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明朝的祖训到底是好是坏 这个制度为何能导致君臣相争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13浏览:40分类:历史

  很多人都不了解明朝祖训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历史屋小编一起欣赏。

  祖制就是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按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能保证一个王朝的稳定,但是在明朝,皇帝和大臣们多次因为“祖制”而打得不可开交。

  可以说,明朝的“祖制”导致了多次大事件,那么这个祖制到底是好是坏,为什么要因为这个制度而君臣相争呢?

  明朝最著名的祖制之争,应该有三次,两次是立储的国本之争,一次是嘉靖皇帝认谁当爹的礼仪之争。

  在朱元璋定下的祖制里,嫡出的孩子是出于立储当太子的第一顺位,而庶出的年龄大的孩子,位于第二顺位。

  也就是说,如果只有一个嫡出的儿子,不论多大他都是太子。如果没有嫡出的儿子,那么谁大谁当太子。

  按说皇帝是老天的儿子,四海之主,九州之王,他愿意让哪个儿子继承王位,就让哪个儿子继承王位。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虽然皇帝是家天下的代表人物,但是他们依然会受到各种限制。

  在明朝以前的朝代,不论是门阀士族,还是贵族政治,天下都并非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要么有门阀士族从中插手,要么是士大夫影响皇帝的决定。

  只有到了明朝开始,废除宰相,加强了中央集权,才让皇权凌驾于一切。

  如果皇权凌驾于一切,那么群臣不就成了皇帝的仆人了么?这跟文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不符啊,于是文官们就要争取属于自己的权力——话语权。

  只有有了话语权,才有存在感,皇帝才能给予大臣相应的尊重。

  为了找话语权,文官们一代代地做探索,最终找到了一个方法,就是拥抱祖制。

  祖制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基,如果违反了祖制就是不孝。明朝自称“以仁孝治天下”,如果不遵守祖制,就等于打了自己的脸。

  所以在永乐和万历的立储之争上,文官们都坚决地站在了祖制这边,皇帝反对祖制,我们就要赞成祖制。所以才有了国本之争和礼仪之争。

  如果我们以为文官集团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定才坚持祖制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他们真正的目的是为自己谋利。

  那么坚持祖制,是一件好事么?那肯定不是啊,一个朝代是在不停的变化的,200年前的思路,到了200年后未必能管用。

  宋朝坚持重文轻武,结局大家都看到了。朱元璋一个农民,书都没读过,参军前就会敲木鱼念经,他能懂什么治国安民啊!

  这样的人说的话还能被坚信200多年,也是明朝这些人的悲哀。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