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魏延立下了很多功劳,为何最后却被灭了三族?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29浏览:50分类:历史

  魏延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为蜀汉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深受刘备器重。刘备攻下汉中,继位汉中王,任命魏延镇守汉中,魏延镇守汉中近十年,之后又屡次随诸葛亮北伐,功绩显著。然而如此优秀的将军却在诸葛亮去世后被马岱斩杀,并被灭三族。

  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刘备击败曹操占领汉中,称汉中王。刘备回成都,要留下一名大将留守汉中。其时刘备集团的地盘,以荆州、汉中为最前线的战区,荆州由名气威望第一的关羽镇守。张飞和关羽同称为“万人敌”,三国志说张飞“雄壮威猛,亚于关羽”,稳坐蜀汉武将的第二把交椅。大家都以为非张飞莫属,张飞也深以自许。不料刘备却出乎意料地提拔年轻的将领魏延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大家都大吃一惊!

  刘备大会群臣,会上给魏延提个问题:“现在把千钧重担交给你,你有什么打算呢?”魏延来了个牛气冲天的回答:“如果是曹操率领全国大军前来,我定把他挡在国门之外。如果是派其他人率十万之众前来,我定会全歼来犯之敌!”刘备连连叫好,大家伙也对魏延的壮语大为称赞。

  早期战功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建安十六年,刘备应益州牧刘璋之请,入川去替刘璋对付汉中的张鲁,把守益州北大门。刘备集团也想趁此良机占据益州。魏延随军入川,开始知名。当时刘备军以庞统、法正为谋主,黄忠、魏延等为将军,客军进入益州。到建安十七年,双方破裂。魏延与诸将率军夺取涪城,平定广汉,拿下雒城,进围成都。

  魏延参加了平定益州的大大小小的战役,战功显赫,声名鹊起。到刘备拿下成都,魏延为牙门将军,已然成为刘备集团年青将领中的佼佼者。魏延镇守汉中几年内,国际形势风起云涌,变化巨大。先是关羽战死,东吴孙权占据荆州。接着曹操去世,接班人曹丕接受了汉帝的“禅让”,曹魏代替东汉正式走上历史舞台,从此史书的纪元,由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改为魏文帝黄初元年。

  上庸守将刘封、孟达不和,孟达降魏,曹魏进攻上庸,刘封败走,上庸城又归曹魏。次年,蜀中传言说汉献帝已死,刘备称汉帝,改元章武元年,魏延提拔为镇北将军。同年七月,刘备为报关羽之仇,大发兵进攻东吴孙权。东吴孙权对曹魏称臣。第二年闰五月,东吴大将陆逊在夷陵大破蜀汉军,火烧连营七百里,刘备大败,损失惨重,仅自身逃回白帝城。

  老刘备戎马一生,胡子都白了,让年轻的陆逊打得如此狼狈,又羞又恼,没多久就死去了,举国托孤诸葛亮,刘备儿子刘禅继位,魏延又封都亭侯。诸葛亮遣使入吴,重申友好。孙权也明白吴蜀双方唇齿相依的性质,遂断绝与曹魏的关系,吴蜀再结联盟,共同对付曹魏。这几年里,魏蜀吴三国分分合合,打打杀杀,你来我往地交手了好几次,蜀国整体损失很大。

  诸葛亮在后出师表里说到:“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讲的就是这一段蜀汉的艰难岁月。其间,魏延镇守汉中,能够做到西线无战事。或许当时曹魏的重点是对付东南方向的孙吴,毕竟源于魏延的称职工作,使汉中在风云突变的动荡时期保持局势稳定,可以说殊为不易。

  子午谷奇谋

  魏明帝太和元年,诸葛亮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平定了南方少数民族的叛乱后,准备起兵北伐中原。大军进驻汉中,魏延统督前锋部队,他给诸葛亮提出一个方案。派一支奇兵,从褒中出发,顺着秦岭往东,至子午谷向北,不上十天,就可以到达长安。魏延说:“给我五千精兵,出奇不意地直逼敌营。长安守将是曹操的女婿夏侯琳,是个纨绔子弟,突然见我军杀到,肯定弃城而逃。我占据长安,等敌人准备反攻,丞相您的大军也从大道到达了。这样一举咸阳以西就可以拿下!”

