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歆和王朗舍弃东吴贤主投奔曹操,这是为何呢?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08浏览:41分类:历史
接下来历史屋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华歆和王朗,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华歆和王朗都是曹魏的重臣,他们都担任过司徒,而且他们都曾经有机会去东吴,为孙氏效力。然而他们都拒绝了东吴,最后都投靠了曹操。
孙策、孙权兄弟也是江东豪杰,为什么华歆和王朗都看不上他们呢?主要原因有两点。
1、曹操在朝廷为官
东汉末年,皇权旁落、群雄纷争,汉献帝想要平定天下大乱,但是没有实权在手,无能为力。这时,曹操站出来了,因为曹操也想一平天下,与汉献帝的想法相同。
曹操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他有能力完成汉献帝的愿望,所以汉献帝也只能依靠曹操了。
曹操有朝廷做后盾,又作为丞相,出师有名,讨伐各路诸侯名正言顺。而孙策、孙权,并不是朝廷命官,他们攻打诸侯,就不是为朝廷效力,而是为他们自己打天下,意图自立为王。
王朗和华歆都担任过朝廷官员,华歆担任过豫章太守,王朗担任过会稽太守。而孙策和孙权在朝中无一官半职,却组织了他们自己的势力。
华歆和王朗认为孙氏是贼寇,如果跟随孙氏,自己也就成了贼寇。他们怕坏了名声,所以他们拒绝归附东吴。
曹操攻打诸侯,都是以汉献帝的名义发兵,讨伐诸侯都是为朝廷为百姓,所以华歆和王朗都愿意跟随曹操。曹操有官职、有名义,是华歆和王朗投靠他的重要原因之一。
2、曹操成事的机会更大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后,他在朝廷的地位就逐步上升了,而且势力也在不断扩大。因此曹操急需人才,四处招兵买马。
孙策进攻会稽,王朗战败,只好投降了。孙策知道王朗有学识,于是派张昭劝王朗归附东吴,可是王朗拒绝了。但是曹操征召王朗,便很顺利,王朗立即奔赴了许都。
华歆也是如此,不过华歆不像王朗那么强硬。孙策占领江东后,华歆迎接孙策入吴。孙策去世后,曹操召华歆去许昌。
孙权不愿意华歆离开,华歆就编了一个谎言,说是去曹操那里帮东吴加深友谊,这样华歆就去了许昌。
曹操一召他们,他们就立马去了,这就能证明曹操成事的几率要大于孙策和孙权。华歆和王朗都认为,曹操是丞相,跟随曹操是为朝廷效力,而留在东吴是为孙氏效力。
朝廷和诸侯相比,他们觉得还是朝廷的势力更大,成功的机会就更大。
大家都不愿意看到战乱纷纷的局面,可是最后总得有人出来平息战乱,谁呢?
在王朗和华歆看来,就当时的形势而论,曹操是最有可能平定天下的人,曹操的谋略,智慧,并不输其他人,所以他们最后选择跟随曹操,也是经过一系列地分析后,做出的决定,也算是明智之举。
但在历史上,曹操并没有统一全境,而只是统一了北方,那么王朗和华歆是否选错了人呢?一个人的选择并不能用对错来评价,人各有志,他们选择曹操有他们自己的想法,应该得到世人的尊重。
所以从王朗和华歆的选择,我们可以得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权,只是做出了选择后,就要承担做出这个选择的后果,只要不后悔,就说明是合理的选择。
王朗和华歆选择曹操,他们并没有后悔,最后他们也都得到曹操及其曹丕的重用,所以他们的选择是值得的,同时也给出了我们在做选择时应有的心态。
猜你还喜欢
- 11-30 在三国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曹操又是如何享年六十六岁?
- 11-30 建安二十四年到二十五年之间,为何成了三国的关键年份?
- 11-30 三国时期武将投降是很常见的,为何唯独于禁投降非议多?
- 11-30 张飞这个三国有名的猛将,为何却被自己的手下在半夜杀死?
- 11-30 三国谋士多如过江之卿,夏侯氏为何是武将中的佼佼者?
- 11-30 古代的士兵都是怎么来的?兵制经历了哪些变迁?
- 11-30 在三国耀眼的星光下,哪些人才一身本事却遭世人遗忘?
- 11-30 贾诩是三国时曹魏的著名谋士,他最后又是怎样的结局?
- 11-29 如果将刘邦放在三国乱世,他能重新建立一个新的汉朝吗?
- 11-29 到了汉末三国时期,杂号将军得到了怎样广泛的应用?
- 11-29 司马懿在三国时期笑到了最后,可是他凭借什么能笑到最后?
- 11-29 在古代究竟是哪5个原因,使得曹操最终没能统一三国?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