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明朝名僧溥洽:被朱棣关押16年,姚广孝把他救出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03浏览:42分类:历史

  说到溥洽,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历史屋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

  明朝永乐十六年,锦衣卫诏狱里,一位老人双目紧闭。这位老人已经74岁了,虽然在诏狱里,但他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平静。身上伤痕累累,却十分安详。

  其实,他在入狱前,是一位得道高僧,他在狱中被关押了16年,他的满头白发,都是入狱后长出来的。这位被关在狱中的得道高僧,名叫溥洽。入狱前,他是皇宫中的主录僧。溥洽入狱后,始终保持平静,被关押16年后,他认为,自己可能要在诏狱中和佛祖见面了。可是没想到,在当年的三月,春暖花开之时,两位狱吏竟然将他带出诏狱,宣布,溥洽自由了,他被释放了。

  溥洽是谁呢?早在朱元璋在位时,溥洽就曾几度入宫为皇子们讲经。建文帝登基后,溥洽被邀请入宫,作为主录僧,长年住在皇宫里,和建文帝关系密切。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攻入南京,建文帝纵火后消失,关于建文帝的去向,众说纷纭。根据《都公谭纂》所载:

  溥洽南洲,国初右善世为建文启药师灯忏以诅太宗,又为建文削发。太宗即位,微闻其事而未审,囚之十余年。

  也就是说,溥洽在靖难之役初期,曾替建文帝诅咒朱棣。后来南京失陷,溥洽为建文帝剃发,让建文帝扮成僧人潜逃。朱棣登基后,听闻这件事后,将溥洽囚禁十多年。

  假设溥洽真的知道建文帝的下落,朱棣将他关押了这么多年,为什么要释放他呢?因为一个关键人物为他求情,此人就是姚广孝。

  姚广孝也是一位僧人,法号道衍,早在洪武年间,姚广孝结识朱棣,被朱棣带到北京,二人经常密谈。建文帝削藩时,朱棣举棋不定,姚广孝鼓励朱棣说:“不要管什么是民心,我们只管天道!”在朱棣起兵靖难的三年多时间里,姚广孝以军师的身份跟着朱棣。《明史》评价姚广孝是靖难之役的第一功臣:

  道衍未尝临战阵,然帝用兵有天下,道衍力为多,论功以为第一。

  当朱棣登基后,道衍却非常低调,他没有宅邸,没有家室,只住在寺庙中。永乐十六年,道衍病重,朱棣前往庆寿寺去看望,道衍临终之前,就提了一个要求,希望朱棣能够释放溥洽。朱棣不忍拒绝姚广孝,于是点头,立即下旨释放溥洽,溥洽因此恢复自由。

  《明史·姚广孝传》记载了这件事:

  病甚,不能朝,仍居庆寿寺……问所欲言,广孝曰:“僧溥洽系久,愿赦之。”……即命出之。

  溥洽被释放后,听闻是姚广孝临终前救了自己,他连忙跑到庆寿寺,此时姚广孝仍有一丝气息。溥洽跪在姚广孝的床前,说了一句话:“谢谢你救了我,我的余生,是你赐给我的。”溥洽走后,姚广孝去世。

  姚广孝以一个僧人的身份,立下不世之功。他在临终之前,没有求朱棣善待自己的家人,而是为一个陌生的僧人求情,这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三:

  第一,佛家的悲悯之心。溥洽从一个58岁的和尚,被关押成了74岁的老僧,他都没有开口,基本上可以确定:朱棣在溥洽口中已经得不到有用的信息。而且,溥洽即使出狱,也不会透露建文帝的去向,所以说,关押溥洽,没有任何意义。不如用佛家之悲悯,来挽救一位得道高僧。

  第二,姚广孝终究是僧人。姚广孝年轻时出家,从遇到朱棣后,他阴谋尽出,为朱棣谋得天下,他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但他劝朱棣发动的战争,让无数人丧生,让无数百姓流离失所,作为一个僧人,他只实现了自己的政治价值,但他愧对“佛祖”。因此,在他临终之前,把拯救其他僧侣作为己任,因此为溥洽求情。

  第三,“和尚谬矣”。朱棣登基后,姚广孝衣锦还乡,他的姐姐闭门不见,他昔日的好友王宾也不见他,只托人对他说:“和尚谬矣!”姚广孝这才意识到,他发动靖难之役,让天下大乱3年多,或许是错的。因此,因这场战争而被连累的溥洽,他想竭尽全力去拯救。

  以上三种原因,促使道衍要救溥洽,在溥洽被释放的那一刻,姚广孝终于可以给自己一个交代了。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