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的真相原因是什么 太监乱政只是其中之一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10-01浏览:45分类: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历史屋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明朝灭亡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1644年,明崇祯皇帝朱由检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后,逃至煤山自缢殉国,明朝划上了句号。不过,李自成还没在北京把龙椅坐热,就被清军和吴三桂联合击败,不得不退出北京。之后,大清主政华夏。
自缢的崇祯皇帝 剧照
在清朝统治的整个时期,“反清复明”的口号一直都有人喊着,可见忠于明朝的人很多,而且他们都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以及有效的精神传承。这就令很多人都想不明白:既然有这么多人忠于明朝,为什么明朝却会灭亡呢?
而要了解明灭亡的原因,我们就得回朔明朝的历史。按照我对明史的了解,我认为明朝的灭亡有以下这些原因。
一、太监乱政
明末干预政治的太监不仅有明英宗时的王振,还有明熹宗时的魏忠贤,他俩干涉朝政都很彻底。这一切或者可以归咎给明宣宗。明宣宗朱瞻基,1425年-1435年在位,推行德治,设立内书堂让宦官们读书,这为宦官干政埋下了隐患,给宦官干政提供了基础。
太监魏忠贤 剧照
我们知道:接触皇帝最多的有三类人,其一是后宫,其二是宦官,其三是内臣近待,而后宫和宦官,与皇帝的生活最息息相关,所以一旦让这两类人涉足政事,对皇权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而宣宗让太监们读书,让他们懂得谋略有了野心,对于天天呆在权力最高的皇帝身边的宦官,就会有人不甘心一辈子只局限在皇宫这片小天地,王振和魏忠贤就是例子。而王振直接就将明太祖朱元璋留下的禁止宦官干政的敕命铁牌撤下,为宦官涉政打开了大门。
太监干政,其后果比后宫干政的危害都要大。
汉吕唐武宋刘干政,虽然有江山易姓的风险,但是她们在治理国家时,还是心系天下黎民百姓。而宦官干政,因为他们没有后代,没有家庭观,一切都是为了内心的欲望,从不会考虑到百姓。所以说后宫干政,苦的是官而民无伤,而宦官干政,则官苦民苦,对社会的危害是双重的。
武则天 剧照
王振干政时,流民问题十分严重,朝廷不但不安抚,而且还向矿工等榨取更多白银,同时还连续发动战争,使得明朝内忧外患不断。而魏忠贤干政时,擅权跋扈,爪牙遍布全国,到处打压异己,使无数读书人蒙冤且全国书院被陷,读书人死伤无数。现才有无数电影都是以魏忠贤时的东厂和锦衣卫间明争暗斗作为题材拍摄的。
大明锦衣卫 剧照
可见,宦官涉政,将不顾百姓、不会让民休养生息,对国家的发展有害无利。
二、皇帝懒政
1572年-1620年在位的明神宗,在位48年,但自1587年后长达30多年不理朝政,使得全国缺官现象非常严重。
明神宗像
据史料记载:到了1602年,地方高级官员缺了94名,其中缺巡抚3名、布政使和按察使66名、知府25名,而中央缺尚书3名、待郎10名。如此严重的缺官,可以说整个系统都差不多停摆了,而其他官员都在做什么呢?都在拉帮结派、明争暗斗,皇帝不在这些官员们中平衡,使得斗争更是变本加厉。没有官员去关注百姓、关注国家成长,国力不但得不到上升,还在下降。
而到了明熹宗,由于党争激烈,使得他失去政治耐心,干脆撒手不管政事,这刚好给了魏忠贤机会。魏忠贤干预政治,拉拢齐楚浙党,结成阉党,使得党争更加激烈。
皇帝的不作为,使得“执政为民”渐去渐远,所有的利益没有人在中间平衡,整个官员系统的治理都处在失控的局面。
三、党争激烈
官场上,到处拉帮结派,勾心斗角,一些有志之士,根本没有为国出力的环境,无数忠臣能士死于非命。整个国家官员人人自危,哪有人有心为民施政?
激烈的党争
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自顾不暇,国家的力量得不到积攒。
全国上下,官和官斗着,民为生存努力着,而官又要向民压榨更多能以继续斗争的物质和财富,导致民生更加艰苦,一切都在恶性循环中,导致全国力量长期都是一盘散沙,无法凝聚。
四、崇祯多疑
崇祯是一个勤劳的皇帝,他在位17年,一直兢兢业业,“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是对他工作生活的写照,可见他为改变明朝的颓势,在励精图治。
然而,他却是个多疑之人。他在位间,主意十分不坚定,疑心重重,换了50任首辅大臣。经常因不信任而换人,使得很多政策难以推行,即使有好的政策,也必然无法良好的进行下去,国家政治一团糟。
明末名将 袁崇焕 剧照
同时,他没有坚信名将袁崇焕,听信他人,将明朝在军事上的唯一的一根救命稻草也毁了。崇祯自缢前留下一句“诸臣误我”的感叹,足见他缺少主见多疑,做很多决策都是受臣的影响而改变。
明朝灭亡,还有一些其它原因。比如小冰河气候天灾,各地野心家起兵等,我在此就不作详细分析了,如果有读者比较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也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二。
结语
明朝虽是历史上最有骨气的封建王朝,从未和亲,从未和谈,从未投降,但最终它还是走向了灭亡。我想正如战国时期荀子说的“水则载舟,亦能覆舟”一样,如果明朝后期能更多的为民着想,为老百姓而理政,那明朝肯定不只统治华夏200多年。
在清朝期间,那么多人反清复明,就是奔着崇祯死前在衣上以血指书“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 。”这句话,感恩他最后依然心怀天下黎民百姓,而以死忠明。可见,百姓的力量是巨大的,而如果崇祯之前的几任皇帝,都能心怀天下苍生百姓,崇祯也不会有自缢殉国的遭遇。
所以,如果没有让宦官读书,就不会出现太监干政,民生就会受关注;如果皇帝不懒政,党争就会被抑制,为官爱民就得施行;如果袁崇焕没有被害死,百姓心中仍有希望,明或许还可以延续。
明亡,实则离民失民也!你们说呢?
猜你还喜欢
- 11-30 明明崇祯这么节俭,为何还是有许多大臣投向敌对势力?
- 11-30 锦衣卫有着很高的权利,,但为何让崇祯独自在煤山殉国?
- 11-30 与正规军比起来,明朝锦衣卫的整体作战能力很强吗?
- 11-30 明朝火器究竟有多厉害?在当时有哪些引以为傲的火器?
- 11-30 明朝火器在当时处于一个什么水平?为何说只是“略”高?
- 11-30 明朝在防线上设立九边重镇后,其总兵力共有多少人?
- 11-30 在明朝弘治年间,朝廷陆续设立了哪九个军事重镇?
- 11-30 崇祯身上到处都有明君的影子,为何还能把大明给亡国了?
- 11-30 面对李自成围攻京城时,崇祯为何会选择刚毅赴死?
- 11-30 朱翊钧是明朝第13位帝王,他为何不再踏进金銮殿一步?
- 11-30 明朝也是个大统一王朝,为何没有出现后宫干政与外戚专权?
- 11-30 明朝的梃击案究竟是郑贵妃所为,还是太子朱常洛自导自演?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