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当太子时曾六次监国,都有哪些影响呢?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28浏览:59分类:历史
明仁宗朱高炽在位期间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赦免了建文帝的许多旧臣,平反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在军事上,修整武备,停止了永乐时期的大规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
靖难之役后,明成祖朱棣夺取建文帝皇位,由于各种交织复杂的原因,随后着手准备迁都北平,又先后发动五次针对蒙古高原诸部的讨伐战争,在其远离京师期间,先后六次委任皇太子朱高炽监国,在监国期间,太子朱高炽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对明朝军政都产生极大影响,皇太子朱高炽有哪六次监国呢?
太子朱高炽的六次监国
第一次监国,永乐六年八月,永乐八年二月至七月,明成祖第一次亲征蒙古,命太子朱高炽监国,同时命吏部尚书蹇义、兵部尚书金忠、大学士黄淮、以及杨士奇辅助监国。这次监国时间为一年零十个月,监国地点南京。
第二次监国,永乐十一年二月,朱棣再次巡幸北京,命皇太孙朱瞻基随行,命兵部尚书金忠、学士黄淮、杨士奇、杨溥辅助太子朱高炽监国,时间长达一年零九个月,监国地点京师南京。
第三次监国,永乐十五年三月,明成祖第三次巡幸北平,再次命蹇义、杨士奇、梁潜辅助太子朱高炽监国,这次北巡时,北平宫殿基本修缮完毕,朱棣将北平改为京师;永乐十八年十二月,朱高炽及群臣迁至北京;监国时间为三年零十个月,监国地点南京。
第四次监国,永乐二十年三月至九月,明成祖第三次亲征蒙古阿鲁台,太子朱高炽在北京监国,蹇义、杨士奇辅佐其监国,时间为七个月。
第五次监国,永乐二十一年七月至十一月,朱棣再次亲征阿鲁台,杨士奇等人辅助朱高炽监国,时间为四个月。
第六次监国,永乐二十二年四月至七月,明成祖朱棣再次亲征阿鲁台,七月,朱棣在榆木川病逝,这次还是杨士奇等大臣辅助太子监国,时间为四个月。
皇太子朱高炽六次监国中,五次与明成祖朱棣北征有关,其中三次是在京城南京,三次是在迁都北平之后。在监国期间,朱高炽以监国身份实际上成为明王朝的统治者,监国时间短则四个月,长达近四年;不仅如此,永乐晚期,朱棣多病后,在京师的朝政也多由朱高炽处理。
在监国时,朱棣积极放权,在第一次授命朱高炽监国时,就十分明确地规定了监国的任务,除了对文武百官的罢免和任命外,对外交往、军事调动这三项重要事务需要上报给朱棣亲自裁决外,其他民政事务全部由朱高炽自行处理。因此,我们可以说,永乐时期民政建设的成就,基本都是由朱高炽决策所为。
朱高炽监国期间所面临困境
靖难之役后的永乐二年,朱高炽有惊无险地被立为太子,正式成为明朝储君,然而,拥有军方支持的汉王朱高煦及其党羽不断攻击东宫,太子朱高炽东宫之位不稳,多次出现危机,为了应对来自内外政敌的挑战,他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蛰伏数十年,在此期间,尽力地辅佐朱棣进行朝政管理,力挽大明即将出现的危机。
朱高炽监国期间,面临着巨大困难,明成祖戎马一生,极力崇尚武力,为一劳永逸地解决蒙古侵犯问题,他不惜穷兵黩武,多次御驾亲征,大规模的北征需要的是难以计数的后勤供应,这些都是朱高炽监国时所面临的压力。