  诸葛亮用兵,整体上不用危险的招数。杜甫不是委婉地说:“诸葛一生唯谨慎”嘛。按诸葛亮的想法,率数万大军,堂堂正正地攻伐曹魏,不能寄希望于一些奇谋秘计,靠侥幸取得胜利。所以不采纳魏延这个模仿西汉大将韩信的“暗渡陈仓”之计。这个计谋没付诸实施,魏延很失落。认为是诸葛亮胆子小,使得自己这个计划落空。很有点情绪。但在跟随诸葛亮数次北伐的战争中,依旧兢兢业业,冲锋陷阵,战斗在第一线。名声赫赫,屡建奇功。

  特别是魏明帝太和四年,曹魏大将曹真、司马懿等分兵多路进攻蜀汉。诸葛亮亲自在汉中严阵以待。魏延受令率领一支偏师进攻西入羌中、攻击曹魏的凉州地区。曹魏后将军费耀、雍州刺史郭淮等率军在阳溪一带与魏延率领的蜀汉军展开大战。魏延用兵的凶狠果断大为体现出来,“大破淮等”。郭淮费耀可是三国后期曹魏有名的战将,魏延大获全胜,再次提升了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南郑侯。

  性格高傲,不容于众

  魏延的才干是摆在那里的。本来他就是个心高气傲的人,看他给刘备提问的答案,固然可以说气吞山河,也可以说眼高于顶。除了曹操,没一个魏将在我魏延眼里嘛!口气大的吓人。子午谷奇谋被诸葛亮放弃,魏延肚子里很不满意,更加怨天尤人,经常就有不利于团结的言论。诸葛亮爱惜他的才华,总是宽容其小失误。但魏延在军中,和大家合不来,和不少同事有纠纷。

  车骑将军刘琰,是刘备的老部下。比较少参加具体的事务,但很会闲扯皮,讲起话来头头是道。诸葛亮北伐,刘琰率千余士兵跟随。总是呆在诸葛亮的周围,发发议论,讲讲形势等等。算是蜀中的老资格前辈。他就看不惯魏延的自大,和魏延争吵,讲的话很重,诸葛亮看不下去,责备刘琰过分。并把刘琰打发回成都。处理这次争吵,诸葛亮还是护着魏延的,老魏在蜀汉军中的位置还是相当重要的。

  丞相参军杨仪是个能干的角色,但心胸小,格局窄。性格也是极为促狭。诸葛亮出师,粮草后勤,杨仪总统,三下五除二,就解决问题。能力强,脾气大,碰上同样性质的魏延,彼此不服气就出事了。两人说着说着就脸红脖子粗。魏延火气上来,老子在前线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你这细胳膊书生牛什么牛!拔出刀来,在杨仪鼻子尖上比划,信不信我剁了你?杨仪又吓又气,眼泪鼻涕一把抓。这时总是识大局的蜀汉大臣费祎出来才劝住。

  这两个人势同水火,诸葛亮很头疼,又是用人之际,不得不对二人宽大第一。这为魏延后来的死埋下了伏笔。连东吴的孙权也知道这两个人的事情,对蜀汉的使者说:“你们看着吧!魏延、杨仪这两个小子,虽然有鸡鸣狗盗的才能,但照这个形势发展下去,一旦诸葛亮不在,肯定出事!”很不幸,让孙权一语中的了。

  冤枉的死后名声

  魏明帝青龙二年,诸葛亮出兵五丈原,最后一次北伐中原。魏延是先锋。他作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头上长角。于是他向相梦大师赵直求解,赵直对他说:“麒麟头上的角只是装饰品,这是不战而胜的征兆。”老赵对其他人却说:“角字上面一把刀。这个头上用刀嘛,不妙啊!”坏消息总是真事。

  这年八月,诸葛亮病逝五丈原。蜀军按诸葛的遗命,分批撤退,由魏延断后。魏延本来以为诸葛亮去世,应该由他继任,继续伐魏。又听说留下他是杨仪的主意,怒火中烧。“我魏延是什么人,让我去当杨仪的断后兵?”,脑袋一热,不管三七二十一,军令也不管了。马上率领自己的部下向蜀中开拔,给蜀汉后主刘禅上表,说杨仪造反。杨仪也上表说魏延造反。

