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不打仗都没有缺粮草 为何一打仗粮草就不够用了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13浏览:33分类:历史
人类用来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斗争的最高形式或者是最暴力的手段就是战争。自古以来人类社会就没有缺失过战争,它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而战争的体就是军队,军队则是由人类组成的。
而人类参与的任何活动,都是要在满足人体最低需求的情况下进行的。更何况是战争这样高强度的活动。而最低生存需求是什么呢?实际上就是我们人类每天必备的吃喝拉撒睡,战争还要加上一个兵器的补充。
而这些保障士兵的最低生存需求的环节,就叫做后勤。后勤是战争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甚至极端一点说,战争打的就是后勤。现代战争主要是热武器战争,消耗的是子弹等武器后勤。而古代战争就不一样了。
古代俱都是冷兵器战争,冷兵器战争说的明白一点打的基本上都是近战,除了射箭的士兵,其他的都是需要士兵真枪真刀的上阵近身搏杀。且也没有如今这么方便的交通工具,前线人数又多。所以古代战争最重要的后勤实际上就是粮草,衣物等,再次一点就是铁器。
所以中国古代关于军事有一句至理名言,叫做“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是一场战争中制敌以胜的关键,而这时候有许多人都会想问一个问题了。士兵们在平日训练的时候也会吃粮食。但是为什么偏偏到了战争期间,粮草就不够吃了呢?
首先,如果要发起一场战争。预判是十分重要的,当时有专人预判战争的持续时间,再根据军队的规模以及战争的时间自官仓中拨付粮食。如若战争时间延长,还要不断地补充粮食。
而古代的农事生产效率实在太低,大部分的人一般都只能处于一种“不饿”的状态,远远不到“吃饱”的程度。而到了战争时期,士兵们基本上体力消耗巨大,他们只能通过食物来获取能量。而这个时候,粮草的消耗就是巨大的。
为关于粮草的问题我们可以看看乾隆二十三(1758年)的一份奏折,四万的士兵。十个月的口粮就是四十二万石,换算成如今的计量单位就是两万五千吨。而当时一个省的粮仓才仅有三十五万石。可想而知这个数字有多恐怖。
而在战争期间,大量的壮劳力都被派遣到了战场,不能够参与农事。生产渐渐就跟不上,有时候打仗就是打谁的储备粮多。一旦后方生产彻底停止,这场战争基本上就宣告失败。而一般的情况下,中原王朝国力基本是周边最强的,一般粮草可以支撑长期作战。
但是战争发生的地点常常不是人力所能决定的,一旦战争发生的地方十分偏远。这时候运输就会成为巨大的问题,即使可以运到战场。付出的代价基本都十分的庞大,大部分在路上就被运输人员吃掉了一半。这还算是好的。
在《史记·平淮书第八》做中就有相关记载:“汉通西南夷道,作者数万人,千里负担馈粮,率十余钟致一石。
也就是说,当年粮草运输的队伍通过了崎岖的地形,消耗粮食的数量大约是200:1。而以上所说的一切,还没有包括辅助人员,战马,以及一些贪污的官员等等消耗。你说这粮草,如何能够呢?
《吴子》,原价99现价仅需68,是中国古代著名兵书,宋代钦定为兵学经典“武经七书”之一。作者为战国前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和改革家吴起(公元前440~公元前381)。《吴子》主要阐述治国经武方略,探讨战争起因和类型,强调灵活战法,提出军事训练原则,阐明将帅的重要性及严明刑赏的意义。还有后勤的重要性。
猜你还喜欢
- 11-30 古代官员没有明确的退休年龄,但为何退休后要回老家?
- 11-30 要知道古代是没电没网的,古人在夜晚真就日落而息吗?
- 11-30 古代利用护城河来拖缓敌军进攻,那么护城河里会有鱼吗?
- 11-30 潼关作为中国十大名关之一,它在古代究竟有多大的意义?
- 11-30 在古代战争中,士兵们在攻城时真的是采用梯子吗?
- 11-30 在古代历朝历代中,有明文法律规定驸马不可以纳妾吗?
- 11-30 古代语言有着丰富的含义,古人互相见面时如何称呼对方?
- 11-30 古代假期长短的变化,与朝廷对社会的管控有何关系?
- 11-30 在古代的战争中,有些士兵为什么被射一箭基本就死了?
- 11-30 在发展比较落后的古代,古人出门远游都靠走路吗?
- 11-30 古代那些建大功立大业的名将,都是如何在军中立威的?
- 11-30 作揖作为中国古代礼仪之一,女性与男性有怎样的区别?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