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的削藩为什么是必然失败 朱允炆在靖难之役是怎么输的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09-29浏览:42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给大家带来建文帝朱允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公元1402年,在一把大火之中,明朝的第二任皇帝朱允炆不知所踪,朱棣在南京登上皇位。这场历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役,最后以朱棣的胜利而告终。
对于靖难之役发生的原因,后来历史上曾有很多学者,都对此有过讨论。而对于靖难之役爆发的原因,绝大多数人都将其归咎于朱允炆的削藩政策。
正是因为当时糟糕的削藩政策,才导致了靖难之役的爆发。而在后世史学家眼中,这次削藩,其实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必然会失败了。
为什么会说朱允炆的削藩必然失败呢?
首先第一个原因,淮西武人集团的覆灭。
若是提到朱允炆必然绕不过朱允炆的父亲—朱标,朱允炆的父亲朱标,就是翻遍二十四史也翻不出一个如此受溺爱的太子了。朱标(1355-1392)明太祖朱元璋与马皇后所生,按照咱们宗法制来讲,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嫡长子.作为朱元璋的第一个儿子,朱标在朱元璋称吴王的时候便被朱元璋早早的立为世子。
洪武元年朱元璋称帝,朱标被朱元璋立为皇太子,这个时候朱元璋为朱标配备了极为雄厚的领导班子,我们可以来看看这届领导班子成员有哪些?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称帝,朱标被立为皇太子。朱元璋对朱标极其爱护,其中左丞相李善长兼太子少师,右丞相徐达兼太子少傅,中书平章录军国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右都督冯胜兼右詹事,中书参政杨宪兼詹事丞,傅瓛兼詹事,同知大都督康茂才、张兴祖兼左右率府使,大都督府副使顾时、孙兴祖同知左右率府事,大都督府事吴祯、耿炳文兼左右率府副使,,御史中丞刘基、章溢兼赞善大夫,治书侍御史文原吉、范显祖兼太子宾客,不再与东宫外另设府僚,意在朱元璋外出征战期间,由太子监国、方便各将军丞相辅佐。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这届主要领导成员有,中央书记处书记李善长,元帅徐达,红旗插上总统府的常遇春….. 总体来说从中国历史上和皇帝同用一个领导班子的太子就此产生了。
可是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了,太子薨,朱标没了,朱标死后,显然随着朱元璋起家的淮西旧部并不是长孙朱允炆能驾驭的了的,随后朱元璋借着蓝玉案大肆屠戮朱标太子的武人集团,随着淮西武人集团的覆灭等到皇孙朱允炆即位时竟一时间找不到别人代替,派出了老将耿炳文,耿炳文是一个善于防守的将领,从朱元璋没有杀他便知道这个人能力不足。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耿炳文的对手朱棣,朱棣作为长城九王之一,从小便在军营里混日子。哪里有徐达,常遇春等人的作战会议哪里便有朱棣,长大成人之后朱棣更是不负众望,在年轻的藩王中间他和晋王最受军方的倚重。,朱允炆同志在送出征燕大军时更是一句,“勿使朕背上杀叔之名”让我们想起了曹丞相对赵云单骑救主时不准放冷箭的骚操作。
第二点,儒生误国
朱允炆即位后重用了黄子澄,齐泰,这两个当上了国之柱石后马上圈楞伟大的导师朱允炆同志削藩,朱允炆很有意思,他作为明朝的第二任皇帝既没有汉景帝拥有周亚夫此等名将的资源,也没有主父偃的温水煮青蛙的眼光悍然削藩,削藩我们来看看他削的是谁呢
周王、代王、齐王、湘王等先后或被废为庶人,或被杀。同时以边防为名调离燕王的精兵,准备削除燕王。
下面注意,这里面既没有拥兵自重的晋王,也没有削手下有战斗力爆表朵颜三卫的宁王,也没有削燕赵多慷慨之士,军方威望甚高的燕王,却削了周王,代王,齐王,湘王等。
这里湘王更是一把大火自焚见老朱去了,此时国内舆论一石激起千层浪,诸侯国人人自危。如此一来,朱允炆非但没有实现敲山震虎的目的,反倒是打草惊蛇,给了朱棣准备的机会。
朱允炆以一国之力输给一隅之地,实在是让后人感到叹息。
猜你还喜欢
- 11-30 与正规军比起来,明朝锦衣卫的整体作战能力很强吗?
- 11-30 明朝火器究竟有多厉害?在当时有哪些引以为傲的火器?
- 11-30 明朝火器在当时处于一个什么水平?为何说只是“略”高?
- 11-30 明朝在防线上设立九边重镇后,其总兵力共有多少人?
- 11-30 在明朝弘治年间,朝廷陆续设立了哪九个军事重镇?
- 11-30 朱翊钧是明朝第13位帝王,他为何不再踏进金銮殿一步?
- 11-30 明朝也是个大统一王朝,为何没有出现后宫干政与外戚专权?
- 11-30 明朝的梃击案究竟是郑贵妃所为,还是太子朱常洛自导自演?
- 11-30 锦衣卫这个天子亲军,在明朝这个内外环境是如何衰落的?
- 11-30 古代大臣上朝时,他们手中的板子是什么作用?
- 11-30 明神宗的什么承诺,势必会引起明朝重大的政治危机?
- 11-30 到万历十四年,明朝长达几十年的国本之争有怎样的背景?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