朱棣或许为了打通海上贸易通道,扬我大明国威,臣服四海解决东南部沿海国防问题,或许为了寻找建文帝进一步巩固皇权,他曾派郑和六下西洋。大规模的航海舰队远行需要的是强大的物质基础,这些巨大的物质财富压力必然转嫁到广大贫苦民众身上,同时对国家也是极重的经济压力,这都是朱高炽所要着手解决的问题,既要保证政权稳定,稳定民心,又要保证巨大的财力供应。
永乐时期,朱棣大兴土木,进行了多处重大工程建设,例如兴建北京城,大报恩寺,武当山宫观,修建长陵,疏浚大运河这些工程均需要数十万人之力才能完成,这么浩大的工程在短短二十年内完成,其负担归根到底是要摊派到老百姓身上,这些都是监国者朱高炽所要解决的问题。
选贤任东宫官职,朱高炽最大功绩之一,莫过于给明朝和后继者朱瞻基留下了大量的治国能才,虽然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是朱棣委派的,但有相当一部分是是朱高炽慧眼识才提拔的,在监国期间,朱高炽挑选了大批博学鸿儒、经世文士担任东官官职,为明朝廷所用。
朱高炽亲贤远小、拾遗规过,先后提拔郑佐、周干、李达、孔鄂、陈瀛、潘文奎、赵燧、张昌龄、王恺、张瑛、姚友直等人任用东宫相关官职。
大力选拔科道官,朱高炽在监国期间为了整饬吏治,便于用官,了解民意,特别注重监察权的行使,而六科、十三道监察御史都为监督纠核类官员,朱高炽通过多种途径,大力选拔任用科道官员,或擢升,或调用,或考满递升者,或破格擢用。
在监国期间,朱高炽工擢升240多人次,其中科道升擢者达到136人次,可见科道官选拔的任用之力度。在任用的科道官中有一部分是进士或监生出身,这些监生、进士是学校培养出的精英,学术超群,他们通学术、识治体,暂未受到官场不良之风影响,更为重要的是,他们通过寒窗苦读而获得的功名利禄,多怀有理想主义和清议精神,能提高整体监察人员的素质,从而加强监察权的实际功能。
地方官之选拔,朱高炽除了注重东宫官和科道官的选拔外,还注重地方官的选拔任用,根据礼部奏定仪制规定,监国太子可以任命县长官,布政司参政、参议、按察使副使等官职。朱高炽承明太祖之风,关注地方吏治,更关注黎庶之生计。
在其监国期间,选拔出一大批为民造福,办实事的官员。例如,升白思谦、庞勉、王征、张汝霖、魏修为布政司左、右参议;升黄祯、张泰、冯瑛为按察司佥事或副使;升敖如渊、白威、夏升、卿薛均升为知县或府尹。
监国期间,朱高炽除大力任用贤才外,还屡行善政,视军民疾苦,体恤爱民,多次遣官往抚灾疫。凡发生山水坏田舍,霖雨没庄稼,发生灾疫,或者军民缺粮时,朱高炽都派遣官员进行抚视,或命人修葺,或减免钱粮,或发仓赈济。史书记载的朱高炽赈灾之举,事例之多,令人叹为观止,这些都体现了朱高炽忧民爱民之心。
在监国期间,朱高炽还注重与民为便,当他听闻输赋之人聚于京师,久不的归时,为了防患于未然,一榜谕书,足以显其便民之意,爱民之心。他不仅榜谕禁止官阻民,要申令禁止军扰民,这些都体现了朱高炽的利民思想。
朱高炽在监国期间,大行利民之策,他根据当地具体实际情况开设铁冶,开煎井盐,盐不仅是百姓生活的必需品,也是当地政府的主要赋税收入之一;为了保证民众的利益,朱高炽严惩扰民害民的官员,对于民不利之人,朱高炽必从严惩戒。
朱高炽监国对明朝的影响
《明史纪事本末》记载,太子的首要任务就是做好皇位的继承人,要问安视膳,要抚军监国,要练察治忽;朱高炽在尚未立太子时就仁厚慈爱,天资睿智,但朱棣并不待见他,直到解缙、黄淮等大臣以“好圣孙”及立嫡以长进谏成祖,才册封为东宫。
朱高炽在当太子期间,明成祖朱棣多次巡幸,数次北征,均以太子监国,虽然军国大事必须启奏皇帝,但日常事务皆有太子裁决,特别是朱棣北巡亲征期间,太子朱高炽监国之事受到史书赞誉至极,朱高炽在位期间仅仅九个多月,正是他在监国期间的所作所为,才创“仁宣之治”,那么朱高炽的六次监国对明代社会和政治发展有哪些贡献呢?
