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探索洛阳城的历史,它为何被称为改革之都?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29浏览:36分类:历史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屋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洛阳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洛阳,立于河洛之间,位居天下之中,是中国一座闻名遐迩的城市。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南京、西安、北京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俯瞰洛阳的形成,可谓是万物造化之大美,成天人共羡之神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洛阳因着北起邙山、南傍伊阙、东贯虎牢关、西控函谷关,群山环绕、洛水孕育、雄关林立,而成为历朝历代王侯将相群雄逐鹿中原的必争之地,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隋唐时期,洛阳因禀中原大地雄浑磅礴之气,具南国水乡妩媚妖娆之姿,深得历史上著名的隋炀帝和武则天喜爱,甚至先后做出迁都洛阳的重大决策。那么这素有“北达幽燕,南起荆襄,东揽江淮,西临关陇”的“八方辐辏”、“九州腹地”、“十省通衢”豪称的洛阳,与同为隋唐都城的长安,究竟有着怎样的不同?在洛阳这座“山河拱戴,形势甲于天下”的古老城市里,又发生过哪些不同寻常的故事呢?下面就由小Z带领你们一探究竟。

  说起唐代的城市,有很多我们不能不提,比如扬州、宜州、泉州等。但无论它们如何辉煌,都比不过这古色古香的洛阳。可以这么说,自盘古开天辟地、三皇五帝登基以来,洛阳以其浓厚的底蕴呈现了中国最本色的模样。 它雄踞“天下之中”,坐拥“八关都邑”美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洛阳基本算得上是除了长安之外,唐朝最重要的城市。而且洛阳的城市与长安一样,也是蜚声中外的古都,历史悠久。若要追溯过去,洛阳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初期。

  当时周武王伐纣成功之后,他就打算在伊水和洛水交汇之处,建立一座新的城市,用于控制商纣余孽。但这个计划尚未得以贯彻执行,周武王就驾崩了。周武王去世之后,为延续西周政权,周公应众臣之请秉政。但好景不长,管叔、蔡叔联合殷商人的领袖武庚,发起反动斗争。庆幸的是,这场叛乱在周公领导及将士的努力之下得以平定。但这乱是平了,可这遗民该如何处置呢?迫于形势变化,周公决定延续先王的计划,在伊水和洛水交汇处建立一座名为洛邑的城市,而后把殷商遗留的上层社会的贵族们及其家人、部下以及一众遗民迁居到此。同时,为防备其再次叛变,周公调遣军队在此扎营部署,严加看管。而这个洛邑,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洛阳。

  洛阳,它雄踞关中大平原,就像一颗辉灿烂的明珠镶嵌在中国大地上。 它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如果说,黄河是孕育中华儿女的摇篮,那么洛阳就是这个摇篮的中心。也正是因为这些优势,洛阳经济发达、商业繁荣、文化昌盛。在当时唐人的心目当中,洛阳就是天邑。那何为天邑?套用诗人储光羲的《送恂上人还吴》来解释:“洛城本天邑,洛水即天池。”

  虽然从类型上看,洛阳和长安同为古都,但它们又不大一样。长安“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因此,它更合适做乱世争霸时期的首都,而洛阳地形平坦,可长驱直入,适合做治世时期的首都。除了“天下之中、十省通衢“的美名,洛阳还有个别称——改革之都。为什么这么说呢?

  原来,历史上发生的著名改革,多以迁都洛阳为开端。如其一,北魏孝文帝改革,也要将都城大同迁至洛阳;其二,隋炀帝锐意改革,意在削弱关陇集团势力,也是以建立一个新的洛阳城作结;其三,武则天要革天命当女皇时,也提出迁居洛阳的看法。所以纵观整个中古时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洛阳就是一个改革之都。那为什么会这样呢?

  首先,洛阳的地理位置优越,周边坐拥八关,地势平坦,交通四通八达。这在和平时期,是一个莫大的好处。其次,洛阳历史地位极高,先后有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成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及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除此之外,洛阳还是隋唐大运河的重要枢纽,战略意义显著。但凡事都有两面性。也正是洛阳平坦的地形,让它成为了战争年代的一个短板。因为这意味着敌人可以从四面八方任意一个方向发起攻击,洛阳极易受到夹击、腹背受敌。这也是为什么当年汉高祖刘邦在垓下之战中击败项羽之后,提出要洛阳定都,却遭到了娄敬等人的反对的原因。

  娄敬认为:“雒邑城郭仅数百里,田地太薄,四面皆为平地,容易受到攻击。反观关中,函谷关、陇蜀一带沃野千里。往南有富庶的巴蜀,往北有胡人畜牧的便利。既可三面防守,向东牵制诸侯;又可掌握渭水通运京师,在东方有变之时,顺流而下,躲避危险。实乃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最后,刘邦采纳了他们的意见,前往关中定都,这才有了长安城。

  所以,从刘邦定都一事,我们便可窥知:古人定都首要因素,必是战略安全问题。因为关中“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洛阳,因其平坦地势,成了个四战之地。这在和平年代,交通发达固然是好。但在战争时代,就大有不同了。所以自汉至唐,虽然在洛阳定都的王朝不在少数。但总的来说,那些强有力的王朝政权,都只是在洛阳周边建立起来而非洛阳里。若一旦需要改革了,他们就会立马就近迁都洛阳。为什么呢?

  原来这改革就是与旧势力大本营做一个切割。对于那些在洛阳附近建立的政权来说,迁都洛阳就成了最佳之举。毕竟,它当过东周及东汉的首都,各项机构齐全,也符合王朝迁都的要求。就隋炀帝和武则天来说,与其对峙的保守势力在长安。若迁都洛阳,便可不费吹灰之力,隔绝保守一党势力。即使保守党也跟着迁到洛阳,他们也会与自己的大本营隔离,其原有的经济基础、社会基础将会被打破。再者,迁都后,在政策执行方面阻力也会变小很多。因为就算保守势力想联合自己大本营的势力反对帝王的政策,以当时的交通和通讯水平来讲,不消耗十天半个月是不能传达信息的。等信息抵达之时,木已成舟,行政流程也走完了,保守党反对也于事无补。

  所以,后之视今,亦如今之视昔,应换位思考,正确看待历史,不能拿今人的角度看待古人的行为。这也是为什么在那个年代,改革要用迁都来打这个时间差,让保守势力与自己的大本营之间做一个地理上的隔绝。所以,说洛阳是中古时期的一个革新之地、改革之地,毫不为过。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