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徐达功高震主,为何朱元璋却没有对他下手呢?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31浏览:41分类:历史

  朱元璋手下有两名最得力的将才,一为徐达,二为常遇春。与常遇春不同,徐达不仅在战场上勇武,还非常有智慧,军队中对士卒非常严格,在朱元璋面前说话行事都极为小心翼翼,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屋小编一起往下看。

  但作为开国大将的徐达却并未死于朱元璋,而是重病去世。徐达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数十年,在无数场战役中大获全胜,对明朝的贡献不言而喻。功高却不震主,是什么让徐达得以善终?

  一、应召追随,牛刀小试

  与常遇春一样,徐达也是出身农民家庭,通过耕作做得维持生计。徐达的性格十分刚强且有毅力,不甘心居于他人之下。从很小的时候徐达就开始学习武艺,与朱元璋一起长大,关系十分亲密,对彼此都有了解。

  明朝末年,朝廷腐败风气甚重,百姓民众无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社会上的阶级矛盾也越发尖锐。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各处英雄豪杰或为讨一口饭吃,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纷纷揭竿而起,希望能稳定天下局势,郭子兴就是起义的发动者之一。

  汤和是朱元璋的好友,他带领数十位勇武义士加入郭子兴的起义军后,写信邀约朱元璋一同前来。朱元璋也是心中有抱负的人,就加入郭子兴的阵营,后郭子兴派朱元璋回到家乡招募兵士,徐达欣然前往。从此以后,徐达征战南北的戎马生涯开始。朱元璋慢慢发现徐达非常有才能,就让他担当重任,替自己打仗。

  郭子兴一众人一直在濠州地区,势力范围没有太大变动。朱元璋觉得在他手下难以成就大事,为了实现称王称霸的事业,决定离开郭子兴。没过多久,朱元璋在郭子兴手下集合关系要好的24人,离开濠州,成功夺取滁州。在这场战役中,徐达初次展露才能,勇力非凡,威风赫赫。

  1355年,滁州地区的粮草难以为继,朱元璋决定攻取其他地方,将目标锁定为和州。攻取和县以后,朱元璋被孙德崖的势力抓去,徐达为了朱元璋的安全,决定用自己与孙德崖军交换,得以化解危机。六月之时,朱元璋率领徐达等人继续前进,经历渡江战役,欲谋取集庆。战斗过程中,徐达与常遇春二人勇冠全军,冲锋在前,擒获元朝将领,又收服了康茂才率领的义军。

  攻下集庆以后,朱元璋以此为中心建立根据地,并改称应天府。朱元璋继续征讨,徐达则在根据地应天防守。拿下应天府以后,朱元璋周围各有义军、元军,尤以张士诚和陈友谅实力最强,与左右商议后决定先攻打陈友谅。虽然朱元璋的应天可说是处在包围之中,但周围这些势力不属于同一阵营,常有矛盾冲突,因此安全问题暂时无需担忧。

  留守应天府的次年,徐达又赢得数场战役的胜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朱元璋霸业的进行。他与俞通海共同向池州发动进攻,池州赵普无力抵抗,败逃。顺利攻克池州后,徐达等人的军队缴获战船无数,受到朱元璋的封赏。接着,徐达又率领军队攻打安庆、江北等地区,于青山战胜赵普胜,接着继续追击,收潜山。

  因在安庆之地失利,徐达回到池州以后重新开始发动攻击。一方面水路夹攻,另一方面用离间计成功让陈友谅杀掉赵普胜,没有赵普胜的防守,枞阳水寨很容易就被徐达攻下。1360年,陈友谅的军队对池州发动进攻,此时的陈友谅已在旦夕之间。朱元璋派常遇春增兵徐达,内外夹攻陈友谅,大胜。

  从1962年到1964年间,徐达随着朱元璋多次与陈友谅的军队交战。到最后的鄱阳湖之战,陈友谅无论在军事实力还是经济实力上都远胜朱元璋,陈友谅军队60万,朱元璋仅有军队20万,而且还只有小船。战斗伊始,徐达身先士卒,在他的指挥下朱元璋军大获全胜,还缴获一艘敌方巨舰。

  一战胜利,军中士气大振。战斗中,徐达的战船焚烧燃火,他不顾自身的安全奋力扑灭,终于摆脱险境。由于双方军事实力悬殊,朱元璋一开始对这场战役非常担忧,经过这次胜利,看到军士们上下团结,对赢得这场战役的胜利越来越有把握。但此时朱元璋还有张士诚之忧,就让徐达仍然守在应天。

