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北宋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年轻时有多坎坷?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06浏览:40分类:历史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历史屋小编为您讲述欧阳修的故事。

  在苏轼横空出世之前,欧阳修是北宋文坛的当之无愧一哥,是北宋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后人将他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他不仅自己文章写得好,还善于发现和提拔人才,发掘出了一大批青年才俊,名垂后世,堪称千古伯乐。比如包拯、韩琦、文彦博、司马光,这些在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都曾得到过他的激赏与推荐。“唐宋八大家”中除了他自己,宋代的五个大神都是出自他门下。

  其中曾巩还是他的入室弟子。曾巩年少成名,但应试能力欠佳,屡次落第,一度心灰意冷,为了鼓励他,欧阳修专门写了一篇《送曾巩秀才序》,帮他大力宣传,还把他收入门下,亲自教导,最后在他的培养和帮助下,曾巩终于在嘉祐二年(1057年)高中进士。

  这里还有个小插曲,嘉佑二年这届科举,欧阳修和梅尧臣两人是主考官,当时梅尧臣看到一篇文章特别精彩,就拿给欧阳修看,欧阳修也认为这篇文章是毫无争议的第一,但他以为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写,为了避嫌,就将其列为第二。

  发榜后,欧阳修才知此文为苏轼所写,这个美丽的误会,也让欧阳修对苏轼的文才大为叹服,觉得自己以后应该避让三分。苏轼这个“后浪”也没有辜负欧阳修的期许,最终将他这个“前浪”拍在沙滩上,成为一代文宗。

  嘉祐二年科举被后世称为“千古科举第一榜”,当年共录取进士388人,除了名列唐宋八大家的苏轼、苏辙、曾巩,还有宋代理学的引路人张载、程颢,熙河拓地二千多里的王韶,以及后来王安石变法的骨干吕惠卿、章惇、曾布等人,可谓群星灿烂,光耀整个大宋。一次考试,之所以能够发掘出这么多人才,这和欧阳修这个主考官不无关系。

  不过虽然欧阳修被人称为史上最牛伯乐,自己从小也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但他考运不佳,科举之路颇为坎坷,曾经两次参加科举都意外落榜。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17岁的他应试未中,天圣四年(1026年)再试又未取。

  于是,欧阳修前去拜访曾做过翰林学士的胥偃求经,胥偃非常喜欢欧阳修的文采,将他收入门墙。在其指导之下,欧阳修打通“任督二脉”,学问大进。

  天圣七年(1029年),22岁的欧阳修随胥偃进京应试,在国子监考试和国学解试中,均名列第一,成为监元和解元。第二年,又在礼部省试中拔得头筹,成为省元,也算是“连中三元”,风头一时无两。如果再在殿试独占鳌头,那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连中三元”。

  本来,欧阳修这次中状元的呼声很高,他自己也觉得时来运转,能一举夺魁,于是特意做了一身新衣服,准备到时候穿。

  欧阳修在广文馆有个同学,叫王拱辰,才19岁,也获得了殿试资格。一天上,王拱辰调皮地穿上欧阳修的新衣服,得意地说:“我穿状元袍子啦!” 就这样,欧阳修的好运气就给穿走了。

  天圣八年(1030年)殿试放榜,欧阳修未能如愿以偿,他被仁宗皇帝唱十四名,位列二甲进士及第。状元就是那个穿了他袍子的捣蛋鬼王拱辰,不知道欧阳修有没有找他算一算衣服这笔账,不过后来两人倒是成了“大姨夫和小姨夫”,留下一段趣事。

  关于欧阳修未能夺魁的原因,据当时的主考官晏殊说,主要是欧阳修锋芒过于显露,众考官欲挫其锐气,促其成才,所以才把他列入二甲。估计欧阳修听了,心想,哥也想低调啊,但是才华不允许!!!

  虽然欧阳修没能高中状元,但也名列二甲,金榜题名。宋代有“榜下择婿”的风俗,朝中高官都喜欢在新科进士中挑选乘龙快婿。可惜欧阳修还没来得及体验,就被自己的老恩师胥偃给牵走了。

  原来他这个优质股了,早就被内定了。欧阳修刚一中进士,胥偃就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老恩师也因此变成了老丈人。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人生四大喜得遇其二,欧阳修也算是人生大赢家。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