对太子自身的影响,朱高炽在监国时,无论在北平还是南京,每次监国时,朱棣都会委派许多贤臣名士辅佐他,在和臣下商议政事的过程中,朱高炽不仅提高了自己个人能力和素质,也提高了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
朱高炽从小就喜欢舞文弄墨,当朱棣委派几位博学鸿儒赞襄辅导,例如蹇义、杨士奇、黄淮、杨溥等人辅导其监国时,这些饱学之士,让朱高炽受益匪浅,这也为他学习古圣贤人君,实施恤民仁政打下良好基础。此外,朱高炽通过文臣商议时政,笼络了一大批文臣儒士,不仅为明朝留下了治国能臣,也为巩固东宫地位和顺利继承大统起到积极作用。
对明代社会影响,朱高炽在监国期间,多次抚视灾民,减免钱粮,对于国家稳定和天下归心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特别是永乐初年,国家方定,边境多发冲突,逢靖难之役后,明朝廷在局面上更是雪上加霜;而朱棣又好武喜功,件件都是掏空国库的大事,北征蒙古,南征交趾,迁都北平,郑和下西洋,使得国库空虚,国力大耗。
这一切都表面,国民急需休养生息,需要一位施以仁政的君主,太子朱高炽不仅朝无废事,还能裁决庶政,他在监国期间,整饬吏治,体察民情,行恤民之政,他始终关心民生,多次派人视察水旱之地,抚视饥馑之民,减免钱粮租税,不仅深得百姓之心,得到大臣拥护,也得到成祖朱棣的认可和赞许。
对明代朝政的影响,明代是君主制中央集权制,朱元璋在废除宰相制后,并在《皇明祖训》中,将“外戚不政”、“母后不垂帘”作为祖训,在实施一系列维护君主制度措施的同时,将太子监国的职责伦理上承认是对君权的分割,在君主不能正常处理国家政务的特殊时期,这时太子监国对国家政务的正常运转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朱高炽在监国期间,施以仁政,最大限度地与民休息,为朱棣南征北战积累物资钱粮,培养自己的党羽和势力,为登基之后施政做一个良好的铺垫,同时也为特殊时期国家政策的延续性和皇位合法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们从后来的历史中可以得知,明仁宗在位期间,对明成祖开创政策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和改革,这与其在监国期间打下的基础是分不开的,这也巩固和稳定当时的社会时局,缓解当时困境,进而开启“仁宣之治”,这与其监国期间的历练是分不开的。
在张廷玉修撰的明史中,对明仁宗朱高炽如此推崇,称“仁宣之治”为明代的治隆唐宋,远迈汉唐,仁宣二帝堪比西汉时期的汉文帝和汉景帝,从这评价中足以看出朱高炽对明代政治影响深远。
朱高炽也是历史朝代中,重要的守成之君,一个承前启后的皇帝,他对明朝政治局势成功扭转,使得“监国”之后,在皇位继承,甚至明宣宗朱瞻基顺利即位,以及国家命运中都起到重要作用。
总之,皇太子朱高炽在监国时期,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施以仁政,对朝廷对百姓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对自己本身来说,通过监国理政,提高自己治国理政能力,在与一批文臣儒士建立良好关系的同时,这些文臣在对东宫太子位置的巩固和顺利继承大统中起到不可忽视作用。
猜你还喜欢
- 11-30 与正规军比起来,明朝锦衣卫的整体作战能力很强吗?
- 11-30 明朝火器究竟有多厉害?在当时有哪些引以为傲的火器?
- 11-30 明朝火器在当时处于一个什么水平?为何说只是“略”高?
- 11-30 明朝在防线上设立九边重镇后,其总兵力共有多少人?
- 11-30 在明朝弘治年间,朝廷陆续设立了哪九个军事重镇?
- 11-30 朱翊钧是明朝第13位帝王,他为何不再踏进金銮殿一步?
- 11-30 明朝也是个大统一王朝,为何没有出现后宫干政与外戚专权?
- 11-30 明朝的梃击案究竟是郑贵妃所为,还是太子朱常洛自导自演?
- 11-30 当朱棣坐上皇位后,他又是如何考量朱高炽这位继承人?
- 11-30 朱高炽在继位以后,为何就注定了他是位评价极高的皇帝?
- 11-30 锦衣卫这个天子亲军,在明朝这个内外环境是如何衰落的?
- 11-30 古代大臣上朝时,他们手中的板子是什么作用?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