上线了,曹魏想要救下樊城,东吴想要夺取整个荆州,双方一拍即合。

  于是,曹魏这边,曹操亲率大军驰援樊城。而东吴这边则采取暗度陈仓之计,将吕蒙和陆逊偷偷派往前线。

  就这样,一张针对蜀军,或者说针对关羽的大网已经张开了,然而此时的关羽正忙着攻打樊城,根本没有意识到危机已经逼近。

  一日,关羽接到报告,魏军来袭,于是他率军迎战,由于兵力处于劣势,关羽败走,蜀军对于樊城的包围被打破,樊城的危局已解。

  关羽原本准备集结全部兵力与魏军再战,结果收到消息:荆州丢了。

  无奈之下,关羽只得退守麦城,关羽力战不降,最终兵败身亡。

  都说关羽大意失荆州,其实不然,蜀军两面作战,加上兵力不足,双拳难敌四手,失败是必然的,就算诸葛亮来了也只能无计可施。

  当刘备得知关羽的死讯后,悲愤万分,于是点起蜀中精锐,亲率大军讨伐东吴。

  虽然有很多人劝刘备以大局为重,不要贸然出兵伐吴,以免给曹魏可趁之机,但是刘备依然一意孤行,因为他有自己的苦衷。

  首先,刘备是靠仁义起家的,他能在身边聚集这么一批文臣武将,靠的就是打造自己仁爱之君的人设。

  一旦这人设崩坍,蜀汉的人心就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现在他的好兄弟关羽死了,他必须替关羽报仇。

  其次,荆州对于刘备来说太重要了,他的很多战略都是围绕荆州来展开的。

  现在荆州丢了,严重影响了蜀汉的发展,长此下去蜀汉必然衰弱,因此他必须夺回荆州。

  所以,当东吴遣使求和的时候,刘备毅然决然地拒绝了。因为这一战他必须打。

  刘备点起八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东吴进发了。

  虽然此前张飞被其手下张达、范强所害,但是刘备无暇悲伤,只能以伐吴的胜利来祭奠张飞的在天之灵。

  都说刘备不是带兵打仗的料,其实不然,从蜀军出征后的布置就能看出一二。

  刘备派遣吴班、冯习、张南为先头部队,进入东吴境内,为后续部队开路、建立前沿营地。

  同时派遣马良许以好处,成功说服沙摩柯,沙摩柯率领2万大军与刘备一同出兵,这样蜀军的胜算更大了。

  而为了防范曹魏偷袭,刘备又派黄权在长沙北边布防,时刻关注魏军的动向。

  而刘备自己率领的中军大营则按兵不动,观察各方面形势,一旦曹魏或者东吴有什么异动,他能够在第一时间驰援。

  可以说,刘备的布局稳扎稳打,毫无破绽。

  在观望了一阵子之后,刘备确定曹魏没有异动,而东吴方面则在蜀军的攻势下节节败退,于是才放心下来全面进军。

  蜀军长驱直入,一直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在刘备看来,这次的战略目的即将达成,于是他加快了行军速度,想早日回去。

  结果,蜀军却在夷道、猇亭一带遭遇了东吴激烈的阻击,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前进一步。

