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工三十年的奇葩皇帝,朱翊钧在位期间都干嘛去了?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05浏览:48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翊钧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朱翊钧(1563年—1620年),即明神宗(万历帝),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垕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隆庆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隆庆六年(1572年),明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隆庆六年(1572年)五月二十二日,明穆宗病危,三天后内阁大学士高拱、张居正、高仪被召入宫中。高拱等人进入寝宫东偏室,见明穆宗坐在御榻上,榻边帘后坐着皇后陈氏、皇贵妃李氏,10岁的太子朱翊钧就立在御榻的右边。明穆宗抓住高拱的手,临危托孤,“以全国使先生劳累”。司礼监太监冯保宣读给太子朱翊钧的遗诏: “遗诏与皇太子。朕不行了,皇帝你做。一应礼仪自有该部题请而行。你要依三辅臣并司礼监辅导,进学修德,用贤使能,无事荒怠,保守帝业。”三位大学士受托之后,掩泪而出。五月二十六日,明穆宗即崩于乾清宫。六月初十,皇太子朱翊钧正式即位,次年改元万历。
由于明神宗朱翊钧年龄比较小,按照惯例,由母亲李太后代为听政。历史证明,李太后是比较开明的领导者,她将一切军政大事交由顾命大臣张居正主持。内阁首辅张居正是明朝历史上少有的强势权臣,其他诸如严嵩、魏忠贤之流,虽然只手遮天、权倾一时,但在皇帝面前无一不是奴仆姿态。而张居正则不同,明神宗朱翊钧即位时不过区区十岁,何谈帝王威严,且明神宗生母李太后对张居正信赖有加言听计从,司礼监太监冯宝更是他的坚定盟友,明神宗朱翊钧也得毕恭毕敬的对其尊称一声“先生”,权势之盛,炙手可热。
张居正在执政的十年间,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政治改革,不过最终以失败告终。明神宗朱翊钧最初对张居正也是发自内心的敬重,一直将其作为自己的精神依靠,为其人格魅力深深折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还政时间、张居正的个人作风等问题,两人间的裂隙不断加深,张居正死后不久,明神宗朱翊钧便将这位权倾十年,风光无限的帝师掀翻在地,手段果决,令人震撼。朱翊钧这种一百八十度的态度转变是他长久处于张居正约束下的发泄,同样也是自己开始亲政的基础,推倒张居正,也就树立了皇帝自己的权威。
明神宗朱翊钧即位之初,在张居正、高拱等人的辅弼下,励精图治、推行新政,颇有英主的气象,从而换来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相对稳定的局面,使大明帝国获得了短暂的复苏和繁荣,史称“万历中兴”。即便是后来,他也不能说就是平庸之辈。毕竟他执政期间,亲自布置完成了万历三大征(指在东北、西北、西南边疆几乎同时开展的三次军事行动:平定哱拜叛乱、援朝战争、平定杨应龙叛变)。
明神宗朱翊钧是何时起不上朝的?据载,万历十四年后,明神宗朱翊钧就开始连续不上朝。自万历十六年后,常朝也经常看不到明神宗身影。万历十七年元旦后,明神宗以日食为由免去元旦朝贺,此后每年元旦神宗再也不视朝。神宗整日在深宫中不理政事(但并非不关注国家大事,毕竟他是明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长达48年),沉浸在花天酒地中。每年不仅进行选美,还好营建,经常大兴土木,他廿一岁时就开始筹建自己的陵园。
万历十四年(1586年)十一月,明神宗朱翊钧开始沉湎于酒色之中,身体虚弱,每况愈下。因此,明神宗朱翊钧执政中后期,几乎很少上朝。他处理政事的主要方法是通过谕旨的形式向下面传递。“万历三大征”中边疆大事的处理,都是通过谕旨的形式,而不是大臣们所希望的“召对”形式。在三大征结束之后,朱翊钧对于大臣们的奏章的批复,似乎更不感兴趣了。从同年起,为争立皇太子,演成了旷日持久的“国本之争”,即明神宗朱翊钧宠幸郑贵妃,欲立郑贵妃所生之子朱常洵为太子,拒绝立长子朱常洛,因此引发了他与朝臣之间数十年的对立(不得不说真是任性)。
因立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余年,一直到了万历三十年(1602年),明神宗朱翊钧才最终服软,立长子为太子。最后索性三十年不出宫门、不理朝政、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 万历十七年(1589年),明神宗朱翊钧不再接见朝臣,内阁出现了“人滞于官”和“曹署多空”的现象。至于贪财一事,明神宗朱翊钧在亲政以后,查抄了冯保、张居正的家产,就让太监张诚全部搬入宫中,归自己支配。为了掠夺钱财,他派出宦官担任矿监税使,四处搜括民财。
就在明神宗朱翊钧晏处深宫,“万事不理”,导致从内廷到外廷闹得不可开交之际,辽东后金迅速崛起,不断出兵南犯,向明军发动进攻,辽东战争爆发。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初一日,后金政权正式建国,终于成为明朝的主要威胁。自此明朝辽东的形势也随之每况愈下。
尤其是经过东征援朝战争和矿税使高淮乱辽以后,辽东边防空虚,军民困甚,供应艰难,加上明神宗朱翊钧用人不当,明军屡屡败北。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三月,萨尔浒之战,明军四路大军,三路全军覆没,丧师九万,败局遂成。辽东战争每年约需银四百余万两,朱翊钧为了应付这笔庞大的军费,自万历四十六年九月起,先后三次下令加派全国田赋,时称“辽饷”。明末三饷(辽饷、剿饷、练饷)加派开始。加派非但无济于事,反而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不满,纷纷投入反对明朝的革命洪流。朱翊钧自己也因此情绪低落,愁眉不展。
万历四十八年(1620)三月,朱翊钧因长期酒色无节,加上辽东惨败,国事困扰,终于病重不起。七月二十一日,在弘德殿咽下了最后一口气,终年五十八岁。二十二日发丧,二十三日颁布遗诏,命皇太子朱常洛嗣位。九月初十日尊谥号神宗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庙号神宗。十月初三日,安葬于定陵。
猜你还喜欢
- 11-30 与正规军比起来,明朝锦衣卫的整体作战能力很强吗?
- 11-30 明朝火器究竟有多厉害?在当时有哪些引以为傲的火器?
- 11-30 明朝火器在当时处于一个什么水平?为何说只是“略”高?
- 11-30 明朝在防线上设立九边重镇后,其总兵力共有多少人?
- 11-30 在明朝弘治年间,朝廷陆续设立了哪九个军事重镇?
- 11-30 朱翊钧是明朝第13位帝王,他为何不再踏进金銮殿一步?
- 11-30 明朝也是个大统一王朝,为何没有出现后宫干政与外戚专权?
- 11-30 明朝的梃击案究竟是郑贵妃所为,还是太子朱常洛自导自演?
- 11-30 锦衣卫这个天子亲军,在明朝这个内外环境是如何衰落的?
- 11-30 古代大臣上朝时,他们手中的板子是什么作用?
- 11-30 明神宗的什么承诺,势必会引起明朝重大的政治危机?
- 11-30 到万历十四年,明朝长达几十年的国本之争有怎样的背景?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