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司马炎在一步步统一天下 为什么吴国没有联合蜀国抵抗呢呢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09-24浏览:32分类:历史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屋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三国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我们先说一下司马炎,公元266年2月8日司马炎逼位,魏元帝曹奂禅让,建立西晋于是便有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晋武帝。司马炎在得到帝位之后,通过对北魏政治制度的改革。初步确立了三省制度,同时对之前拥护曹魏政权的人加以重用。并颁布《泰始律》——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部儒家化法律。平定秦凉,安抚边境,同意了中国,成就了泰康繁荣,但是后期因为率先开启了荒淫奢侈之风,导致了王朝的动荡。

  尧舜之事,吾知之矣

  司马炎呢,在其父亲司马昭的经营下最后得到了帝位,建立了西晋!就在这不久前,曹丕也是享受过与之相当的待遇的。曹丕在称帝之后说了这么一句话“尧舜之事,吾知之矣!”中国古代象征着美德的“禅让制”就开始因为他一句话变味了。由于教科书中的关于曹植的事情,导致我们对曹丕本人的印象不是很好。当然,这里也只是提一下,也就是说司马炎的做法是对曹丕的成功复制。

  蜀国的灭亡

  很多人认为蜀国的败象是从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开始的。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明确说:“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荆州是个战略重地,特别是在冷兵器战争年代。其实我个人认为荆州丢了还是可以再“借”的,但是东吴把关羽给杀了。刘备不听劝阻果断和东吴开战,导致孙刘联盟彻底瓦解。

  刘备去世三个月后,诸葛亮派尚书邓芝出使东吴,两国重归旧好再次联盟。易中天老师曾经说刘备集团更加像是一个大帮派,大家可以去看一下他老人家的品三国,其中对蜀国的政治环境分析的可以说是相当透彻。后期的蜀国陷入了诸葛亮的个人崇拜氛围中,导致了很多非常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诸葛亮去世后,将自己手中的权力交给了自己的铁杆粉丝姜维,魏延被杀。姜维的沿袭诸葛亮的北伐,导致蜀国国力耗损严重。

  于此同时蜀国的内部更是宦官专权,政治腐败。公元263年,后主刘禅宣布投降,蜀国灭亡。这里消灭蜀国的主要人物是司马昭,当时的司马昭已然是大权独揽,在多年的先吴后蜀的策略上没有讨到好处的经验下,司马昭主张先灭了蜀国,由于蜀国并没有事先做好防备,导致兵败国灭。

  吴国的灭亡

  吴国在孙权去世之后,出现了为争夺皇位骨肉相残的局面。皇室内部兄弟相残,就意味着大臣要战队,就要相互拉仇恨。那么从前的大家庭就会变成狗咬狗的局面,局势越是紧张,所要采取的手段也必然残忍,人们对权力的角逐也必然跟家剧烈。吴国的内乱导致了大部分人才的流失,还有整个皇室的口碑。

  在吴国鱼蜀国的联盟上,吴国一面拖着蜀国应对魏国的进攻,一面在闲暇的时候保持着对蜀国欺凌。也就是说后来的孙刘联盟已经是名存实亡,同样是彼此之间从在着极大的不信任,各怀鬼胎。这导致了后面在以司马昭为首的魏国军队攻打蜀国时,吴国居然毫无防备。蜀国的灭亡间接地导致了吴国地覆灭,一个唇亡齿寒地道理,这里不必多说。

  司马昭之心

  司马昭本来打算是在消灭蜀国之后三年,就消灭吴国的。但是由于急功近利,也是屡屡受挫。我个人大胆猜想了一下司马昭的个人想法,他很有可能是想统一全国之后称帝的。司马昭在暮年时期是和曹操很像的,想称帝而不得。只有在统一了中国,这样才能名正言顺的称帝,并不能直接学习曹丕的禅让。后来史书上是怎么说曹丕的,大家也都知道。

  所以司马昭还是非常明白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然而时不待人,司马昭于公元265年9月去世。但是他为司马炎的称帝创造了很好的机会,因为曹丕在面君权的事情上已经成为了始作俑者,司马炎的复制就不会承受太多名誉上的损失。同时司马炎前期的励精图治也是挽回了很多名誉,但是后期却沦为了欲望的奴隶。

  大家现在应该有所明白了,当时带头灭蜀的人是司马昭,虽然说司马炎也有参与,但是并不是话事人。而且蜀国的灭亡是比吴国要早很多年的,纵观古代中国历史,有很多雷同的地方。那么大家自然也很清楚,所谓的联盟只是由于利害关系的媾和,并没有永远的盟军。

  蜀国和吴国的覆灭,并不是表面上我们所看到的外交不积极,其根本原因是各自内部的政治腐败问题。所谓“滚滚长江东逝水……”,过去的事情,某个集团和人的胜利是有原因的,谈论历史我们不能忽略文学,但是我们因该正视历史问题,过多的文学假设无非只是对现实的逃避。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