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中有十二座是“无字碑”,背后原因是什么?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03浏览:36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给大家带来明十三陵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境内的天寿山旁,自永乐七年(1409)开始,两百三十余年的时光中,这里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寝。此外,还二十三位皇后,两位太子,三十余名后宫妃嫔都长眠于此,明十三陵是世界上目前规模最大的一处皇家陵寝建筑群。
但是在明十三陵,除了思陵之外,其他的每座陵寝都有一座只字未刻的空白的石碑,这些石碑被称作无字碑。这是为什么呢?清朝的乾隆皇帝也注意到了这件事,并且曾经提出了疑问:"明诸陵,唯长陵有圣德神功碑文,余俱有碑无字。检查诸书,唯徐乾学《读礼通考》载,唐乾陵有大碑,无一字,不知何谓?而明诸陵效之,竟以为例,实不可解也。"
我们知道,在古代不论皇帝的实际政绩的好坏,他的陵寝前都要留下一座石碑来赞美他的功绩。但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没有什么文化,还很讨厌文人的那套虚伪做作的说辞,认为这些刻在石碑上的溢美之辞不过是多此一举,是在没有必要。朱元璋曾说道:"皇陵碑记,皆儒臣粉饰之文,恐不足为后世子孙戒。"所以在洪武二年(1542),皇陵的碑文刚刚被翰林学士撰写完成时,他就废掉了这篇碑记。"亲制文,命江阴侯吴良督工刻之。"以这件事为开端,皇帝陵寝的碑文由继承的皇帝撰写就成了定制。
但为什么后来的陵寝都没有碑文了呢?
这是因为在仁宗之后的皇帝们,陵寝前都没有立碑,直到世宗时才开始着手修建。于是新建的长、献、景、裕、茂、泰、康七陵碑文的撰写重任都落在了世宗一个人身上。而碑文的撰写可没有那么容易,首先是因为太难写了。仁宗为明成祖写的碑文洋洋洒洒三千余字,可谓是极尽赞美之词。而新立的碑文需要有新的创意,并与之前的碑文有所不同。而世宗要写七个风格不同的碑文,还得在文字、文意上与仁宗所写的碑文有所不同,这实在是太难了。
其次,碑文的撰写需要对墓主的情况有详细而生动的了解,但是世宗和之前的皇帝相隔太久。要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只能通过各位皇帝的《实录》,但是作为一国之君,世宗又怎么可能有时间每日伏案翻阅资料呢?更何况,每位皇帝的政绩差异很大,仁宗与宣宗在位时都做出了贡献,大可以抒发赞美之词,但是像英宗这种在政治上没有作为的皇帝的碑文可就难写了。
这些困难让世宗直接放弃了撰写碑文。既然这七陵的石碑都是没有字的,那么后来的永、昭、定、庆、德五陵也沿用了这一制度,均建造了没有字的碑亭。这样十三陵中的十二陵立下的都是无字碑。但是历来还流传着另一种说法,那就是认为皇帝的功德太大,以至于语言都无法表达,所以就干脆一个字也不写,任由后人评断。
猜你还喜欢
- 11-30 与正规军比起来,明朝锦衣卫的整体作战能力很强吗?
- 11-30 明朝火器究竟有多厉害?在当时有哪些引以为傲的火器?
- 11-30 明朝火器在当时处于一个什么水平?为何说只是“略”高?
- 11-30 明朝在防线上设立九边重镇后,其总兵力共有多少人?
- 11-30 在明朝弘治年间,朝廷陆续设立了哪九个军事重镇?
- 11-30 朱翊钧是明朝第13位帝王,他为何不再踏进金銮殿一步?
- 11-30 明朝也是个大统一王朝,为何没有出现后宫干政与外戚专权?
- 11-30 明朝的梃击案究竟是郑贵妃所为,还是太子朱常洛自导自演?
- 11-30 锦衣卫这个天子亲军,在明朝这个内外环境是如何衰落的?
- 11-30 古代大臣上朝时,他们手中的板子是什么作用?
- 11-30 明神宗的什么承诺,势必会引起明朝重大的政治危机?
- 11-30 到万历十四年,明朝长达几十年的国本之争有怎样的背景?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