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也是个大才,为何刘备没有去请他呢?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1-01浏览:48分类:历史
东汉末年,各方势力逐渐强大,蜀汉刘备早期并没有多大的背景,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个草根。虽然刘备出身普通,但他一步步一个脚印,与张飞、关羽二人成为挚友和战友,后来更是三顾茅庐请到了诸葛亮。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屋小编一起往下看。
司马懿生于公元179年,逝世于公元251年9月7日,享年73岁。在那时候73岁已经算是高龄,很多人因各种因素英年早逝,比如东吴大臣周瑜,实在令人可惜和遗憾。司马懿出身不凡,司马家族有着很大的声望。在《晋书·宣帝纪》中记载着司马懿的祖辈情况:“其(司马氏)先出自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司马懿家族的司马氏乃高阳之子重黎的后裔,重和黎,传说是为羲、和二氏的祖先,即夏官祝融。从远古到商朝,夏官一族一直世袭着这一官职,到了周朝由夏官改为司马,周宣王时,由于先祖平定徐方有大功劳,司马被赐为他们一族的姓氏。传说司马懿的十二世祖跟随着项羽一起灭了秦朝之后,便被封为殷王,并且定都河内,而到汉朝时河内又变成了河内郡,司马一族也就从此世代都居住在了这个地方。司马懿的祖父辈各个人物几乎都担任着不小的官职,他的父亲担任的是京兆尹的官职,可谓世代为官,那么司马家族的实力自然不容小觑。司马懿在这样的世代大家族里出生,本身就比许多人的背景好得多了,眼界也比一般人开阔得多。史料记载,司马懿从小就胸怀大志,生于东汉末世,他常常“慨然有忧天下心”,这注定了他不会平凡地过一生。南阳太守杨俊是个以知人善任而出名的人,司马懿十二岁之前就曾与他相见,杨俊十分欣赏司马懿,称他不是平常之子,而是个能成大器之人。还有人对司马懿的兄长说:你的弟弟聪明机智、做事果断,风姿颇为不凡,这是你所难以企及,不能够望其项背的。司马家族作为世代为官的大家族,后辈自然也不会逊色,而司马懿在这一代后辈中脱颖而出,风姿卓越、气度不凡,很被大家所看好。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时,郡里推荐司马懿为官,此时曹操正任司空一职,他已经在悄悄地笼络人才了,听闻司马懿是个聪明才智的青年,他立即派人征辟此人到府中就任官职。可司马懿拒绝了,按照《晋书》的说法,拒绝曹操的原因是不想早早屈节于曹氏:帝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司马懿用风痹症为借口,说自己卧床不能起,无法担任官职。曹操刚开始并不相信他的说法,于是派人秘密地前去刺探消息,发现司马懿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好像真染上了病似的。就这样过了七年,在建安十三年时,曹操已经升为丞相,便用强制手段让司马懿担任文学掾,文学掾这个职位在正史书中并未过多描述,大致上是管理学校、教育子弟以及负责郡中的礼仪教化等事宜。曹操下定决心要司马懿来做官,表示如果司马懿不从,还是卧病不起那么就将他逮捕起来。司马懿这才惧怕非常,于是从了曹操的安排,后来曹操命他跟随太子们往来以及出游,历任过议郎、丞相主簿等重要官职。久而久之,曹操也逐渐发现司马懿似乎不是一个心思单纯之人,他认为司马懿有狼顾之相,还曾在梦里梦到三马同食一槽,古人的迷信认为这不是一个好的兆头,于是便和曹丕说: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意思是司马懿不是一个甘于成为臣子的人,他一定会干预我们的家事。但是曹丕和司马懿关系十分融洽,他害怕父亲会因此对司马懿产生嫌隙,于是时常维护他,这才让司马懿躲过一劫。而后司马懿也勤于职务,常常废寝忘食、通宵达旦,用行动让曹操打消了疑心。
