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徐璆有哪些经历?为何袁术会忌惮他呢?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31浏览:46分类:历史

  汉末乱世涌现出很多英雄人物。下面小编就来聊一个比较冷门的人物——徐璆。徐璆在“黄巾起义”中的表现非常活跃,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屋小编一起往下看。

  荆州刺史徐璆

  徐璆字孟玉,是徐州广陵海西人。徐璆的父亲叫做徐淑,从仕途方面来说,徐淑做过东汉的度辽将军,“有名于边”;从文化方面,徐淑在《孟氏易》、《春秋公羊传》、《礼记》、《周官》等儒家经典也有研究。徐璆作为官宦之后,名士之后,仕途也是没有问题的。徐璆少年时期就被公府征辟,被举为高第,屡迁为荆州刺史。州刺史虽然是一个官秩仅六百石的官职,但是却有一个州的监察权,而且在东汉末年时期这种权势还处于扩大的倾向。

  徐璆是一个刚正不阿的人物。当时汉灵帝的生母董太后的外甥张忠作为南阳太守,“因埶放滥,臧罪数亿”。徐璆即将赴任的时候,董太后还特意令中常侍交代徐璆,让他好好关照张忠。徐璆严词拒绝。董太后于是将张忠征召为司隶校尉,负责监察百官,以威胁徐璆。徐璆到官之后,仍然向东汉朝廷反应张忠的罪行,因此与张忠结怨。

  在东汉中平元年(即公元184年),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爆发。荆州靠近东汉朝廷所在的司隶,是黄巾军比较强盛的一个地区。荆州黄巾军主要集中在荆州最北部的南阳郡,最早由张曼成领导,张曼成被南阳太守秦颉所杀,又由赵弘领导,并且将黄巾军扩张到十几万。再后来徐璆、秦颉与率领东汉中军的右中郎将朱儁一起消灭了南阳黄巾,具体过程比较复杂,光是南阳黄巾首领就有赵弘、韩忠、孙夏三代,这里就不仔细说明了。

  徐璆在平定“黄巾起义”的过程中有功,但是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封赏,反而被谴责贬官。原因在于与张忠的私怨。张忠和宦官集团一起构陷徐璆,徐璆因此被征召回洛阳,而因为有参与消灭南阳黄巾的军功,所以仅仅是免官处理。而后又被重新起用,先后成为汝南太守和东海相。

  这里说一句题外话,在王夫之的《读通鉴论》中评价东汉“以强亡”,认为东汉的灭亡是由士大夫到寒门草根的穷兵黩武之风。而这种风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东汉末年宦官当道政治黑暗,士人需要军功傍身才能与宦官对抗。这一点从徐璆在“黄巾起义”后的遭遇倒是可见一斑。

  徐璆被袁术控制

  在建安元年(即公元196年),汉献帝被迁到许县,虽然是在曹操的主持,或者说是控制之下,但是相较于之前被董卓集团控制;在洛阳缺衣短食的情况,汉献帝在许县至少安稳了很多,东汉朝廷的秩序也重新恢复和运转。东汉朝廷征召徐璆为廷尉。结果徐璆在赴任的路上被袁术劫走控制。

  当时袁术占据扬州九江郡,虽然还没有公然称帝自立,但是在兴平二年(即公元195年),汉献帝狼狈东归、权威扫地的时候,袁术内心当中就有自立的想法。曹操控制汉献帝,掌握了一张政治上的王牌,袁术当然更要脱离东汉朝廷的框架。

  袁术想要自立称帝,或者说自称仲家(还没有到称帝的程度,但是已经与天子刘协平起平坐),希望能够得到一些士人的认可。袁术扣留、控制了很多人物,比如受李傕、郭汜之命抚慰各地军阀的太尉马日磾;幽州牧刘虞的儿子刘和;东汉朝廷委派的兖州刺史金尚;沛国相陈珪的儿子陈应等等,也包括被征为廷尉的徐璆。

  袁术打算以徐璆为上公,虽然不知道袁术的政权要使用什么官制,不过很明显上公要高于三公,而徐璆的廷尉只是九卿之列。但是东汉朝廷的九卿的含金量可要比袁氏政权的上公高很多。一旦袁术被消灭,徐璆作为上公大概也不在被赦免的行列。何况从上述的内容来看,徐璆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当然不会接受袁术这个叛逆的橄榄枝。而袁术要借助这些士大夫的名望成事,也不敢轻易杀死或者逼死徐璆。

  从建安元年到建安四年(即公元199年),徐璆在袁术那里被扣留了四年。袁术在建安四年彻底衰败,他本打算北上去找袁绍汇合,但是没有成功就穷饿而死。袁术去世之后,他的残余势力也没有什么争霸的野心,大部分都依附袁术所置庐江太守刘勋或者袁术旧部出身的孙策。徐璆终于得以脱身,到许都赴任。

  送归玉玺与曹操让贤

  在古代的时候,玉玺是一件比较重要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统治的合理性。在东汉末年玉玺就遭遇一个很曲折的过程。在初平二年(即公元191年),关东联军面对董卓屡战屡败,只有孙坚取得突破,成功攻入洛阳。孙坚在一口井中发现了传国玉玺。当时孙坚和袁术是介于盟友和部下的关系,袁术有僭越之心,希望得到这个象征皇权的玉玺,就控制孙坚的妻子要挟孙坚,夺取玉玺。

  袁术势力溃败之后,没有人管玉玺,徐璆就得到这枚玉玺,加上自己的汝南太守、东海相的印绶一并送还东汉朝廷。当时司徒赵温问徐璆:“你遭到这样大的磨难,还保存着这些东西呢?”徐璆回答:“当初苏武被匈奴囚禁,仍然保存七尺的髦节,何况是方寸大小的玉玺呢。”事实上传国玉玺的大小并不像很多影视作品中那样大,只有方寸大小。

  徐璆回到东汉朝廷后先后成为卫尉、太常,都在九卿之列。在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刚刚扫平河北,整合北方,准备南下攻略荆、扬的曹操志得意满,废掉长期实行的三公制度,恢复秦汉的丞相制度。丞相的权重和地位当然要高于三公,尤其是东汉时期的“事归台阁”的三公。

  那么谁来担任这个丞相呢?曹操曾经让贤于徐璆,不过被徐璆拒绝。曹操废掉三公恢复丞相,当然是为了方便自己集权,为自己篡夺东汉政权铺设阶梯。曹操让贤给徐璆,也是明显的作秀,徐璆明白曹操的想法,不肯接受丞相之位是非常好理解的事情。不过徐璆毕竟作为被让贤的对象,有配合曹操演戏的资格,也能够看出他在当时的名望还是相当高的了。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