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要求自己的葬礼必须从简?为何要四人抬棺?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31浏览:46分类:历史
东汉末年的乱世,孕育了数不胜数的英雄人物。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中,蜀国被塑造成正义的一方,因此,小说前半段几乎可以认为是刘备的创业史,而后半段的主角则是诸葛亮。下面历史屋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诸葛亮的相关故事,接着往下看吧。
诸葛亮的故事已经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熟知。因为诸葛亮从古至今一直享有极高的评价。他不仅是“智慧的化身”,更是为了中兴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同样的,他在多次北伐中与司马懿也称得上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从刘备三顾茅庐开始,诸葛亮就下定决心追随刘备争夺天下。在自己隆中的草房中,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在他构建的蓝图中,蜀汉政权将以益州和荆州为根据地,向北进击从而图谋天下。这个蓝图以当时的眼光看来,确实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但这个看似完美的蓝图在后来被无情的打碎了。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贸然发动了襄樊之战。虽然在初期取得胜利,但由于孤军深入,且遭到东吴吕蒙的背刺,最终败走麦城,被吴军擒获处死。刘备立刻差遣张飞率军进击东吴为关羽报仇,但张飞也由于虐待属下被属下杀死。
这彻底激怒了刘备。刘备不顾诸葛亮的劝阻,拿出蜀汉全部的家底发动了夷陵之战,却遭到惨败,逃散了十几万人马。这一战是蜀汉从短暂的巅峰跌落的战役,也是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说的“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时候。
随后诸葛亮接受托孤之命,掌握了蜀国大权。在休养生息多年后,准备北伐。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前后总共五次北伐,最后病死在第五次北伐的前线五丈原。
诸葛亮在去世前,曾嘱咐刘禅关于自己的下葬事宜。其中他要求自己的葬礼必须从简,而且要求四个人为他抬棺,一路向南走。而且必须要等到绳子自己断裂,才能在绳断之处下葬。刘禅虽然想不明白为什么诸葛亮会这样安排,但还是照做了。
这些要求看似非常荒诞,但诸葛亮有他自己更深层的考虑。先说为什么要从简以及四人抬棺。在古代,抬棺的人数也就代表了棺材中人物的身份与地位。
而四个人,也就是普通小吏的规格。所以诸葛亮这样安排的目的即是让敌对政权难以察觉。即使他们察觉了,也不会认为这是一国丞相的棺材---一国丞相怎么会举办这么简陋的葬礼呢?
其二,就是选择方位的问题。诸葛亮曾说要把自己葬在定军山,至于原因是什么已经很难考证了。但向南走,似乎是为了规避敌军。如果选择向北,则是曹魏政权的地盘。那样显然更容易被发现甚至被发掘。
古人相对比较迷信,对于已死之人的墓看的相当重要。死后坟墓被掘开,则死人永世不得超生。结合“绳断之处即下葬”这一点来看,诸葛亮也是为了不被敌人发现。他尤其担心在蜀国战败后,自己的墓会被司马懿挖开。
然而,事与愿违。为他抬棺的四个人走了足足三天,绳子还是没有一点要断裂的意思。于是四个人商议后,决定谎称绳子断了并将棺材就地掩埋。四人复命后,刘禅却起了疑心。根据绳子的粗细,没有个十天半月是不会断的。
而这才仅仅过去三天,想必是这四个人说了谎。于是在严刑逼问下,四人承认了。于是刘禅一怒之下将四人处死。而他们一死,也就再也没有人知道诸葛亮究竟葬在哪里了。
总结:诸葛亮不论是在正史还是文学作品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以智谋著称,神机妙算,而且为了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提出的“隆中对”蓝图虽然在后来破产,但他依然没有放弃,坚持北伐直到自己去世。
他去世前,曾要求刘禅为他操办简单的葬礼,四人抬棺向南走,在绳断之处下葬。这样的安排是为了避免被敌军发觉,以防墓葬被掘开。但这四人由于未按旨意下葬而被处斩,也就再也无人知道诸葛亮的墓葬位置了。
猜你还喜欢
- 11-30 徐庶走马荐诸葛后,刘备在寻访中将谁认成了诸葛亮?
- 11-30 刘备为汉室拼搏了一生,但诸葛亮为何却扶不起刘禅?
- 11-30 诸葛亮有取代刘禅的实力,但为何却说他没有这个胆?
- 11-30 如果当时诸葛亮没有拥立刘禅,那么结局会有什么改变?
- 11-30 诸葛亮为蜀汉呕心沥血,那刘禅对诸葛亮是怎样的感情?
- 11-30 为何说刘禅其实一直在装傻?诸葛亮临死前说了些什么?
- 11-30 诸葛亮究竟看出了什么?为何认为刘禅是个有智慧的皇帝?
- 11-30 蜀汉地理位置这么优越,那么刘禅真是个昏庸之主吗?
- 11-30 诸葛亮应该去刘表手下任职,但他为何却偏偏追随刘备?
- 11-30 刘备托孤诸葛亮时是怎么想的?他为何还要加上一个李严?
- 11-30 魏延对蜀汉也是立有大功的,该如何真实看待魏延之死??
- 11-30 如果诸葛亮在北伐期间,实行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会怎样?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