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女性拥有侯爵的地位?她们分别是谁?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14浏览:43分类:历史
封侯拜相,是古代很多人的梦想,能够拥有一个侯爵的位置,任谁都会觉得这是一件值得光宗耀祖的事情。虽然说封侯并不是一定要有千秋的工功业才可以获得,但是我们看古代,封侯的基本上都是男性,以至于有人会觉得很疑惑,女性在古代能不能被封侯呢?如果可以,历史上又有几个女性拥有侯爵的地位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封侯拜印,是封建时代功成名就的标志,男子汉大丈夫为之奋斗,为之牺牲,为之不择手段,已经屡见不鲜。然而,史上有没有女性封侯?如果有,是多少?确切地说,有,但人数不多。小说家言者不算,见诸史册者,拢共不过五六个而已。她们分别是:鲁侯底(疵)氏、阴安侯无名氏、鸣雌亭侯许负、酂侯同、临光侯吕媭、忠贞侯秦良玉。其中除了秦良玉是南明小朝廷朱聿键所封之外,其余均是汉初刘邦、吕后所封。
熟悉汉史的人都知道,刘邦曾经刑白马盟誓:“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然而他老婆吕雉却在他死后大封娘家亲族,其中就封了她妹妹吕嬃一个临光侯(见《史记·吕太后本纪》)。这事发生在吕后四年(前184)。吕嬃是舞阳侯樊哙的妻子,脾气不好,常在背后议论别人,得罪了不少功臣宿将,所以吕太后一死,陈平、周勃诛灭诸吕,就把她乱棍打死了,她的儿子樊伉也被殃及池鱼。从时间上算,她是西汉最后一位女侯爵,受爵不过四年光景。
酂侯同也是吕太后所封,但时间似在吕嬃之前。《汉书·萧何传》载:“孝惠二年(前193),何薨,谥曰文终侯。子禄嗣,薨,无子。高后乃封何夫人同为酂侯,小子延为筑阳侯。孝文元年(前179),罢同,更封延为酂侯。”很清楚,萧何死后四年,嗣爵的儿子萧禄也死了,皇太后吕雉就封萧何的夫人同嗣爵酂侯,同时又封萧何的小儿子萧延为筑阳侯。酂侯同受爵十年,汉文帝刘恒上台后被免,改萧延为酂侯。女酂侯同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史书上记载很少。
鸣雌亭侯许负有争议,争议的焦点有二:一,刘邦曾否封许负为侯?二,许负是否女性?原因很简单,《史记》和《汉书》上没有记载许负封侯的事。原来许负封侯的事记在《楚汉春秋》里,其书在“高祖初封侯”后面一条清楚记录:“高祖封许负为呜雌亭侯。”
《楚汉春秋》是西汉名臣陆贾所撰的一部杂史,记刘邦、项羽起事,至汉文帝初期止,当时人写当时事,应当真实无疑。司马迁写《史记》时,曾采撷此书,为何没用这一条,不得而知。但《史记》在《外戚世家》《绛侯周勃世家》《游侠列传》里确曾多次提到过许负和她的故事,说明确有其人。
关于许负的性别,唐初司马贞作《史记索隐》时特引东汉学者应劭的话说:“负,河内温人,老妪也。”说明多数古代学者认为许负为女性。关于许负封侯的时间没有记录,但肯定在高后所封之前。
关于阴安侯的记载更含糊,无法确定时间,是谁也有争议。只是在《史记·孝文本纪》里记载陈平、周勃等劝代王刘恒即皇帝位时提到一句:“臣谨请阴安侯列侯顷王后与琅邪王、宗室、大臣——议曰:‘大王高帝长子,宜为高帝嗣。’愿大王即天子位。”这个阴安侯,《史记》的纪传里没有,唯在《集解》里引汉末苏林的话说:阴安侯是刘邦的大嫂,就是那个用铲刮锅,干扰刘邦带人回家混饭那个女人(“高帝兄伯妻羹颉侯信母,丘嫂也。”)。
但三国人如淳认为阴安侯是刘邦的二嫂。他说:“顷王后封阴安侯,时吕嬃为临光侯,萧何夫人亦为酂侯”。也就是说“阴安侯列侯顷王后”是一个人,是由代王降封合阳侯又因儿子吴王刘濞叛乱被谥为顷王的刘仲之妻。后人据此争论不休。但不管怎么说,阴安侯都是刘邦的一个嫂子,一位没有留下姓名但受爵时间不短的女侯爵。
至于鲁侯,见于《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和《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其中明白记载:“鲁侯奚涓死于战事,高祖六年,因奚涓无子,以其母底(疵)为鲁侯。”奚母究竟名疵还是姓疵?这个括号有点不大清楚,但不影响这个女侯爵的存在。而且,此人还应该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侯爵。
猜你还喜欢
- 11-30 与正规军比起来,明朝锦衣卫的整体作战能力很强吗?
- 11-30 明朝火器究竟有多厉害?在当时有哪些引以为傲的火器?
- 11-30 明朝火器在当时处于一个什么水平?为何说只是“略”高?
- 11-30 明朝在防线上设立九边重镇后,其总兵力共有多少人?
- 11-30 在明朝弘治年间,朝廷陆续设立了哪九个军事重镇?
- 11-30 朱翊钧是明朝第13位帝王,他为何不再踏进金銮殿一步?
- 11-30 明朝也是个大统一王朝,为何没有出现后宫干政与外戚专权?
- 11-30 明朝的梃击案究竟是郑贵妃所为,还是太子朱常洛自导自演?
- 11-30 锦衣卫这个天子亲军,在明朝这个内外环境是如何衰落的?
- 11-30 古代大臣上朝时,他们手中的板子是什么作用?
- 11-30 明神宗的什么承诺,势必会引起明朝重大的政治危机?
- 11-30 到万历十四年,明朝长达几十年的国本之争有怎样的背景?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