  原来,这一切都是东吴大都督陆逊的计策。

  他故意将难以展开部队的崇山峻岭全都丢给了蜀军,而让东吴军队在山岭出口处布防。

  这样蜀军无法全面展开,就无法发挥其兵力优势,自然无法攻破东吴的防线。

  与此同时,由于山路狭长,刘备的补给线被拉得很长,不利于补给,打起持久战来压力也比东吴方面大。

  在攻打了好一阵子后,由于东吴方面坚守不出。无计可施之下,刘备只得放弃了速战速决的想法,转而安营扎寨打起持久战。

  刘备在数百里的狭长地段布置了几十个营寨,才将蜀军安顿下来。

  然后他便琢磨如何将东吴军队给忽悠出来。

  刘备先是派遣大军围攻驻守在夷道的孙恒,这孙恒可是孙权的侄儿。刘备料想,孙恒有难,陆逊必救之。这叫做围点打援。

  结果陆逊看穿了刘备的计谋,他知道夷道粮草充足,加上孙恒在军中声望很高,将士愿意拼命。以蜀军派出的兵力,是难以攻下夷道的。

  于是陆逊拒绝了周围人出兵的建议,依然按兵不动。

  刘备见一计不成,再施一计。

  他派人到东吴营地前轮番叫骂,想要引东吴军队出击。这叫激将法。

  确实有一些东吴将领沉不住气,主动请缨,要出去给蜀军一点颜色看看。然而被陆逊给拒绝了,陆逊知道刘备的想法,于是继续按兵不动。

  刘备见到自己的计策依然不奏效,于是使出了最后一招:诱饵作战。

  他派遣吴班率领数千人在开阔地带安营扎寨,同时在山谷中安排了八千伏兵。

  刘备的计划是,让吴班将东吴军队给引出来,然后吴班假意败逃,将吴军引入山谷中,予以伏击。

  刘备这招应该是向白起学的,当年白起就是通过假意败退、诱敌深入,包抄围歼,消灭了赵国的40万大军。

  然而任凭你有妙计千万,陆逊只有一招,就是按兵不动。只要陆逊不出兵,刘备就拿他没办法。

  在围点打援、激将法、诱饵作战都无效之后,刘备也黔驴技穷了,只得偃旗息鼓,在此处常驻下来。

  两军彻底进入了相持阶段。

  双方一相持就过去了几个月,到了六月,艳阳高照、天气闷热,蜀军的营帐内就像一个个蒸锅,士兵们受不了了,有的人已经中暑了。

  无奈之下,刘备只得下令全军到深山老林中驻扎,以便借助树木遮阴。

  《三国演义》中有这么一个桥段,诸葛亮看到刘备的营寨图后,质问是谁出的馊主意。

  然而我们看看实际情况,这能怪刘备吗?

