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髦讨伐司马昭的过程是怎样的呢?为何会失败?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31浏览:37分类:历史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髦用这句话,公开了司马昭的不臣野心,随后他便率领一众侍卫,企图诛杀司马昭。曹髦讨伐司马昭的过程是怎样的呢?司马昭又是怎么死的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屋小编一起往下看。
公元249年,司马懿父子趁曹爽携幼帝曹芳,出城进行祭祀之际发动高平陵之变。随着高平陵之变的成功,曹爽一党悉数被司马懿父子诛杀,随之朝政大权开始被司马家族把持。因高平陵之变的成功,新的问题摆在了司马懿面前:自己该不该在此时篡魏称帝,司马家族具不具备夺取曹家天下的实力?昔年曹操曾把持天子统一北方,进爵魏王、独揽大权。即使实力强如曹氏家族,都是经过曹操、曹丕父子两代人的苦心经营,才最终完成了篡汉立魏之事。很显然刚刚兵变成功,诛杀曹爽一党的司马懿,并不适合在此时行篡魏称帝之事。因为此时的司马家族,并不具备彻底铲除曹氏家族的实力。因此司马懿只能做出一种选择:独揽大权,积累司马家族的实力,拥立曹氏新主,适当对曹家做出妥协。换言之年事已高的司马懿并不想自己称帝,他希望在朝局平稳过度的情况下,继续充实司马家族的实力,随后再通过司马家族几代人的努力,毕其功于一役,夺取曹家天下。司马懿真是这么想、这么做的吗?
虽然随着曹爽一党悉数被诛杀,司马懿开始独揽朝中大权,但魏帝却依然是曹芳。这就说明政变成功的司马懿并没有急于行废帝另立之事,他想缓缓图谋曹家天下。司马懿专权国政的同时,他也开始布局未来:一、增加司马师、司马昭两兄弟的封邑。二、在姜维率军袭扰陇右、王凌叛乱之时,司马懿封司马昭为安西将军,让其独掌淮北诸军,屯兵关中公元251年,司马懿病逝,其长子司马师以抚军大将军的身份接班,继续独揽朝中大权。此时魏国朝局已稳,外有司马昭领兵,内有司马师独揽朝中大权,司马家族终于开始试探世家大族的态度。司马师废魏帝曹芳为齐王,改立高乡公曹髦为新帝。当时的司马师为何依然不篡魏称帝,而是退一步行废帝另立之事呢?这是因为他觉得时机依然不成熟。他在用废帝另立之事进一步削弱曹氏家族的影响力,并给天下人灌输一个思想:魏帝废立之事,由司马家族说了算。未来司马家族篡魏取代曹氏家族,乃是大势所趋。
如果按照司马懿父子所设计的剧本,等到司马昭独掌朝中大权时,司马昭完全可以水到渠成,平稳篡魏称帝。不想随后却出现了变数:一、性格刚烈不愿再做傀儡皇帝的曹髦。二、自作主张,陷司马昭于不仁的贾充。公元254年,司马师废魏帝曹芳为齐王,改立曹丕之孙,东海王曹霖之子,高乡公曹髦为新帝。曹其人擅诗文,通儒学、性格刚烈。曹继位后不久司马师病逝,司马昭取代兄长继续独揽朝中大权。随着父兄两代人的苦心经营,觉得自己已经具备篡魏称帝实力的司马昭,开始变得飞扬跋扈起来。但司马昭深知,想要篡魏称帝,自己还需要一个契机:灭国之功。无论是灭蜀还是灭吴,都可以让司马昭的功绩、声望超过曹操。那时天下将不会再有,反对司马昭篡魏称帝的声音出现。于是独揽大权的司马昭,命钟会、邓艾发动灭蜀之战不想在灭亡蜀国的过程中,曹髦却先一步对司马昭动手。
虽然继位之时的曹髦,还是一位少年,但目睹了高平陵之变以及兄长{曹芳}被废一幕的他,深知自己如果不选择反击,曹家天下早晚会被司马氏夺走。某天曹髦将一众心腹大臣招到面前,对他们说道:司马昭取代我的野心{篡位称帝},已经到了路人皆知的地步,我不能忍受曹家天下被司马昭夺取的耻辱。我要你们和我一起去讨伐司马昭。几位大臣深知,此时讨伐实力强大的司马昭无异于飞蛾扑火。因此大臣们便相继出言劝曹髦暂时忍耐。当时尚书王经更是对曹髦直言道:如今司马昭掌握朝中大权,满朝文武又都是他的党羽,君王您实力弱小,鲁莽行事,后果恐怕会不堪设想,您应该慎重考虑。
不想曹髦根本听不进王经的劝告,义愤填膺的曹髦当即带着数百侍卫前往司马昭的府邸。曹髦打算擒贼先擒王,突袭、击杀司马昭。曹髦本就是司马昭兄弟扶持的傀儡皇帝,司马昭又怎会不防备曹髦呢?因此曹髦率部一出宫,司马昭就得到了消息。当时的司马昭并不愿意直接与曹髦爆发冲突。因此司马昭便让心腹贾充带着府中一众侍卫出府,将曹髦劝回宫。不想眼见贾充带着一众侍卫阻拦自己的曹髦,却觉得对方冒犯了自己的天子威仪,司马昭果然有不臣之心。
恼羞成怒地曹随即拔出佩剑向司马昭府中冲去,一边冲曹还一边高喊:我是天子,谁敢拦我。碍于曹天子的身份,司马昭府中的侍卫并不敢上前,对曹用强。但众人都知道,急了眼的曹今天是誓要将司马昭斩于剑下的。这时侍卫成济出言询问:事到如今,我们该怎么办呢?贾充对说道:我们都是大将军的心腹,当知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
