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太监中的清流,陈矩都有哪些人生经历呢?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04浏览:38分类:历史
太监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男子经过特殊的处理,失去生育能力,随后经过挑选,成为贵人奴仆,服侍皇族宗室。
太监不管是在古时候还是在今天的名声偶读不好听,一说到太监,大家多是以鄙夷的眼光看待的。倒不是因为他们是不男不女的一群人,而是因为大家一听到太监,脑海中浮现的便是一个奸诈贪婪,混乱国政的形象。
特别是在明朝,几乎可以称之为太监王朝,许多太监因为受到皇帝的喜爱,而得以专权擅政。他们大谋私利,侵害国家利益,剥削百姓,收受贿赂,卖官鬻爵等事情层出不穷。
刘瑾、汪直、王振、魏忠贤等等,可以说是数不胜数。而偏偏正是这些专权擅政的太监,给国家带来了大动乱,所以得到史书详尽的记载。后世人也就对这些人比较熟悉,以偏概全之下,对太监形成狡猾贪婪的固有形象,也是正常的事情。
然而需要知道的是,以偏概全本就不是看待历史问题的正确方法。虽然历史上的太监,大部分因为自身身体的残缺,而对权利和金钱有着极高的欲望,但也并不是全部的太监都是这样的。
陈矩是明神宗时期的大太监,以司礼监掌印的身份统领东厂。司礼监和东厂原本是两个机构,司礼监是明朝管理宦官和宫内事务的十二监之一,东厂则是明朝设置的特务机构,主要职责就是为皇帝陛下监视天下。
按照惯例,司礼监在东厂之上,对东厂有着辖制作用。但是陈矩本人一人担任两职,既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同时又是东厂提督,便是集纠政、监察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在当时是少见的。 6park.com 就算是大奸宦魏忠贤当政时期,也只担任东厂提督一职,司礼监掌印由他人掌控,只不过与魏忠贤是一党,实际上形同虚设。虽然如此,但是至少表面上两个部门是分割的,并不像陈矩这样,一人独掌大权。
这种情形的发生,足以见得明神宗对陈矩的信任。而陈矩也并没有辜负这番信任,他虽然大权在握,但是却并不滥用权力,不以权谋私,而是以手中的权利纠正弊政。
陈矩为人正直,办事公正有度,以“祖宗法度,圣贤道理”八个字为自己的原则。他曾经受命押送奉国将军朱廷堂回凤阳关押禁锢。一路行来,要是别的太监早就沿途收受贿赂,大肆收刮百姓了。陈矩却规规矩矩,廉洁清净,一路行来未曾打扰沿途百姓。
陈矩办事有度,能适时规劝帝王,使事情能有一个好的结果。
明神宗的嫡长女荣昌公主嫁给杨元春为驸马,后来因为与驸马吵架,驸马一起之下十分生气,跑回了老家。明神宗得知自己的女儿受了委屈,当即就要拿驸马问罪,还要从重惩办有关内臣和外臣。
陈矩被召来商议,一听皇帝的打算,当即劝道:“这只是公主家事,不应该惊动皇帝此事传出去实在不美。”于是便提议让阁老门说杨元春不知什么原故,出了某门到固安县去了。先全了皇家颜面,再说其他。
明神宗同意了他的意见,随后召杨元春回家,罚他到国子监演习礼仪,此事才得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未曾与发展到国政大事上面。
万历三十一年,发生了一件震动朝廷的“妖书”案。某一天清晨,从朝房到各勋臣国戚大臣的门口,都有人送上了一份匿名书《续忧危议》,上面诬陷郑贵妃与朝中大臣勾结,想要废除太子。涉及其中的大臣有大学士朱赓、兵部尚书王世扬、三边总督李汶、保定巡抚孙玮、少卿张养志等人。
事情牵扯甚广,许多人借此打压异己,朝廷有混乱的迹象。陈矩受命彻查此事,追查到京师无赖生光,曾经伪造富商包继志的诗,其中有“郑主乘黄屋”的句,企图要挟郑贵妃兄弟和包继志给他钱。生光成了最大的嫌疑人,但是将人抓捕之后,虽承认其他罪责,却拒不承认此事,他家中老小亦然。到这儿陈矩已经清楚,事情多半不是生光所为。但是此案脱的时间越长,就越对朝廷稳妥不利。于是当机立断,以生光为犯人结案,结束了此事。
虽然没有找到真凶,但是却也不算委屈生光,毕竟其前案已经足以判处死罪。以生光结案,反而能结束动荡,使得朝政正常,却是一件好事。
陈矩在位之时,位高权重,却不曾为自己谋私。他的后辈能入朝为官,也是自己参加科举考试得来的,家中妇孺封诰命,也是后辈自己挣来的,与他无关。这样一位忠直的宦官,在明朝是十分少见的。
猜你还喜欢
- 11-30 与正规军比起来,明朝锦衣卫的整体作战能力很强吗?
- 11-30 明朝火器究竟有多厉害?在当时有哪些引以为傲的火器?
- 11-30 明朝火器在当时处于一个什么水平?为何说只是“略”高?
- 11-30 明朝在防线上设立九边重镇后,其总兵力共有多少人?
- 11-30 在明朝弘治年间,朝廷陆续设立了哪九个军事重镇?
- 11-30 朱翊钧是明朝第13位帝王,他为何不再踏进金銮殿一步?
- 11-30 明朝也是个大统一王朝,为何没有出现后宫干政与外戚专权?
- 11-30 明朝的梃击案究竟是郑贵妃所为,还是太子朱常洛自导自演?
- 11-30 锦衣卫这个天子亲军,在明朝这个内外环境是如何衰落的?
- 11-30 古代大臣上朝时,他们手中的板子是什么作用?
- 11-30 明神宗的什么承诺,势必会引起明朝重大的政治危机?
- 11-30 到万历十四年,明朝长达几十年的国本之争有怎样的背景?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