  两人的报告信一天之内,轮流到达,搞的后主晕了头。留守成都的蜀汉大臣蒋婉、董允都以为是魏延不对。魏延的部队在南谷口碰上蜀汉撤回的大军。蜀汉前锋将军何平大声呵斥魏延:“丞相的尸骨未寒,你们就要造反吗?”一是诸葛亮在蜀汉军民中巨大的威望,二是魏延的部下也觉得错在魏延,大家一哄而散。只有魏延父子和十几骑向汉中逃跑,被追上斩首。杨仪把魏延的头踩在脚下,咬牙切齿地骂:“狗奴才!还敢动吗?”可怜魏延还被灭了三族。

  杨仪也好不到哪去,诸葛亮定的接班人是蒋婉,原来还是他的部下。老杨天天就报怨,恶语交加,终于也被下狱自杀。魏延被说成造反,实在是冤枉。主要是太自负,以为诸葛去世后,当由他留渭南和司马决斗。水平是不如诸葛亮,兴复汉家的心愿是一样的。如果他要投敌,是要往北,却反而向蜀中进发,目的是要先于杨仪赶回蜀中,只是想除掉杨仪。可惜因此不顾军令,死于非命。蜀汉后一代最有才能的将军,死在自己人手上,不得不说是个大悲局。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些人开始千方百计企图颠覆历史名人的形象,比如现在网上有人指责是诸葛亮千方百计害死了魏延,使蜀国失去了晚期最优秀的将领,最后导致蜀国被魏国轻松灭掉,在这些人的眼中诸葛亮就是一个独裁主义者、阴谋家,千方百计害死了魏延。他们的证据如下:

  一、诸葛亮第一次见到魏延,当时魏延为打下长沙城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且救下了老将黄忠,如此大的功劳,诸葛亮第一次见到魏延,就要把魏延推出去斩首示众,理由居然是魏延脑后有反骨!而且此后不止一次这样敲打魏延,造成魏延一直活在有反骨的阴影之中!

  二、魏延在刘备时期备受重用,建安二十四年,刘备于沔阳自称汉中王,并定治所于成都,于是当留大将以镇汉中,当时大多数人的意见都认为张飞应当担任汉中太守,张飞也觉得这个位置非自己莫属,但是刘备却意外的提拔魏延为汉中都督、汉中太守,手握大权成为封疆大吏,风光无限。然而到了诸葛亮的时候,魏延只是军中一名普通将领,还经常受到诸葛亮的批评指责,时间久了魏延自然越来越心生不满。

  三、魏延随军北伐,多次提出建议:因长安守将夏侯楙怯而无谋,故愿自请精兵五千,由子午谷直取长安,并认为夏侯楙一定会弃城逃走,这样长安以西都被蜀国夺取了。但是诸葛亮对于魏延的计策不予理睬,造成魏延恨自己才能无处展示,怨恨自己不被重用。

  四、诸葛亮在临死前,把三军托付给杨仪、姜维等人,却没有召见魏延,并且还给马岱授予锦囊妙计,明知道魏延与杨仪一直不和,还让魏延听从杨仪的命令,一旦不听从,立即诛杀魏延!最终造成魏延被冤杀,蜀国失去了后期最优秀的将领!

  事实真如以上说的那样吗?当然不是。

  一、诸葛亮说魏延有反骨完全是《三国演义》中为了体现诸葛亮料事如神的需要!

  诸葛亮是一个出色的谋士,但不是神仙!如果诸葛亮真的知道魏延脑后有反骨,他肯定不会只说不做,一定会找借口杀掉魏延的!而且诸葛亮还多次敲打魏延有反骨,更是无稽之谈!诸葛亮熟读史书,自然知道历史上因为被别人怀疑而不得不反的情况太多了,诸葛亮怎么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所以关于诸葛亮说魏延有反骨的言论根本是不存在的!

  二、魏延在刘备时期是被任命为汉中太守不假,但是诸葛亮对他也不薄啊!