成济当即心领神会,出剑将曹髦刺死。随着曹髦的身死,麻烦摆在了司马昭的面前:本想通过禅让夺取曹家天下的他,却要背负弑君的罪名。惊惧的司马昭赶紧召集一众心腹在府中商议对策。见到一众心腹后,跌坐在地的司马昭叹息道:天下人会怎么议论我呀?眼见司马昭失魂落魄,仆射陈泰出言对司马昭说道:如今只能腰斩假传将军命令的贾充,这样才能向天下人表明忠心,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贾充所作,其实是在维护司马昭的利益。如果司马昭真的采纳了陈泰的建议,牺牲掉贾充,今后一众心腹谁还会真心为司马昭出谋划策呢?因此不愿舍弃贾充的司马昭,出言请陈泰再为自己想一个办法。不想随后的陈泰却说道:臣只有比牺牲贾充更激进的办法,并没有其他办法。听完陈泰所说司马昭决定牺牲成济保全贾充。
成济伏诛后,司马昭与公卿、太后商议后决定,拥立燕王之子曹璜{后改名为曹奂}为新帝。此时朝中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犯下弑君大罪的罪魁祸首其实是司马昭,但碍于司马昭所掌握的权势,曹氏家族只好选择了隐忍、退让。公元263年,钟会、邓艾分领大军攻灭蜀国。如果没有成济弑君一事的发生,说不定司马昭能够凭借灭国之功的声望,平稳篡魏称帝{逼曹髦禅让}。世人皆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成语,却不知后面还有一句:虽有心称帝,却不利人和。这句话中的“不利人和”,正是指曹髦死后,曹氏家族开始反抗犯下弑君之罪的司马昭,朝局开始动荡。此时的司马昭只能缓和朝中各方势力,平稳朝局,未来再由自家子孙完成篡魏称帝的壮举。
经过司马懿父子,两代三人的苦心经营,司马家族具备了篡夺曹氏天下的实力。但贾充的莽撞之举,却陷司马昭于不仁,让司马氏家族放缓了夺取曹氏天下的脚步。曹髦死后,曹氏家族真的开始反抗司马昭,让朝局陷入了动荡吗?下面咱们来看看证据:邓艾灭蜀后,经姜维蛊惑的钟会当即就选择反叛。伐蜀之战时,司马昭不但派出监军监视钟会、邓艾,钟会的家人也都身在洛阳{邺城},而且钟会反叛时也是被军中将领胡烈所斩。这就是说钟会的家人不但被司马昭掌握,他身边还有司马昭的亲信将领,所有的条件都不利于钟会反叛,那他为何还要这样做呢?
这是因为背后有人在支持他反叛,支持钟会反叛的人正是曹氏家族。换言之被人授意反叛的钟会,所反叛的对象并不是魏国,而是独揽大权的司马昭。也只有曹氏家族才有能力保全钟会的家人。钟会矫诏反叛时对外的口号是什么?是奉郭太后遗命,讨伐司马昭。所以编者觉得钟会的“反叛”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反叛,而是得到曹氏家族授意后夺取军权的行为。在钟会即将叛乱身死之时,一件事的发生也说明,司马昭和曹氏家族爆发了矛盾:公元264年二月初四,司马昭携魏帝曹奂西征,率军进驻长安。带着魏帝曹奂离开王都{邺城后来的洛阳}、率军进驻长安不正说明朝中局势不稳,形势对司马昭很不利吗?
钟会叛乱结束后,曹奂降诏拜司马昭为相国,加封晋王,赐九锡。编者觉得,对司马昭进一步加官进爵,并赐给他诸侯王的礼器,正是外部反抗失败后{夺取军权},曹氏家族对司马昭做出的让步、妥协。的鲁莽行为,让司马昭错过了篡魏称帝的最佳时机。希望天下平稳过度{禅让}的司马昭,只能将天下易主之事留给司马家族的后世子孙。
公元265年九月六日,司马昭带着无限遗憾病逝{中风猝死},终年五十五岁。同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以晋国太子身份,成为魏国新一任相国、晋王。司马炎继位后追谥父亲为晋文王,并将父亲司马昭归葬于崇阳陵。公元266年二月,司马炎逼魏帝曹奂行禅让之事。经过三代人的隐忍、努力,司马家族终于如愿夺取曹家天下。司马炎称帝九年后{公元275年},追尊祖父司马懿、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三人庙号为:晋高祖、晋世宗、晋太祖。四年后司马炎发动灭吴大战。随着吴国的灭亡,三国乱世就此结束,天下就此归晋。
猜你还喜欢
- 11-30 在三国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曹操又是如何享年六十六岁?
- 11-30 钟会手中有二十万精兵,但为何还是不能推翻司马昭?
- 11-30 建安二十四年到二十五年之间,为何成了三国的关键年份?
- 11-30 在刘禅投降之后,司马昭这个生性多疑的人如何试探他?
- 11-30 三国时期武将投降是很常见的,为何唯独于禁投降非议多?
- 11-30 张飞这个三国有名的猛将,为何却被自己的手下在半夜杀死?
- 11-30 三国谋士多如过江之卿,夏侯氏为何是武将中的佼佼者?
- 11-30 古代的士兵都是怎么来的?兵制经历了哪些变迁?
- 11-30 在三国耀眼的星光下,哪些人才一身本事却遭世人遗忘?
- 11-30 贾诩是三国时曹魏的著名谋士,他最后又是怎样的结局?
- 11-29 如果将刘邦放在三国乱世,他能重新建立一个新的汉朝吗?
- 11-29 到了汉末三国时期,杂号将军得到了怎样广泛的应用?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