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称“四绝”的明朝大才子,揭秘你不知道的文徵明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04浏览:34分类:历史
大家好,我是历史屋小编,说起文徵明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明朝“吴中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许多地位显赫的文坛宗师,少时聪慧,动辄六七岁就能作诗。文徵明小时非常愚笨,他虽出自官宦世家,书香门第,却连开口说话都不会,更不用说吟诗作对了。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1岁,他被人怀疑是白痴。别说当时,就是现在遇到这样的孩子,也会产生如此联想。然而,文徵明的父亲文林却不以为然,他逢人便说:“儿幸晚成,无害也。”
11岁的文徵明才会说话,这时候也才进入私塾读书,起点就比同龄人晚得多。偏偏几年后,他还遇到了早慧的唐寅,看上去就是优等生和差生的不平等交往。15岁的唐寅在乡试中豪取解元,赢得天下瞩目,文徵明却名落孙山。更夸张的是,就是乡试中,他一连九次都没有通过,连举人都考不上,更不用说进京会试了。
即便这样的尴尬情况,本身就是读书人出身的文林依然不着急。他特地写信劝慰儿子,说出了这句感人肺腑的话:
…吾儿它日远到,非所及也。
由于时代的局限和出身的原因,文林不可能脱离窠臼,告诉儿子读书无用,但他却一如既往地信赖儿子,对儿子予以鼓励,而不是一味指责谩骂。天下的父母,哪个不是望子成龙,又有哪个不希望孩子成才。只是有些人成长得慢些,他们也许本来就不是花花草草,而将是参天大树。
更惊异的是,文林在信中还告诉儿子,伯虎有大才,高中解元,但他为人轻浮,人生的道路恐怕会越来越窄,而你自己的成就将不可限量,不是唐伯虎能相比的。
这真是一语成谶,后来唐伯虎马上卷入了徐经科场舞弊案,坐罪入狱,终为小吏。唐伯虎也失去了进取之心,终日流连于烟花之地,后半生极为凄惨,死时五十四岁。文徵明则不同,尽管他没有举人身份,仅仅是一介秀才,却因才华名望担任过翰林待召。
在民间,因为个性的原因,唐伯虎的逸闻趣事更多,名气更大。事实上,如果论到当时的风评和历史成就,文徵明则要强得多。他在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四绝”才子。而且,在绘画上,文徵明与老师沈周共创“吴派”,就连唐伯虎也曾表示愿意拜他为师。
低开高走的人生屡见不鲜,但像文徵明这样全面逆袭的却很少。而且,文徵明以九十岁寿终,膝下儿女成群,弟子门生不计其数,真的活成了人生赢家。那些曾经怀疑讥讽他是白痴的人,恐怕永远都不会想象文徵明活得如此精彩。这当然也是有原因的。
文徵明性格稳重,他不如唐伯虎洒脱狂傲,自然少了许多麻烦。他的作风极为严谨,既不好饮,也不好色。有一次唐伯虎想作弄他,故意在宴会上让女子为他斟酒。他急着告辞,推脱不过后威胁要跳湖,后来闹得无法收场,唐伯虎只能再雇佣一艘小船送他离开。
文徵明心地纯良,与人为善。他的作品千金难求,自然引起许多人来模仿。然而,文徵明从不“打假”。不光如此,凡是有人带着署名作品来鉴定,他一概说真。如果作品上面没有印章,他还会笑盈盈地补上。
他的性格乐观豁达,不计较金钱,更是独善其身且福寿绵长的原因。他的父亲文林是个清官,本来家中就拮据,过世之后更是家徒四壁。当地民众要凑钱为文林厚葬,他却婉言谢绝,绝不为自己谋利,也不玷污父亲的清名。
这样的文徵明,真正做到了穷则独善其身,真正做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模范标准。无论是艺术成就还是道德修养,唐伯虎都望尘莫及。
猜你还喜欢
- 11-30 与正规军比起来,明朝锦衣卫的整体作战能力很强吗?
- 11-30 明朝火器究竟有多厉害?在当时有哪些引以为傲的火器?
- 11-30 明朝火器在当时处于一个什么水平?为何说只是“略”高?
- 11-30 明朝在防线上设立九边重镇后,其总兵力共有多少人?
- 11-30 在明朝弘治年间,朝廷陆续设立了哪九个军事重镇?
- 11-30 朱翊钧是明朝第13位帝王,他为何不再踏进金銮殿一步?
- 11-30 明朝也是个大统一王朝,为何没有出现后宫干政与外戚专权?
- 11-30 明朝的梃击案究竟是郑贵妃所为,还是太子朱常洛自导自演?
- 11-30 锦衣卫这个天子亲军,在明朝这个内外环境是如何衰落的?
- 11-30 古代大臣上朝时,他们手中的板子是什么作用?
- 11-30 明神宗的什么承诺,势必会引起明朝重大的政治危机?
- 11-30 到万历十四年,明朝长达几十年的国本之争有怎样的背景?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