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八艳”之首:柳如是一生经历了什么?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25浏览:39分类:历史
古代有一位著名的女诗人柳如是,她是明朝著名的歌姬才女,是众多才子学士争相追求的大美女。虽然是一介女流,但她却生性倜傥,攻气十足。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屋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柳如是原名叫什么目前说法众多,有的说姓杨有的说姓柳。因为她特别喜欢一句词而改名柳如是。这句词出自辛弃疾的《贺新郎》,“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柳如是小时候家里非常穷,穷到父母要将她卖给别人做婢女。
10岁的时候,柳如是被江南名妓徐弗收养,14岁被姓周的大学士买入给家里老太太做婢女,老太太非常喜欢她,后来已经年过花甲的老周看柳如是年轻漂亮就将她纳为小妾。老周状元出身,经常教柳如是读书写字。这被老周的大小老婆们看在眼里恨在心里。几次想整死柳如是,还好有周老太太撑腰才屡次脱身。后来老周撒手人寰,柳如是就被赶出家门,身陷青楼。
柳如是毕竟是状元教出来的,本身又非常的聪慧好学,所以在当时是被许多文人墨士追捧的才女。虽然从小命运多舛又身陷烟花之地,但柳如是个性很强,非常的特立独行。所以一般的富家子弟想随便写两首诗就打动她是根本不可能的。
柳如是和普通的柔弱女子非常不一样,她最大的爱好就是女扮男装
换上男装的她时常和才子大儒们一起饮酒论道,大谈家国情怀。用咱们现在的话说,那就是攻气十足,说不定还会被娶个“柳爷”的外号迷倒一干妹子。由此可见她心中有远大的抱负,奈何自己是女儿生,空有一腔热诚。
柳如是对追求者的要求很高,如果她不喜欢你,任你家世再高她也会拒绝。如果她喜欢你,她一定会主动出击,甚至给你写情书。柳如是曾经与陈子龙有过一段情愫,两人情切意笃。后来陈子龙的原配闹上青楼,柳如是才知道原来对方已有家世,不堪受辱的柳如是愤然离开,果断分手。虽然陈子龙一直不死心,但是后来清兵入关,陈子龙在死在了战场。
柳如是在二十岁的时候遇上了自己的真命天子礼部侍郎钱谦益。
柳如是23岁时与钱谦益成亲,而钱谦益当时已经59岁。本以为这对老夫少妻会一直生活得幸福美满,没想到北方很快传来了清军即将杀入江南的战报。那些平时满口家国情怀、为国尽忠的才子名士一个个跪得比谁都快。
钱谦益这时候也非常纠结要不要降清,柳如是对他说了六个字:“你殉国,我殉夫。”于是二人乘着小船来到湖中央准备投河自尽。钱谦益伸手摸了摸湖水也说了六个字:“水太冷,不能下。”兴许是对自己的丈夫感到失望,柳如是奋身想要跳河却被钱谦益拉住了。
后来钱谦益降清跑去北京做官,而柳如是继续留在了南京。
也许是想念妻子、也许是受到柳如是竟精神影响,钱谦益没多久就称病辞官。但又因为卷入黄毓祺反清案被捕入狱。柳如是四处奔走,贿赂狱卒终于又将钱谦益救了出来,并鼓励丈夫与郑成功等人联合抗清。柳如是用尽全力犒劳抗清义士,虽然是女儿身却不惧生死,表现出了伟大的爱国情怀。
后来钱谦益去世,钱家的亲戚竟然想要抢夺家产。
面对这些贪得无厌的恶徒,柳如是选择了最后的抗争。在这些亲戚大肆搜刮钱财的时候,她用一尺白绫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年,她才46岁。柳如是自缢的消息很快惊动了官府,官府以逼死主母的罪名处死了闹事的主谋。
柳如当年是被评为“秦淮八艳”之首,名气盖过陈圆圆、董小宛等人。
身怀家国情怀政治抱负的柳如是被后世许多人歌颂。徐天啸曾评价她“其志操之高洁,其举动之慷慨,其言辞之委婉而激烈,非真爱国者不能。”陈寅恪先生晚年最后一部著作专门为她写了一本《柳如是别传》。说她是“女侠名姝”“文宗国士”。
柳如是也留下了许多优美动人的诗词
江城子·忆梦
梦中本是伤心路。芙蓉泪,樱桃语。满帘花片,都受人心误。遮莫今宵风雨话,要他来,来得么。安排无限销魂事。砑红笺,青绫被。留他无计,去便随他去。算来还有许多时,人近也,愁回处。
南乡子·落花
拂断垂垂雨,伤心荡尽春风语。况是樱桃薇院也,堪悲。又有个人儿似你。莫道无归处,点点香魂清梦里。做杀多情留不得,飞去。愿他少识相思路。
猜你还喜欢
- 11-30 与正规军比起来,明朝锦衣卫的整体作战能力很强吗?
- 11-30 明朝火器究竟有多厉害?在当时有哪些引以为傲的火器?
- 11-30 明朝火器在当时处于一个什么水平?为何说只是“略”高?
- 11-30 明朝在防线上设立九边重镇后,其总兵力共有多少人?
- 11-30 在明朝弘治年间,朝廷陆续设立了哪九个军事重镇?
- 11-30 朱翊钧是明朝第13位帝王,他为何不再踏进金銮殿一步?
- 11-30 明朝也是个大统一王朝,为何没有出现后宫干政与外戚专权?
- 11-30 明朝的梃击案究竟是郑贵妃所为,还是太子朱常洛自导自演?
- 11-30 锦衣卫这个天子亲军,在明朝这个内外环境是如何衰落的?
- 11-30 古代大臣上朝时,他们手中的板子是什么作用?
- 11-30 明神宗的什么承诺,势必会引起明朝重大的政治危机?
- 11-30 到万历十四年,明朝长达几十年的国本之争有怎样的背景?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