  那一片地区尽是崇山峻岭,根本没什么开阔地带,要么在山上扎营,要么在峡谷中扎营,峡谷容易被人包抄偷袭,山上尽是树,怕火攻。

  除非这仗不打了,不然怎么安营扎寨都不稳妥。既然都不是好的扎营地点,那好歹选择山中可以让将士们舒服点。

  不过,此时蜀军的问题不仅如此,还存在着补给困难,以及士气低落的问题。可以说,此时刘备败局已定。

  蜀军的情况,陆逊全都看在眼里,他明白,是时候反击了,于是夷陵之战的高潮部分拉开了序幕。

  陆逊在兵力上毕竟远不如刘备多,出于谨慎起见,在全面反击前,他先派遣了一小股部队向蜀军营地发起突袭,来试探蜀军的虚实。

  根据这小股部队的反馈,蜀军士气低迷,且营地囤放了大量粮草,营地外围又有大量木栅栏和拒马,加上周围树木枝繁叶茂,十分适合火攻。

  陆逊大喜过望,立刻开始着手给手下将领分派任务。

  到了夜晚,蜀军都睡着了,陆逊派少数士兵人手一支火把,冲入蜀军营地四处放火,加上风势也对蜀军不利,大火很快便在蜀军所有营地都蔓延开了。

  这便是有名的火烧连营。

  蜀军营地很快便乱成一团,哭喊声四起,很明显,这支大军已经丧失战斗力了。

  此时,陆逊率领手下大军开始向蜀军发起猛攻。

  吴将朱然、韩当率领所部截断了蜀军的退路。

  陆逊则率领诸将进逼蜀军的中军大营,也就是刘备的所在。短时间内便拿下了四十余座营寨,刘备危在旦夕。

  此时,蜀将冯习、张南以及外援沙摩柯皆阵亡。杜路、刘宁等人率部投降了东吴,蜀军已经全线崩盘了。

  而刘备也知道败局已定,于是赶紧跑路了。

  别说,刘备逃命的天赋还是很高的,在傅肜以命相搏为其殿后的情况下,刘备竟然成功逃出了东吴的包围网。

  最终刘备一路逃窜,直到到了白帝城才停下来休息,此时他已经进入了蜀国的势力范围。

  至于其他蜀军,负责抵御曹魏的黄权,因为退路已断,又不愿投降东吴,于是投降了曹魏。

  而马良在撤退途中,遭遇吴将步骘的拦截,不敌被杀。

  随刘备出征的将领中,只有向宠所部损失不大,且成功撤回蜀国。

  而陆逊一路追击刘备,直至白帝城下,听说赵云率领一万人马前来增援刘备,陆逊才撤军。

  夷陵之战到此彻底结束,此战蜀汉损失数万人,元气大伤,成为了最大的输家。

  此战之中,有一点比较令人奇怪,陆逊一路追击刘备,都追到白帝城了,为何不尝试攻打一下就直接撤军了?

  要知道,刘备当时收拢的残兵就算算上赵云的援军,兵力也不足2万人,而陆逊手中至少有2万人,甚至可能有2.5万人。

  加上吴军士气高涨,蜀军士气低迷,白帝城很可能守不住的,再说了,如果真攻不下来白帝城,再撤军也不迟。

  事实上,当时东吴的战略目标有两点:其一,将蜀军驱逐出境;其二,不能杀死刘备。

  没错,刘备可以死,但是不能死在东吴手中。

  表面上看,刘备是凭实力逃出东吴的包围网,实际上是陆逊在放水。

  首先,东吴的包围网虽然算不上很严密,但是刘备手下那么多将领,只有向宠一人逃回,就能说明这个包围网不简单。

  刘备能突破包围网本来就很稀奇。

  其次,陆逊一路追击刘备,他手下兵多将广,如果真想抓住刘备,难道就不能派轻骑绕道截断刘备的退路?

  要知道,蜀军此时犹如丧家之犬,士兵没有什么战斗力,根本无力突破东吴的拦截。马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然而陆逊却没有这么做。

  所以说,表面上看,他是一路追击刘备,实际上他是将刘备护送出境,以免刘备发生什么意外。

  当刘备到了白帝城,也就离开了吴国境内,陆逊自然没有必要继续追下去了,唯一的问题就是如何找个借口撤军。

  恰好此时赵云率军来救刘备,陆逊一看,甚好。于是眼睁睁地看着赵云率军进入白帝城,然后就以兵力不足为由撤军了。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陆逊、或者说东吴害怕刘备死在自己手中呢?

  这就要从当时的局势说起了。

  我们都知道,三国之中,曹魏最为强大,不仅地盘大,而且兵多将广。

  而蜀汉和东吴则弱小许多,无力独自对抗曹魏,经常需要联手抗击曹魏。赤壁之战就是最好的例子。

  虽然夷陵之战时,吴蜀的关系已经降到了冰点,然而局势的变化并不大,依然需要吴蜀联合抗曹。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刘备在夷陵之战中战死,那么会发生什么事情?

  必然是蜀汉丢下曹魏不管不顾,跑去和东吴拼命。

  自己的皇帝被干掉了,以诸葛亮为首的蜀汉大臣们,无论愿不愿意,都必须这么做,否则他们的忠心将遭到怀疑。

  而继承皇位的刘禅,如果不肯替自己的父亲报仇,那么他继位的合法性也将遭到质疑。

  总之,一旦刘备死在东吴手中,那么蜀汉君臣的选择只有一个:和东吴死战到底。

  到时候,不管谁输谁赢,吴蜀两国都将元气大伤,曹魏将能不费吹灰之力消灭两国,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

  正是因为想通了这点,陆逊等东吴将领才不敢加害于刘备,只是将其赶出东吴境内作罢。

  当然,这些道理也就是东吴军队高层心里明白,下面的士兵乃至百姓是不懂这些的。

  因此陆逊才要做做样子,找个借口才好撤军,不然东吴内部的舆论会对他不利,这么一看,陆逊也真够不容易的。

  所以说,陆逊之所以退兵,根本不是因为害怕赵云和他的一万援军,而是他本来就打算撤军,赵云的出现给了他一个撤军的借口罢了,而刘备才是陆逊害怕的那个人。

  幸好刘备是在陆逊撤军后才去世的,不然蜀汉必定将刘备的死算在陆逊和东吴身上,那陆逊可就比窦娥还冤了。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