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后没多久,就忙着削藩?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11浏览:37分类:历史
说到建文帝,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历史屋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
1368年,朱元璋结束了元末战乱的局势,建立了大明王朝。不过朱元璋并没有吸取汉朝时的经验教训,仍然力排众议采取了分封制度。
我们知道,本来大明的太子是朱标,他也是朱元璋非常信任和宠爱的太子,两人的关系也算是历朝历代中的典范了吧。不过朱标却没有做皇帝的命,英年早逝了。
朱标死后,朱元璋并没有在他的其他儿子中做选择,而是相中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他也就是后来的建文帝。
不过建文帝刚刚登基,就彻底否定了朱元璋的政策,着急忙慌的要削藩,这是为什么呢?
朱元璋在当时选择分封制度并不是没有一定的道理。在朱元璋的心里,是希望老朱家的天下永远稳固的。最理想的状态是朝中有皇帝坐镇,地方有有宗室子孙协理。内外相辅,可以让老朱的天下永固。
换个角度看,朱元璋是不相信跟自己同甘共苦的兄弟,更相信自己的儿子。其实这也难怪,自古帝王多无情,尤其是皇帝这个位置,实在是太诱人了。这让朱元璋不得不警惕,也才有了诛杀功臣这样兔死狗烹的残酷。
朱元璋认为,藩王们虽然有一定的权力,但朝廷也对其限制很严格,藩王的实力说强也不强,说不强也还有一定的威胁。如果真的有异心,那么朝廷是可以有实力拿下的,如果朝廷有动乱,那么也可以联合起来勤王。
当这些藩王联合起来的时候,一定是朝廷有了威胁老朱家统治的时候,并不是要推翻自己的天下。但只能说这是朱元璋的一厢情愿。
这也是基于他强大的自信所作出的决策,但他并没有考虑子孙后代。这些藩王有很多特权,一个个拥兵自重,久而久之,自然是朝廷的心腹大患。
在朱允炆看来,他没有那个信心能够掌控住自己的这些功勋叔叔们。在他眼里,威胁皇权的并非什么功臣武将,而是自己的亲人。
朱允炆不太自信,这是出于自己的性格使然。他和他的父亲朱标都属于仁义之辈,而他还有点软弱,书呆子气十足。这样的性格让他面对这些叔叔,心里自然有些怵。毕竟朱允炆也没有经历过战争的磨练,硬是被朱元璋扶上马的。
很多人总觉得有点奇怪。朱元璋为了自己孙子能够顺利继位以及稳定政权,其实做了很多,把能够威胁他的势力都消灭殆尽。可为什么不解决藩王这个问题呢?
其实这个很好理解。明初分封制度是朱元璋拍板才定下来的,再让老朱削藩,这不是打他自己的脸嘛。再说了,这些藩王都是他的儿子,他没有任何理由削藩。
那么这件事只能交给朱允炆了。
朱允炆其实在继位之前,就已经有了打算要削藩了。为此他整天和黄子澄在商量先灭这个王还是先灭那个王。
其实这个本没有错,关键是做一件事情方式方法要妥当。朱允炆错在太信任自己这一帮子伙计了,尤其是黄子澄。虽然都是削藩,其实相比较而言,朱元璋钦定的顾命大臣齐泰方法更合理一些。
可朱允炆更信任黄先生,结果一步错,满盘皆落索。
猜你还喜欢
- 11-30 与正规军比起来,明朝锦衣卫的整体作战能力很强吗?
- 11-30 明朝火器究竟有多厉害?在当时有哪些引以为傲的火器?
- 11-30 明朝火器在当时处于一个什么水平?为何说只是“略”高?
- 11-30 明朝在防线上设立九边重镇后,其总兵力共有多少人?
- 11-30 在明朝弘治年间,朝廷陆续设立了哪九个军事重镇?
- 11-30 朱翊钧是明朝第13位帝王,他为何不再踏进金銮殿一步?
- 11-30 明朝也是个大统一王朝,为何没有出现后宫干政与外戚专权?
- 11-30 明朝的梃击案究竟是郑贵妃所为,还是太子朱常洛自导自演?
- 11-30 锦衣卫这个天子亲军,在明朝这个内外环境是如何衰落的?
- 11-30 古代大臣上朝时,他们手中的板子是什么作用?
- 11-30 明神宗的什么承诺,势必会引起明朝重大的政治危机?
- 11-30 到万历十四年,明朝长达几十年的国本之争有怎样的背景?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