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明朝为何只出现宦官干政 虽无外戚之乱但宦官却是最为严重的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07浏览:43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给大家带来宦官和外戚,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宦官和外戚自古便是帝王身边最亲密的人群,宦官照顾封建帝王的衣食起居,而外戚则以皇帝身边妃子为纽带,从而和皇帝产生血缘联系。

  宦官和外戚正是和帝王有这样的亲密联系,所以往往能得到皇帝的信任,从而获得权力。纵观历朝历代,宦官和外戚同时存在,又相生相克。最典型的莫过于东汉外戚窦氏家族、邓氏家族、董氏家族,以及五侯和十常侍等宦官,皇帝往往为了打压外戚而不得不重用宦官,最后又不得不依赖外戚来制衡宦官。

  宦官剧照

  但是相比于其它朝代,明朝就很独特,因为明朝只有宦官之祸,而无外戚之乱,这是为什么呢?

  宦官之祸

  明朝的宦官之祸,因和而起呢?说起来,这和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有关。

  朱元璋是一位权力欲和猜忌心都很重的帝王,一方面,他不能容忍宰相分走自己的权力,另一方面,朱元璋对元朝中后期宰相权力过大进而左右皇位继承人感到不满。据《明史》记载,他曾对身边人说:

  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城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揽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朱元璋剧照

  因此,朱元璋在杀死了独断专横的宰相胡惟庸之后,便废掉了已经沿用千年的宰相制度。宰相这个职位早在秦始皇设立的时候,其作用就是辅佐皇帝统率百官和处理日常工作。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历史上最勤劳的帝王之一,因此宰相的消失对他几乎没有影响。然而自明成祖朱棣之后,明朝皇帝便很难独自一人事必躬亲,于是便逐渐产生了内阁,即由一批皇帝信任的大臣组成内阁,协助皇帝处理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皇帝为了制衡内阁,便有意提升宦官的权力,最后宦官们甚至取得了“批红”的权力。正因为皇帝的信任,明代才会频繁出现像王振、刘瑾和魏忠贤这样扰乱朝政的大宦官。

  魏忠贤剧照

  无外戚干政

  那么历史上的外戚之乱,在明朝又缘何而无呢?主要原因有三点。

  1.选妃重德,不重出身

  在明朝开国伊始,朱元璋就多次强调外戚不得干政,据《明史》载:

  明太祖立国,家法严,外戚循理谨度,无敢恃宠以病民,汉、唐以来所不及。

  朱元璋甚至为后世直接立下了“后妃虽母仪天下,然不可俾预政事”的规矩。正是因为朱元璋的这种重视,有明一朝,皇帝选妃重德不重出身。

  朱元璋和马皇后剧照

  或者说是明朝皇帝在有意淡化妃子的出身,他们绕过名门贵族的千金小姐,而对民间选秀推崇备至。如此,明朝皇帝身边的妃子往往是出身卑微的人,其家族无权无势,也就大大降低了外戚乱政的可能性。

  2.明朝皇帝多长寿,且擅权谋

  外戚专政的重要前提是帝王年幼,由太后临朝听政,从而重用自己亲人。而明代16位皇帝中,除了明英宗和明神宗之外,其余皇帝继位时皆已年长,可以独当一面,并且在位时间较长,因此外戚很难获得干政的机会。

  嘉靖帝剧照

  除此之外,明代帝王大多擅长权谋,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自不用说,往后看朱瞻基、嘉靖、万历和崇祯等帝王,个个皆非省油的灯。尤其是嘉靖和万历两位皇帝,数十年不上朝,却能保证朝庭正常工作秩序稳定,其政治权谋可见一斑。

  3.文官士大夫集团

  最后一点原因和明朝强大的文官士大夫集团有关。明代士大夫以不惧死而闻名,他们敢于同皇帝据理力争。

  郑贵妃剧照

  明朝并非从来没有过出现过外戚专政的苗头,万历朝的以郑贵妃为首的外戚就曾动过干政的心思,她企图废长立幼,立朱常洵为太子。但是遭到文官集团的激烈反对,先后有四位内阁首辅和百余位大臣因此被罢官,最终成功阻止了郑贵妃的企图。

  基于以上三点原因,明朝从朱元璋开始到崇祯帝结束一直都没有出现外戚干政的祸乱。然而讽刺的是,明朝虽无外戚之乱,但其宦官之祸却是历朝历代之中最为严重的。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