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死后,为何朱元璋不立性格像自己的朱棣呢?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07浏览:38分类:历史
在朱元璋的儿子中,除了朱标,最能干,同时也最得朱元璋喜爱的,就是朱棣了。实际上,要说到喜爱程度的话,朱元璋似乎更喜欢朱棣,而不是朱标。为什么这么说呢?
(朱元璋)
朱元璋对朱标实际上是有不满的。不满的原因,是因为他觉得朱标太仁慈,不是一个君王的样子。朱元璋认为好的君王,是既要仁慈,更重要的是要杀伐果断,有威权。只有威权才能确保皇位的稳定。
有史料记载,朱标对朱元璋擅杀功臣一事很不满,提醒朱元璋不要杀戮太多。朱元璋很生气,不但追打朱标,而且还专门找来一根刺条,把上面的刺拔了,对朱标说,我这样做,是为了你将来能够坐稳江山。
就算如此,朱元璋还是对朱标不放心,他给朱标找了一个最豪华的教师团队,几乎把朝中所有的大臣,都让他们给朱标当老师,想以此建立朱标和大臣们和谐的关系。
而朱元璋对朱棣不是这样。朱棣一直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朱元璋觉得朱棣更加像他。
照理说,一个皇帝更容易立像自己的儿子为继承人。比如刘邦就曾试图立“类我”的刘如意为继承人。就算是朱棣,也曾试图立朱高煦为继承人,而不是不像自己的朱高炽。
当然了,朱标作为嫡长子,虽然他不太像朱元璋,朱元璋立他的继承人,而不是立朱棣为继承人,肯定一点问题也没有。但是既然朱标已经去世,照理说,朱元璋立朱棣为继承人,应该就是顺理成章的,可是他为什么最终并没有选择朱棣呢?
我认为,朱元璋之所以最终没有选择朱棣,与朱元璋对皇权制的理解,有莫大的关系。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从朱元璋开始,是皇权制的一个重大转折。实际上皇权制发展到宋代,虽然皇帝在削弱相权,但是皇权制却有走向开明的倾向。在研究问题的时候,可以皇帝和大臣们商量着决定。但是,朱元璋当了皇帝后,他认为皇权制应该就是一种集权制。而他也就围绕这个集权,做了非常多的事情。
这些事情中,核心有两点:一是强化家天下,一是维护嫡长子制。
所谓“强化家天下”,就是说,朱元璋认为,天下就是他朱家的,不是任何别人的。所以整个国家的体制,就要严格按照“家天下”来建设。不但中央应该是朱家控制的,地方上也应该是朱家控制的。所以,他把所有的藩王送到地方上去,让藩王们坐镇一方,成为比地方势力更强大的力量。这样一来,就实现“天下”就是“家”,“家”就是“天下”了。
强化了“家天下”以后,就剩下皇家内部的问题了。皇家内部当然是必须要有一套秩序的。这套秩序,就是要让皇位不能有悬念。因为有悬念,必然就有争夺。有了争夺,朱家的孩子们肯定会大打出手,天下肯定就不稳定了。
要让皇位继承没有悬念,就必须维护“嫡长子制”。这一制度,是从奴隶社会开始就形成了的,后来在西周的时候得到了强化。封建社会以后,这种强化又一次得到了加强。实际上,“封建”这个概念,就是从西周那时候借来的,就是为了维护等级秩序和嫡长子制的。
而朱元璋就是极力维护嫡长子制的。也因此,就算朱棣的能力超强,就算朱棣非常像朱元璋,朱元璋也不能立他为继承人。立朱棣为继承人,便意味着谁的能力大,就立谁为继承人。这种想法显然是危险的,因为所谓谁的能力大,只是一个相对而言的概念,主观性很强。这与皇帝的个人喜好,有莫大的关系。还有,那些王爷们也会因为觉得自己的能力很强,参与到皇位继承人的竞争之中。
所以,朱元璋为了确保皇室内部的稳定,必须把规则定得死死地,不能逾越。所以朱标死后,他才会毫不犹豫地立朱允炆为继承人。因为立朱允炆为继承人,就是维护“嫡长子制”。反过来,立朱棣为继承人,就是破坏“嫡长子制”。
在这样一种思考之下,朱元璋才选择朱允炆。
不过,虽然朱元璋考虑得很周到,很有逻辑性。但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在皇权社会里,拳头越大越有理的丛林法则,其实才是发挥关键作用的。朱元璋在打别人的时候懂得这个道理,用在他自己家人身上,就不愿意这么想了。
猜你还喜欢
- 11-30 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他又是如何规定了新的退休年龄?
- 11-30 朱元璋除了每天批阅奏章之外,他还有着哪些日常生活?
- 11-30 对于刘伯温而言,朱元璋的态度为何却是先扬后抑?
- 11-30 朱元璋成为一方霸主之前,他对待百姓又是怎样的态度?
- 11-30 对于朱元璋而言,他为什么要制定低薪养官的政策?
- 11-30 在朱元璋心里,朱标为什么始终是他最喜欢的儿子?
- 11-30 在后世的诸多争议当中,朱元璋凭借怎样的能力成了皇帝?
- 11-30 在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为何不按常理出牌选择新太子?
- 11-30 与正规军比起来,明朝锦衣卫的整体作战能力很强吗?
- 11-30 明朝火器究竟有多厉害?在当时有哪些引以为傲的火器?
- 11-30 明朝火器在当时处于一个什么水平?为何说只是“略”高?
- 11-30 明朝在防线上设立九边重镇后,其总兵力共有多少人?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