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不死的话 为什么和袁绍争夺天下的人不是曹操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09-26浏览:36分类:历史
孙策不死会怎么样,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说到三国很多人都想到的是什么曹操,刘备三兄弟,还有赵云万人迷了,但是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呀,在三国的前期有一位被我们忽视的人,这个人就是孙策其实他如果不那早死的话,其实那三国的后期就应该不是历史上发生的那个样子的,有的网友说了如果孙策不死,其实和袁绍争天下的应该就不是曹操了,那么这话怎么说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
公元208年,曹操兵败赤壁,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并连声:“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后人往往认为曹操是在怀念郭嘉的计谋,认为若郭嘉仍在世,则曹操不至于在赤壁败得一塌糊涂。
但在我看来,其实曹操的这句感叹大有文章。首先我们要明白,正史上的赤壁之战远不如演义里描写的如此精彩,从赤壁到乌林,只打过两次大规模会战,前后不过十来天,就决出了胜负,实际上完全没有谋士们发挥作用的余地。
也因此,如果郭嘉在,也是没用的。那么曹操这句话可以作何理解呢?
关键在于“至此”二字,我们可以理解为“郭奉孝在,使我不会沦落成这样。”意思是说曹操通过和周瑜(赤壁之战基本都是周瑜在出力)的对阵,意识到了自己和周瑜调兵遣将的能力仍存在一定差距,但此时的周瑜调动江东兵马的能力明显被孙权给限制了一部分,那么周瑜能量最大的时期是什么时候呢?
是孙策在世的时候。
那么这句话的背后意思就浮现出来了,曹操认为,如果不是孙策死得早,恐怕孙策和周瑜的江东虎狼之师迟早会和自己爆发一场战争,且曹操认为自己凶多吉少,可能也就没有他之后雄踞北方的局面了。而郭嘉的一场刺杀行动弄死了孙策,才使得曹操得以拥有如今大业。正是因为郭奉孝在,我才避免了比如今更惨的局面,可郭嘉却先离我而去了,哀哉!痛哉!惜哉!
顺着上面的内容,我们继续谈,孙策若不死,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局面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三国志孙策传》记载:
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东,闻太祖与袁绍相持於官渡,将渡江北袭许。
孙策死前,正打算趁曹操和袁绍相持官渡时,从徐州广陵绕兵袭击曹操大本营许都。结果在训练兵马,万事齐全时,有次骑马出去,被人在路上埋伏,受伤身亡。而其袭击许都的计划也就不了了之了。(关于刺杀一事,我前边为什么说和郭嘉有关,有兴趣的可以在评论区提问,篇幅受限我就不展开叙述了)
此时的孙策,据有丹杨、吴、会稽、庐江、豫章、庐陵等六郡。而想要进攻到许都,首先必定得渡江消灭广陵太守陈登,一来陈登经常找孙策麻烦,趁着孙策西征就开始搞小动作,消灭陈登,可以有后勤保障。二来此时孙策尚未占据寿春、合肥等县,如果执意要从此路过,少不得和刘表一顿摩擦。
综合考虑下来,以广陵为踏板,进军许都,是孙策当下最好的选择。
拿下广陵,慢图徐州,同时抚定淮南,孙策便不再是偏安江东一隅的小军阀,而是具备了问鼎中原资格的大军阀。
那么孙策可以拿下徐州吗?
孙策具有四点优势:1、曹操在公元193年,为了将徐州势力大洗牌,展开了屠城,失去了一大徐州士人的 心。2、此时据守徐州,是在曹操和袁绍之间中立的徐州豪强臧霸,土匪出身的臧霸,面对江东之师,是绝对斗不过的。3、孙策在江东积累的声望和其个人魅力,对饱受战火摧残的徐州百姓和士人来说,无疑是剂良药。4、最重要的一点是,曹操此时的兵力几乎全投入和袁绍争斗去了,从后来曹操想要回身打刘备时,谋士们的强烈反对就可以看出,曹操此时的大本营,正是最空虚的时候。
综上四个优势后,如果曹操仍执意先和袁绍分出个胜负,那么孙策转眼间便可拿下半个徐州,然后顺路直取许都,给曹操来个背腹受敌。无论胜负,曹操实力大打折扣是毋庸置疑的,甚至地盘直接被袁绍和孙策瓜分也说不定。那么,此时和袁绍争夺中原地区的,便是孙策和袁绍了。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只是想起孙策这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三国人物,假如有平行世界,孙策有没有可能完成曹操那一统天下的梦想呢?
猜你还喜欢
- 11-30 在三国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曹操又是如何享年六十六岁?
- 11-30 建安二十四年到二十五年之间,为何成了三国的关键年份?
- 11-30 三国时期武将投降是很常见的,为何唯独于禁投降非议多?
- 11-30 周瑜面对孙策伤重不治而死去时,他为什么不拥兵自重?
- 11-30 张飞这个三国有名的猛将,为何却被自己的手下在半夜杀死?
- 11-30 三国谋士多如过江之卿,夏侯氏为何是武将中的佼佼者?
- 11-30 古代的士兵都是怎么来的?兵制经历了哪些变迁?
- 11-30 在三国耀眼的星光下,哪些人才一身本事却遭世人遗忘?
- 11-30 郭嘉这样的顶级谋士,真能预言孙策英年早逝的死法吗?
- 11-30 贾诩是三国时曹魏的著名谋士,他最后又是怎样的结局?
- 11-29 如果将刘邦放在三国乱世,他能重新建立一个新的汉朝吗?
- 11-29 到了汉末三国时期,杂号将军得到了怎样广泛的应用?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