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非常的有才华,为什么李世民没有传位给他?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30浏览:37分类:历史
很多人认为李世民的三儿子李恪是他十四个儿子中最有才华的一个。如果说历史上的李恪和电视剧里描述的一样,为什么李世民没有把王位传给他?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屋小编一起往下看。
唐太宗和长孙皇后有三个儿子:太子李承乾(中山王)、魏王李泰、晋王李治,如果不出现意外情况,李世民的继承人在这三个人中出现,这也是李世民对当时唐朝政府权力划分而做出的决定,其他皇子即位恐怕掌握不了唐朝当时的局势。
太子废立,李恪不在李世民视野
太子李承乾有点腿瘸,形象不是太好,李世民个人不是太喜欢他。而魏王李泰深得李世民喜爱,但李世民并未表现出要废除李承乾太子身份。李承乾自我危机太严重,暗杀李泰没有成功,意图效仿父亲发动政变,被李世民提前发觉,政变未遂,李承乾太子被废,侯君集等人被诛杀,这是李承乾自己孽,李世民没动废立之心。
天有不测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魏王李泰自以为受李世民宠爱,太子之位铁定是自己的,耐心等待也是他的了。他却自己跑去向李世民表忠心,声言继承皇位后要杀死自己的儿子,再让弟弟晋王李治即位,这番鬼话谁都不相信。李世民认为魏王李泰登基,自己的儿子李承乾、晋王李治都没有活路,长孙无忌进言立晋王李治为太子,唐太宗认为应当机立断,避免立太子事情久拖不决会导致朝堂官员分裂站队,随即立晋王为太子。
在这一番废立过程中,根本没有李恪什么事情,他根本不在李世民的视野内。
李恪和李治的对比
选择李治是唐太宗明智的选择,没有以私情决定国家大事。李世民主政时期,政府实力派是参与玄武门事变的一帮人,这一帮人大都以李治舅舅长孙无忌马首是瞻,况且长孙无忌的舅舅高士廉(唐初宰相)对李世民帮助也特别大,长孙无忌是大功臣也是外戚,根深蒂固,对将来政权的平稳过渡意义重大。此时能维系功臣派官员的也只有晋王李治,别无选择。
李承乾、李泰被废、被幽禁后,李世民将更多的视野观察其他皇子身上,太子李治、李恪得到的关注最多。李恪长的非常像李世民,才能也非常突出,他得到了李世民的关爱也最多。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对比,李世民有了废立的心思,也就是动了动心思,没付诸行动。
李世民真正打算废掉晋王李治的太子之位话,不可能找长孙无忌来商量,而是找李恪亲近的大臣来商量此事情。偏偏找长孙无忌,这是李世民有意敲打长孙无忌,试探长孙无忌,这把长孙无忌吓得不轻,坚决抵制李世民再次废太子的念想,李世民短暂思考后这事也就作罢。事后李世民告诫李恪,谨守本分,皇帝不能因为私情而进行废立,容易导致朝纲混乱。
李恪自身的出身问题
李恪自己身份有点特殊,他生母是隋朝公主杨氏,作为上一个朝代的后代,身体里面流着隋朝杨家的血脉,外公是隋炀帝杨广,背后有前朝势力,双帝胄后裔。何其显赫。唐朝刚建立不久,对于这样一个母族身份的皇子,李世民自己也有考虑,防止有人借用这个名号作乱,这个可不是皇帝愿意看到的。
长孙氏的左右
在李世民一朝,长孙皇后和长孙无忌在李世民心中地位很高,长孙无忌自己能力也很强,在朝中有很多人是他这一方面的,威望很高。在凌烟阁功臣中位列第一,这个可不是吹的,实打实的很大功劳才能有这个荣誉。当李承乾被废除后,那选继承人,得在朝中商议,不能一个人就定了,这样就会开会讨论人选,自然,朝中大臣们为了稳定,为了统治利益,首选嫡皇子们,李泰、李治,也会站在长孙无忌这一边。
李泰这个人不是那么容易控制。对于长孙无忌来讲,拥立李治,性格温和,容易在后面继续掌握大权,那长孙无忌考虑这些因素之后,当然选择拥立李治,大臣们也站在这方。但是没想到李治后面有一个厉害的皇后(武则天),把长孙无忌收拾了。另外李恪聪明睿智,有胆有识,是李世民最好的儿子之一,要是他上台了,没长孙无忌什么事了,更别说继续掌握大权。
综上所述,所以李世民是不会立李恪为太子的,哪怕其再优秀。
猜你还喜欢
- 11-30 在三国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曹操又是如何享年六十六岁?
- 11-30 建安二十四年到二十五年之间,为何成了三国的关键年份?
- 11-30 李恪本来是有希望继承皇位的,但为何却死于谋反罪名?
- 11-30 三国时期武将投降是很常见的,为何唯独于禁投降非议多?
- 11-30 张飞这个三国有名的猛将,为何却被自己的手下在半夜杀死?
- 11-30 三国谋士多如过江之卿,夏侯氏为何是武将中的佼佼者?
- 11-30 古代的士兵都是怎么来的?兵制经历了哪些变迁?
- 11-30 在三国耀眼的星光下,哪些人才一身本事却遭世人遗忘?
- 11-30 李世民都说李恪英果类我,长孙无忌为何不同意立为太子?
- 11-30 贾诩是三国时曹魏的著名谋士,他最后又是怎样的结局?
- 11-29 如果将刘邦放在三国乱世,他能重新建立一个新的汉朝吗?
- 11-29 到了汉末三国时期,杂号将军得到了怎样广泛的应用?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