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三国历史走向的关键人物,为何不出名?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14浏览:37分类:历史
对普通读者而言,最熟悉的历史莫过于三国时代和宋朝,可谓是“有井水处,皆能论三国、宋朝”。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宋朝和三国与其他朝代相比,并没有多少亮点,人们之所以熟悉这两个朝代,都要拜演义小说所赐。有关宋朝的《水浒传》、《三侠五义》、《杨家将》、《岳飞传》,有关三国的《三国演义》,都是在民间传播度很广,达到了普及的程度。
但话说回来,演义小说、评书戏曲,某种程度上确实起到了普及宣扬历史知识的作用,但它们毕竟属于文学作品,其中的内容都经过了作者的艺术加工和想象渲染,与真实历史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作者为了追求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往往会对真实历史进行大幅度的取舍与改写,在提高可读性的同时,使得文学作品的史实价值也大为降低。
就拿《三国演义》来说,从东汉末年“十常侍之乱”和黄巾大起义,一直写到三国终结三家归晋,三国时代的众多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从头至尾都包括其中,包罗万象内容丰富。但真实的三国历史,却比演义还要复杂深刻的多。有些重要的三国历史人物,却未能出现在《三国演义》中。
三国时代有这样一个武将,他是两次改变三国历史走向的关键人物,但却被罗贯中遗忘,《三国演义》中忘了写他。此人就是魏国名将、也是曹操的得力干将任竣。任竣,河南中牟人。东汉末年,董卓之乱爆发后,各地盗匪蜂起,天下大乱。任竣找到中牟县令杨原,说服他组织起一支乡勇民团,习武练兵,保境安民,使得中牟百姓得享一方平安。
曹操起兵之初,实力和影响力都还很有限。任竣慧眼识人,认定曹操能成大事,拒绝了其他军阀的拉拢,毅然决然“收宗族及宾客家兵数百人”,归顺了曹操。曹操对任竣非常重视,任命他为骑都尉,并把一个堂妹嫁给他,“甚见亲信”。
曹操每次外出打仗,都把留守后方根据地的重任交给任竣。任竣在后方招兵买马,制备军械,筹集运送粮草,办理的井井有条,成为曹操的后勤大总管。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与北方军阀袁绍之间矛盾激化,双方调集重兵在官渡决战。三国历史来到一个关键转折点。如果袁绍获胜,曹操将全军覆没,也就不会有后来的魏国。
袁绍手下兵多将广,实力雄厚,曹操当时兵微将寡,手下兵力不足袁绍的五分之一,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恶仗。袁绍兵分两路,一路与曹军正面对峙,一路人马潜入曹军后方,企图攻占曹军屯粮的后勤基地,如此一来曹军将陷入绝境。
但任竣此时负责留守后勤基地,他当机立断,“千乘为一部,为复阵以营卫之”,把粮车围成方阵,召集有限的运粮士卒依托粮车方阵,严阵以待拼死抵抗,袁绍的人马费尽心机不能得手,只能铩羽而归。任竣在极为险恶的局面下保住了曹操的粮草基地,成为官渡之战中的关键一着,保证了曹操官渡之战胜利,也因此第一次改变了三国历史走向。
曹操当时的主要势力范围在中原地区,而当时的中原也是各路军阀争夺焦点,连年战乱,烽火连天,百姓逃亡,良田荒芜,农业生产遭到毁灭性破坏。曹操集团在发展过程中,粮食供应成为瓶颈,由于缺粮,曹军不仅难以发展壮大,甚至经常断粮,连正常作战都无法保证。
任竣审时度势,为曹操想到了破解之道。他建议曹操大力发展屯田,曹操手下的数万士卒都是精壮劳力,应该让他们一手拿刀一手拿锄头,自力更生开垦荒地,大面积种植粮食作物,同时招募流亡农民,免费发给耕牛和种子,让他们也加入到屯田中来。曹操当即任命任竣为“典农中郎将”,全权负责屯田事宜。
任竣不负重托,数年之间,千里中原又变成禾苗遍野、粟米飘香的万顷良田,曹操“得谷百万斛”,“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彻底解决了粮食危机,军队得以迅速扩张,成为当时各路诸侯中的魁首。任竣的屯田策,使得曹操从一个小军阀一飞冲天,由此奠定了魏国称霸三国的基础,再次对三国历史走向产生深远影响。
遗憾的是,这样一个影响三国历史的关键人物,《三国演义》却忘了写他,实在是一种遗憾。
猜你还喜欢
- 11-30 在三国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曹操又是如何享年六十六岁?
- 11-30 建安二十四年到二十五年之间,为何成了三国的关键年份?
- 11-30 三国时期武将投降是很常见的,为何唯独于禁投降非议多?
- 11-30 张飞这个三国有名的猛将,为何却被自己的手下在半夜杀死?
- 11-30 三国谋士多如过江之卿,夏侯氏为何是武将中的佼佼者?
- 11-30 古代的士兵都是怎么来的?兵制经历了哪些变迁?
- 11-30 在三国耀眼的星光下,哪些人才一身本事却遭世人遗忘?
- 11-30 贾诩是三国时曹魏的著名谋士,他最后又是怎样的结局?
- 11-29 如果将刘邦放在三国乱世,他能重新建立一个新的汉朝吗?
- 11-29 到了汉末三国时期,杂号将军得到了怎样广泛的应用?
- 11-29 司马懿在三国时期笑到了最后,可是他凭借什么能笑到最后?
- 11-29 在古代究竟是哪5个原因,使得曹操最终没能统一三国?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