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考试是如何预防作弊的呢?都有哪些惩罚措施?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07浏览:46分类:历史
科举制度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创举,它对于朝廷的人才选拔,学子的入仕为官都极为重要。很多人将科考及第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因此在一千多年的科举考试中,就出现了形形色色的考试作弊手段。
那么,古代科考有哪些作弊手段?朝廷又是如何防范的呢?
最常见的作弊手段是夹带,古代称为怀夹。
这种作弊方法自隋朝以来就有,发展到清朝更是愈加疯狂。据《清史稿》记载,乾隆帝很关心科考,曾派出礼部大员巡视某地考场,结果在第一场考试中就查获夹带者21人。“或藏于衣帽,或藏于器具,且有藏于亵衣裈裤中者。”到了第二场,考生们慑于考场严密的盘查,纷纷将事先准备好的夹带之物抛弃,“贡院门外,抛弃蝇头小卷,堆积于墙阴路隅者,更不计其数”。
当然还是有胆儿大的,将夹带之物藏于嘴中,企图蒙混过关。实在不行,考生就将它吞下。乾隆闻报后,异常愤怒,痛斥作弊者“其丧心无耻,至于此极”。
为了迎合考生夹带,还出现了专门为考生定制夹带工具的行业。他们可以根据考生的需要,制作出如双层毡帽、空心石砚、空心蜡烛、空心果饼、夹层饭盒、双层靴子等工具。只要客户能想到的,他们就一定能造出来,而且几乎都能蒙混过关,躲过盘查。
第二种作弊手段就是请人代考。
“枪手”自古就有,称为“捉刀”,替考又叫做“代人捉刀”。古代的“枪手”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代考生进场考试。
当然了,为了不被查出来,事前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乾隆年间,有一位名叫刘昌新的考生不学无术,自然对考试缺乏信心,干脆请自己的私塾老师捉刀,但两人年龄悬殊过大,老师只好将胡须剃去代为考试。
还有一类是场外的“枪手”就是将试题做好后,想方设法把答案传到考场内。
在《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中,就详细记载了这类作弊手法。考生首先要买通考场巡逻的兵役,将考题通过抛掷、传递等方式带出场外,再由“枪手”答题后,考生通过预先商定的方式和地点取得答案。
唐代大诗人温庭钧就是一位本领高强的“枪手”。史籍载:“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意思是说,温庭钧只需要叉八次手的时间,就能写出八首赋,可见其才思之敏捷。据说,温庭钧在一次考试中,接连替8位考生充当了枪手,考官硬是没有查出来。
第三种作弊手法是贿赂科考官员。
这种方式是影响最坏的作弊方法,它不但败坏了考风,也催生了官场腐败,让贿赂之风横行,其中最绝的一种方法称之为“通关节”。
所谓“关节”,是指考生和考官事先勾结,将一个约定好的词语或句子插入答题行文的特定位置,便于考官阅卷时辨识。
宋真宗时期,翰林学士杨亿设宴款待老家来的考生,考生们知道杨亿十有八九将担任主考官,于是争相巴结,希望从他嘴里打探出些许考试信息。没想到,杨亿十分恼怒,当场抛下三个字“丕休哉”,拂袖而去。
考生们大失所望,纷纷离席而去,但仍有少数考生富有心机,默默地将这三个字记下,并在考试中用上了。果然,杨亿成为了主考官,用了“丕休哉”三字的考生也大都被录取了。
也有弄巧成拙的人。晚清时期的一个名叫李幼梅的考生,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套到了“鼻烟壶”三字的关节,不幸却被其他两位考生知道了。主考官拿到三份试卷后举棋不定,最后录取了其中两份,落榜的偏偏就是李幼梅。
当然了,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历朝历代都有对付考生作弊的方法。
其一,对考生的衣着及用具制定严格的标准。
如乾隆年间,就对考生有这样的规定:“帽用单层毡,大小衫袍褂,俱用单层。卷袋不许装里,砚台不许过厚,笔管镂空。糕饼饽饽、各要切开”等,甚至晚上用的蜡烛,都由朝廷提供。
同时还加强了对考生入场前的搜查,不管天气情况如何,考生们都必须完全敞开衣服,由两个兵役“上穷发际,下至膝踵,倮腹赤踝”地进行全身搜查。
其二,实施糊名和誊录法。
所谓“糊名”,是指将试卷上考生的姓名、籍贯等信息封贴起来,不让考官知道考生的任何个人信息,只能以文章的好坏来确定是否及第,就如同现在的试卷装订环节一样。
这种做法可以从明面上杜绝主考官的舞弊行为,但对于“通关节”或熟悉考生字体的考官来说,仍然无法完全避免徇私舞弊。因此,朝廷又想出了一招“誊录法”。
所谓“誊录法”,就是在考生答题完毕后,将试卷另外誊录一册副本。誊录官必须依试卷原文誊录,绝对不能随意篡改文意或增减字句。誊录完后,试卷副本必须交给校勘官员与原文进行校对,检查无误后方可进行糊名。
其三,对作弊者严惩不贷。
在清朝顺治年间,将“阅卷有弊、科场作弊”之罪,与谋反、叛逆列入十恶不赦的行列,对作弊情节较轻者杖罚、抄家,重则流放,甚至直接杀头。
在顺治年间,就曾发生过史上有名的丁酉舞弊案,所有发生作弊考场的考生,都在清兵的严密监视下重考,之后还判处了数十名参与舞弊者死刑,另有多人被流放宁古塔。
不过,尽管历朝历代都对考试作弊深恶痛绝,并严刑峻法,但依然没能完全杜绝科考作弊现象的发生。即便是到现在,仍不时发生各种考试的舞弊行为。
猜你还喜欢
- 11-30 在皇位继承这个大事上,乾隆为何选择了平平无奇的嘉庆?
- 11-30 清朝的军队还是比较多的,那绿营兵算是个怎样的兵种?
- 11-30 清朝地方官员有养廉银,那么京城官员也有类似补贴吗?
- 11-30 养廉银作为清朝特有的俸禄制度,它又是怎么创建的?
- 11-30 在中国博大的酒文化中,清朝的皇帝都喜欢喝哪些酒?
- 11-30 与其他朝代不同的是,清朝的亲王们有着哪些权利?
- 11-30 中堂最早出现于唐朝,它在清朝时期是什么品级的官员?
- 11-30 清朝很重视对皇子的教育,那么有什么相关教育制度?
- 11-30 嘉庆不愿意放走刘墉,但乾隆又是怎么暗示嘉庆放人的?
- 11-30 弘昼得宠后更加娇狂,乾隆为何既不怪罪,也不阻止?
- 11-30 清朝给京官的俸禄非常的低,大多数京官如何想着法子捞钱?
- 11-30 永璂可是皇后乌拉那拉氏所生,为何因母亲被乾隆冷落了?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