  对留守应天一事,徐达丝毫不介怀,不会因为没有在前线作战就心生怨怼。在应天,徐达丝毫没有改变治军严格作风,严密防守,张士诚也不敢贸然攻打。前线的朱元璋因此没有了后顾之忧,能够拼尽全力对付陈友谅,最终在鄱阳湖之战中大胜,陈友谅全军覆没。后徐达升任左相国,率军清除了陈友谅剩余的势力。

  二、率军东征,统兵北伐

  张士诚从起兵开始就不断在朱元璋的势力范围侵扰,徐达与张士诚有过不少正面对决。当时,张士诚占据常州,胁迫当地“黄包军”头领陈保二攻打镇江。徐达率领的军队势如破竹,很快打败陈保二,接着继续进攻常州。没过多久,张士诚援军到达,徐达边设伏兵边与其正面交战,张士诚大败。

  夺得常州,徐达继续攻宜兴、常熟,并且抓到张士德。宜兴城虽然不大,但因地势原因易于防守难以攻破。徐达攻宜兴许久不为所动,于是另出奇计,派兵扼断敌军运送粮草的道路,城中的军士越发担心粮草,军心产生动摇,不久即克。徐达回到应天继续留守。

  朱元璋将攻打张士诚的战略分为三步,先攻克张士诚的周围势力,让他收缩至长江以南;接着继续扫荡,造成平江之围的局势;最后众军合力围攻平江,彻底剿灭张士诚的势力。为了能让这个计划能够顺利进行,朱元璋将任务交到徐达手中。

  在徐达、常遇春的率领下,张士诚的势力受到压迫,朱元璋计划中的第一步实现。后来,张士诚的两臂湖、杭两周被也被徐达等人攻克,这时候的平江已然成为孤城。张士诚被困在平江城中,徐达统率大军驻扎城外,设置“襄阳炮”日夜向城中发动攻击。平江城中弹尽粮绝,徐达先率领军师冲入,杀声震天,不少张士诚的势力相继投降。

  到这天的黄昏时刻,在常遇春、徐达等人的攻打下,张士诚的军队已是全线崩溃。但张士诚仍然坚持不投降,最终自缢而亡。在消灭张士诚的战役中,徐达超然的指挥能力和谋略无不令人叹为观止,他是有血性而又冷静谨慎的人,战中是战中,战后绝不逾矩,万事小心谨慎而以朱元璋的命令为先。

  剿灭张士诚的势力以后,朱元璋的下一步就是北伐,扫荡其他残余势力。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大将,常遇春为副将,开始了浩浩荡荡的北伐行动。此时大势已去,朱元璋的胜利已成定局,不到两年时间,徐达的军队就到了元朝大都前,元朝灭亡。

  三、征讨北元,重病逝世

  元朝灭亡后,蒙古仍有残军骚扰,元朝的大将王保保仍是明朝不可忽视的敌人。徐达下率军攻入山西,想站稳脚跟。但王保保很着急,想即刻与徐达决战,向大都攻来。徐达与刘伯温商议,不救大都反向太原出兵,王保保闻讯赶回,最终败逃。

  王保保逃脱前往保护元顺帝的太子,徐达率领着军队向西渡过黄河,在庆阳之战中大胜,陕西平定。后来,徐达率军多次出征,平定残余的元朝势力无数,接着又远征边疆,守卫边防,过了三年才又回到京城。

  1384年,徐达留守在北平的时候患病,原本有所好转,不料次年因病逝去。徐达死后,朱元璋异常伤心,亲自前往他的葬礼,称徐达为开国功臣第一,并赐予三世王爵。朱元璋曾经称赞徐达:

  令行禁止。不居功自傲,不贪图女色财宝,处理问题不偏不倚,没有过失。当世有此美德者只一徐达。

  从朱元璋对徐达的称赞中不难看出徐达得以善终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点莫过于不居功自傲。中国古代历史上滥杀功臣的皇帝不在少数,汉朝韩信也是刘邦开国最为重要的功臣之一,最终却因居功自傲被冠以反叛之名而亡。徐达为人谨慎非常,再加上丝毫没有居功自傲之态,对朱元璋的命令言听计从,因此能够善终。

  结语

  蓝玉案是明朝大案,在这场流血事件中死去的功臣将相不计取数,仅《逆臣录》记载的就有万人以上。被朱元璋称为开国第一功臣的徐达却能免除死劫,这与他本身具有的超凡才能分不开,更与其谨慎小心的性格密切相关。虽然徐达与朱元璋自小便是好友,但他没有因此有丝毫逾矩的行为,所以能够得到朱元璋的信任。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