(司马懿插画)
公元215年,司马懿跟随曹操征讨中原的张鲁,在大获全胜之后司马懿主张继续向西进攻,趁此机会一同讨伐刘备,但曹操说人要知足,既然得到了陇右,就不要再起贪念在这时又去占领蜀地了,最后没有采纳司马懿继续进攻的建议。公元219年,司马懿升迁为太子中庶子,辅佐太子曹丕,每当讨论国之大事,他都有自己的一些奇妙想法和计谋,时常得到当权者采纳,为曹丕所信任。司马懿转任军司马后,提出屯田地来解决粮食的计策,得到曹操的赞同和采纳。另外,司马懿还指出时任荆州刺史的胡修十分粗暴,而南乡太守傅方骄贵奢靡,都不应该驻守边防地区,但曹操并未重视这个事情。同年的八月份,汉水一带爆发了洪水,关羽趁机乘船突袭荆州,斩大将军庞徳,胡修、傅方二人纷纷投降。此时曹操感到了威胁,曾经一度想要迁都至黄河以内,而这时司马懿对曹操说到:“如果迁都便是等于向敌方示弱,且会导致汉水一带人心不稳。现在关羽势力逐渐强大,孙权一定看不惯,必定会派兵夺回荆州,这时樊城的困境也就解决了。”曹操这次听从了司马懿的主张,后来孙权果不其然趁着刘备进川的时机,派吕蒙突袭荆州的公安,将镇守荆州的关羽打败,收回借出的荆州的几个郡地。
司马懿为托孤重臣,辅佐朝政平定叛乱
公元200年,曹操在洛阳去世,朝廷上下一片混乱,司马懿主持着丧事,大多数人惧怕他的威望,朝政氛围很快肃然。曹操去世后,同年十一月,由曹丕继任魏王之位,史称为魏文帝。曹丕几次讨伐东吴国,命司马懿留守后方:“我十分担心朝内之事,才将此重任托付于你,如今你能留守来镇守后方,使我无后顾之忧,这可行吧!”遗憾的是曹丕仅在位六年,于公元226年去世,其子曹睿作为太子接替父亲的帝位。魏文帝曹丕临终时对曹叡说:“这几位朝廷重臣(指司马懿等人),你千万不要怀疑他们!”孙权在这时听闻曹丕已经去世,便趁机进攻魏国,可孙权还是低估了魏国的真正实力,他认为曹操乃天选之子,是其子曹丕所不及,而曹叡更不及其父曹丕,现在正是进攻的大好时机!孙权立即派诸葛瑾、张霸二人等兵分两路攻打襄阳,而自己则亲自率兵攻打江夏一带,但司马懿也不是个好惹的对手,先是打败了孙权,随后又打退了诸葛瑾并斩杀了张霸。
公元227年,司马懿认为曾为蜀将的孟达言行讨巧,不值得信任,但曹叡没有听取他的意见,还让孟达担任新城太守。后来曹丕去世,孟达也失宠,诸葛亮暗中串通孟达,想要他反叛魏国,司马睿暗中得知此事,已经想好了对策,他先假装写信抚慰孟达,劝他不要起兵,而孟达则犹豫不决。孟达此人有些自负,认为司马懿不会亲自前来平定他,其他的将领都不足为惧,并且到达新城也需要一个月时间,等到那时他的城内已经加固了,也不是轻易能够被破防的。但他高兴得太早了,没想到司马懿竟然还亲自带兵平定新城,并且是火速赶到这里。吴、蜀两方也派出援兵想要解救孟达,但却被司马懿派兵拦阻于西城,错过了解救孟达的时机。司马懿兵分八路攻取新城,新城的防护措施很快被司马懿攻破,仅仅十六天时间,孟达的外甥和部下就缴械投降了,司马懿立即进城斩杀孟达,并俘虏了万余人。
与诸葛亮对峙
公元229年,诸葛亮第三次带兵北伐攻魏,成功占领武都、阴平二郡,司马懿等人突遇大雨而班师返回。公元331年,诸葛亮再次带兵进行第四次北伐,随后司马懿和诸葛亮进行了卤城之战。关于卤城之战的经过和结果,不同的史书有不同的记载,《晋书》中说司马懿大败诸葛亮,《汉晋春秋》则说诸葛亮大挫司马懿,其他的史书只提及一部分战争的过程,并未谈到战争的结果和后续,因此这段历史还有待研究。公元234年,诸葛亮又一次讨伐魏国,这一次司马懿采取不战的军事策略,想要把敌方熬垮,任凭诸葛亮怎么挑战和激将,都不为所动,只防守不进攻不应战。果不其然,同年八月份,诸葛亮病故,蜀只得退军随后办理诸葛亮的丧事,后来司马懿去到诸葛亮的阵营驻地,看到他的那些创造发明,称赞诸葛亮是个天才。
