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府晋升到底是什么样的 知府需要任职多久才能升为巡抚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07浏览:34分类:历史
很多人都不了解知府和巡抚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历史屋小编一起欣赏。
知府,也称太守,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州府最高行政长官。古代正史职官志(百官志)记载,东汉末年,州从监察区变为行政区,州最高长官称“州牧”,以掌一州军民。
隋代,州最高长官称“刺史”或太守,唐宋时正式设立与知州平级的府级地方长官“知府事”。元朝废府设路,到了明朝,宋制大致恢复,“知府”正式成为地方官职名。清延明制,官拜从四品。
从四品的官职并不太高,但其作为州县之表率,统治者认为“如知府其人,则能察吏以安民,于地方实有裨益”。顺治帝更言,“知府乃吏治之本,若尽得其人,天下何患不治?”
《皇朝政典类纂》在职官志部分载到,知府“掌一府之政,宣理风化,平其赋役,听其诉讼,以教养万民。凡阖属吏,皆总领而稽核之”。也就是说,知府作为一府之长,不仅需要教化辖区子民,包揽断案、收税、科举等事务,将朝廷所需钱粮赋税按时收缴上报。
因此,如此重要之官职,皇帝往往亲自挑选面试。在清代,知府一级的官吏来源主要有三种:随时推荐;京察一等外放知府;论俸截取或推举知府。清初入关,顺治就下令在京各衙门及在外督抚,各举荐一德才兼备者为知府。
名宦傅寿彤便是通过此渠拜任,两次出任南阳知府。京察一等是个很高的标准,官员必须达到守廉、才长、政勤、年富力强、称职等标准。曾五任南阳知府的顾嘉蘅便以京察一等外放的身份升任。
知府赴任前,还有个程序,叫“谢恩请训”,即向皇帝谢恩。皇帝在召见时会做些“重要指示”。顾嘉蘅曾被道光皇帝召见,道光说 “不可与世沉浮”,还要“宽猛相济”。
顾嘉蘅把此“最高指示”当成座右铭,把这次接见多次书于诗文之中。雍正也曾赐官李根云,“因其伶透,着暗记名补青州。”
知府的升迁不如知县任京职一般“俸满升部”,即任职期满无过错便可升任部员。知府的升迁很大程度上是靠皇帝的擢升及地方的考核,其一般升为道员(正四品)或盐运史(从三品)。
赵秀玲在《论清代知府制度》中提到,“雍正用人不拘成例……自雍正元年一至三月,就有5名知府擢按察使。”
由此可见,政绩卓优的官员,在地方上被擢按察使还是比较常见的。名官于成龙、刘墉和胡林翼都是擢升的按察使。
于官员双向任职相对频繁的雍正朝来说,知府升任京官的机会也有许多在业绩考核上。王志明在《雍正朝京官与地方官双向任职分析》中提到,“知府迁任京官,为数43人,他们一般任职员外郎。”
赵秀玲在《论清代知府制度》里也说:“清代知府很少有直升中央部院堂官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代人事制度循序渐进、投资递升的特点”。
到这里我们大概可以算出知府升迁所需年限。若是按照资历递升,知府升为道员,道员按例升各省按察使。这其中知府升任道员、道员升按察使都需要不少于两个任期,即6年任职时间,大多数则为9至12年。也就是说,循序而言,知府升为按察使少则12年,多则20余年。当然,擢升的年限则大大减少。
从按察使到布政使,再到巡抚乃至总督,这个年限就很短了。从清代的总体情况来看,往往3年甚至是1年便会得到提升。仍以于成龙为例,其自福建按察使升任直隶巡抚仅费2年时间。
综上所述,知府晋升为巡抚,一般需要13年至30年的时间,这期间道员以前于地方任职6至12年,其后在京为官至少7年,其中或许穿插京官与地方官互调的情况,便因情况各异了。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提到的升迁很可能会因为特殊情况而打断。其中最常见的便是守制之礼。历代封建王朝推行以孝治天下,作为统治阶层的官僚集团,凡遇父母、祖父母去世,按例要守孝三年,清代也不例外。
清代官员在守制期间,先要解职,期满后归入候补行列重新委用,如此一来回,最少也得耽误个三四年。是以偶有要职官员奏请圣上夺情,但在孝道为先的我国,此类情形历为后辈所不齿。
猜你还喜欢
- 11-29 巡抚与侍郎同为从二品官阶,谁担任总督的几率更大?
- 11-28 知府在明清两代是做什么的?又相当于是现在的什么职位?
- 11-27 明朝巡抚已成为重要行政机构,但在编制上仍属什么“外差”?
- 11-27 “巡抚”这一官职是明清时期的产物?其实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了
- 11-26 总督和巡抚合称“督抚”,它们两者之间各有什么职能?
- 11-24 清朝的巡抚有哪些权利?巡抚制度起源于什么时候?
- 11-02 宣华夫人是谁?独孤皇后为何会容忍她呢?
- 11-02 独孤伽罗的身世如何?他是如何成为杨坚的皇后的?
- 11-02 高颖是什么人?为何能被称为“隋朝第一功臣”呢?
- 11-02 蜀汉灭亡到东吴灭亡,这期间三国的局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11-02 赤壁之战曹操有没有出尽全力 曹操为什么会溃败
- 11-02 杨坚为何会推崇一夫一妻制?他的目的是什么?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