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伯巨曾劝谏朱元璋限制藩王,为何自己反被投入大牢呢?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07浏览:40分类:历史
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后,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之恶”的名义举兵反抗朝廷,经过四年的战争,朱棣攻陷皇城取得帝位。
朱元璋登基后,为保朱姓王朝千秋万代,一方面加强王权,另一方面大肆将分封自己的儿子。他将自己的儿子封为亲王,驻守各地战略要地。诸王不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建王府,设官属,而且拥有自己的军事力量,可以随意调动。诸王中燕王朱棣由于功绩卓着,地位又最高,拥有的兵力也最多。
藩王势力不断膨胀势,势必威胁中央政权。曾有人劝告朱元璋,但并没有引起重视。1392年,太子朱标病死,朱元璋立太子的次子朱允炆(长子早亡)为皇太孙。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皇长孙朱允炆即位,即为建文帝。建文帝听从大臣的建议施行削藩。他首先削掉力量较弱的几位亲王的爵位,然后集中力量对付燕王朱棣,并下令亲王不得节制文武将吏。建文帝又派人监视朱棣,并伺机逮捕他。朱棣得知后,先诱杀前来监视的将臣,并于1399年七月举兵。
燕王朱棣举兵后,迅速攻取居庸关、密云遵化、永平等地,占领了北平的外围,解除了后顾之忧,然后从容与朝廷对抗。朱元璋建国后曾大肆杀戮开国功臣致使朝廷无将可用,建文帝只好启用年近古稀的耿炳文命他为将率领13万大军攻燕。八月,大军进抵河北滹沱河地区。燕王趁其不备,先击败南伐先头部队,继而又在滹沱河北岸大败其主力。建文帝得知后,又任命曹国公李景隆为将,取代耿炳文。李景隆不懂用兵,注定了此次战斗的失败。九月,李景隆抵达德州,集合耿炳文的残余兵力,并调度各路兵马号50万大军,驻扎河涧。燕王朱棣用诱敌深入之计,于永平城外大败李景隆率领的军队。
1400年四月,李景隆会同郭英、吴杰等集合60万兵力,进驻白沟河(今河北雄县北)。朱棣以张玉、朱能、陈亨、丘福等率军10万迎战。南伐大军政令不一,致使主力不断受挫。李景隆后撤德州。燕军乘胜追。五月,李景隆又逃往济南。朱棣率军穷追不舍。济南守将誓死抵抗,朱棣率军久攻不下随后撤围。李景隆败绩连连,建文帝罢免了他的职务,并遣使议和以缓解压力,又以盛庸为将取代李景隆。九月,盛庸率军北伐,十月,进抵沧州,被燕军击败。十二月,燕军进驻山东临清、大名、济宁一带,盛庸驻守东昌(今山东聊城)。燕军轻敌,被盛庸率军击败。
1401年二月,朱棣率军出击,先后多次取胜。接着,又攻取了顺德、大名等地。虽燕军屡战屡胜,但朝廷兵多势盛,燕军所攻取的城池终不能固守。此时,燕王得知南京空虚,遂决定于1402年率军直取金陵。四月,燕军连破何福、平定安师。五月,攻克泗州、扬州。建文帝遣使求和遭到燕王拒绝。六月,江防都督陈瑄率水师降燕。燕军得以渡江,攻取镇江,直逼南京。谷王朱橞与李景隆打开金川大门投降燕王。燕王进入京城即位,是为明成祖,年号永乐。
朱元璋在分封诸藩王时,叶伯巨如何劝谏?
藩王的势力扩张,势必会威胁中央政权。早在朱元璋分封诸王的时候,叶伯巨就提出,藩王势力过大,数代后就会出现尾大不掉的局面。到时再削藩,恐怕会酿成汉代时期的“七国之叛”、西晋的“八王之乱”的惨剧。他建议明太祖应该“节其都邑之制,减其卫兵,限其疆土”。朱元璋不但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反而将其投入监狱,囚禁至死。
燕王朱棣在起兵之时,为什么以“清君侧之恶”的名义?朱元璋执政时,唯恐权臣夺权篡位,规定各藩王拥有移文中央索取奸臣并举兵清君侧的权力。在《皇明祖训》中,朱元璋有“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的训记。朱棣便是以此为理由,指责齐泰、黄子澄为奸臣,建议讨伐,并声称自己的行动是“靖难”,即靖祸难的意思。靖难之役中,建文帝朱允缺乏谋略,没有制定统一的作战计划。在任命军事统帅上,他又有失误,致使军队指挥失利,最后被燕王各个击破。
猜你还喜欢
- 11-30 与正规军比起来,明朝锦衣卫的整体作战能力很强吗?
- 11-30 明朝火器究竟有多厉害?在当时有哪些引以为傲的火器?
- 11-30 明朝火器在当时处于一个什么水平?为何说只是“略”高?
- 11-30 明朝在防线上设立九边重镇后,其总兵力共有多少人?
- 11-30 在明朝弘治年间,朝廷陆续设立了哪九个军事重镇?
- 11-30 朱翊钧是明朝第13位帝王,他为何不再踏进金銮殿一步?
- 11-30 明朝也是个大统一王朝,为何没有出现后宫干政与外戚专权?
- 11-30 明朝的梃击案究竟是郑贵妃所为,还是太子朱常洛自导自演?
- 11-30 锦衣卫这个天子亲军,在明朝这个内外环境是如何衰落的?
- 11-30 古代大臣上朝时,他们手中的板子是什么作用?
- 11-30 明神宗的什么承诺,势必会引起明朝重大的政治危机?
- 11-30 到万历十四年,明朝长达几十年的国本之争有怎样的背景?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