后来司马懿又经历了辽东叛乱、政变夺权等许许多多事情,于公元251年病故。司马懿的一生过得很充实,诸葛亮、孙权、曹操等人都在他之前去世了,当这些天下英才都去世后,就没有多少人能够成为司马懿的对手了。司马懿后来政变夺权,其后代成功伐吴、伐蜀,建立晋朝结束了这一百多年群雄割据的三国时代。司马懿是个什么样的人,通过上文的叙述已经能够推测出来。实际上,对司马懿的评价有褒有贬,有的人认为司马懿军事才能突出,多次打败敌军,平定叛乱,是个不可多得的有勇有谋的英才,而有的人则认为司马懿尽管有一些才能,但后期夺取政权,抛弃了道义,是个忘恩负义之人,不予肯定。
但这些都是各个史书中或各朝代对他的片面评价,我们只能作为参考,不应当按照历史的争议评价随意给一个历史人物做批评或褒扬。而应当一分为二,即看到他值得称赞的一面,也要指出他不好的一面。
刘备落魄时,水镜先生为什么不推荐司马懿?
水镜先生其实对刘备挺看重的,他看到了刘备的真诚,这样坦诚相待的心在那个年代很少见。他知道这时候落魄的刘备急于寻找一个能够给他出谋划策的忠心之人,在水镜先生看来,诸葛亮十分符合刘备的贤人条件。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刘备落魄时,水镜先生为什么不推荐司马懿呢?首先,司马懿出生名门世家,家庭背景深厚有权势,而刘备一介草根,无权无势,以司马懿的性格必然不会想要跟随刘备这样的人打天下。其次,从早期司马懿拒绝曹操的任命时可以猜测,司马懿实际上不想要为其他人卖命,他或许更想要自己打出一片天地,最后辅佐曹操等人也是形势所迫,曹操早就看出司马懿野心勃勃,从他数次想要继续进攻就可以看得出来。最后,刘备在落魄时最需要的是能够信任的人才,需要的是能够全心全意辅佐自己打天下的人才,诸葛亮尤其合适,因为诸葛亮也正渴望能够成就一番事业,而刘备的到来能够让他施展才华,何乐而不为呢?况且曹操的阵营中早已人才济济,诸葛亮也不能够很快成为被器重的大臣。综合上面的几点因素考虑,水镜先生便将诸葛亮推荐给了落魄时的刘备,这个行为对三国历史影响巨大。
(诸葛亮剧照)
我们通过司马懿的生平观察,可以适当进行猜测,如果刘备在落魄时去请司马懿辅佐他,很可能会被司马懿无情地嘲笑一番。退一万步说,就算刘备千方百计请到了司马懿,按照司马懿的个性,怎么可能会安心地当一个臣子?何况刘备不是曹操,曹操胆识过人,做事果断且心狠手辣,刘备则偶尔妇人之仁,司马懿很可能会谋反自己称王。所以说请司马懿辅佐自己,这对刘备来说是十分不可取的。
猜你还喜欢
- 11-30 在三国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曹操又是如何享年六十六岁?
- 11-30 建安二十四年到二十五年之间,为何成了三国的关键年份?
- 11-30 在三国这个乱世时期,为何说司马徽还在诸葛亮之上?
- 11-30 三国时期武将投降是很常见的,为何唯独于禁投降非议多?
- 11-30 张飞这个三国有名的猛将,为何却被自己的手下在半夜杀死?
- 11-30 三国谋士多如过江之卿,夏侯氏为何是武将中的佼佼者?
- 11-30 古代的士兵都是怎么来的?兵制经历了哪些变迁?
- 11-30 在三国耀眼的星光下,哪些人才一身本事却遭世人遗忘?
- 11-30 水镜先生司马徽这么博学,为何不出山为国家出谋划策?
- 11-30 贾诩是三国时曹魏的著名谋士,他最后又是怎样的结局?
- 11-29 如果将刘邦放在三国乱世,他能重新建立一个新的汉朝吗?
- 11-29 到了汉末三国时期,杂号将军得到了怎样广泛的应用?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