  公元227年,诸葛亮升魏延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公元230年曹魏三路大军进攻蜀汉汉中地区,其中两路因大雨退还,此时的魏延也率一支偏师西入羌中、攻击曹魏凉州地区,魏延率领军队行至阳溪一带,遇到曹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剌史郭淮的大军,两军会战,魏延大破费瑶和郭淮。获得大胜的魏延也因此被提拔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而且授予假节,并被进封为南郑侯!

  魏延跟着刘备那么多年最高官职也只是太守,跟着诸葛亮短短三年,刺史、大将军都得到了,最重要的是还被封了候!要知道自西汉后,异性最高的奖赏也就是封侯啊!可以这么说,在刘备时期魏延地位很一般,到了诸葛亮时期才成为了蜀国耀眼的政治新星!

  三、魏延的计策不被诸葛亮采纳,是从国情考虑。

  这个不是因为诸葛亮故意和魏延过不去,而是诸葛亮根据蜀国的国情,制定的战略不是东进长安,而且长安是魏国西北重镇,又处在关中平原上,即使蜀国一时夺取,也一定守不住,还必然遭到魏国骑兵的沉重打击,所以诸葛亮没有采取魏延的计策。诸葛亮作为三军统帅,担负着蜀国江山的重担,他要对自己做出任何决定都要负责任,自然要三思而后行。而魏延只是军中大将,他只考虑怎么打仗,而不会考虑战略性问题,所以诸葛亮没有采取魏延的计策是正确做法,是对蜀国江山负责任的体现,没有任何错误!

  四、至于说诸葛亮在临死前安排马岱诛杀魏延,更是对诸葛亮的侮辱!

  在史书记载中根本没有诸葛亮安排杀魏延的记载,如果诸葛亮真的要杀魏延,根本不用这么费劲,就算刘备活着的时候也是对诸葛亮言听计从,在刘备死后诸葛亮掌管蜀国朝廷大权,一道命令下去直接就可以把魏延杀死!诸葛亮不会不清楚魏延在军中的影响,只有诸葛亮的威信可以很顺利的平息魏延的影响力,不给蜀国带来动乱,安排别人杀魏延,一定会带来动乱,消弱蜀国的国力!

  归根结底魏延并非诸葛亮害死的,而是他咎由自取。作为一名战功卓诸的将军,他不懂得谦虚谨慎,反而狂妄自大,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就不断有怨言,诸葛亮一死他更加居功自傲,目中无人,而且刘禅年龄又小,这种情况下诸葛亮怎么敢把大权交给他?诸葛亮去世后,秘不发丧,杨仪令费祎前往揣摩魏延意图。魏延回答道:“丞相虽然身亡,但还有我呢,怎么能因一个人的死而荒废天下大事呢?再说,我魏延是何人,怎么能受杨仪摆布,做断后的将领呢?”

  他不但不知诸葛亮的良苦用心,反而不服从朝廷命令,这就必然被当成叛乱对待。魏延性格太过跋扈,以至于把满朝文武都得罪了一个遍,甚至恶名都传播到了吴国孙权那里,孙权曾说:魏延竖牧小人也,虽尝有鸣吠之益于时务,然既已任之,势不得轻。若一朝无诸葛亮,必为祸乱矣。想他的名声之差。古往今来,武将战功卓著而又恶名远扬的下场一般都不好,魏延当然也不例外。

  魏延不听从杨仪断后的命令还可以理解为赌气,但是他千不该万不该在大军都随杨仪徐徐退却后,魏延大怒日夜兼程,赶在杨仪大军前面,所走过的地方都烧绝阁道,并率军出击杨仪大军,这就酿成大错再也没有挽回的余地了。杨仪和魏延都互相上表刘禅说对方谋反,刘禅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到底是谁想造反,董蒋二人都担保杨仪怀疑魏延,所以魏延就非死不可了。

  三国时期的历史学家,也是《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对魏延的评价十分准确,他说:“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魏延以勇略任,并咸贵重。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所以魏延的下场和诸葛亮没有关系,是自己咎由自取!

  而且他应该感谢诸葛亮一直对他的照顾和宽容,人人都说魏延坏话讨厌他的时候,是诸葛亮一直重用他,让他实现了人生的价值,赐爵封侯,走上了人生巅峰!然而可惜的是诸葛亮对他的宽容,没有让他变得谦虚谨慎,反而更加居功自傲、狂妄不堪!自作孽不可活!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