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然:孙权的发小,曾与赵云较量结局如何?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09-21浏览:28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然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在很大程度上过于凸显了魏、蜀两国的文臣武将,而对东吴名臣勇将的描述却很少,甚至有很多都与事实相悖,比如说孙权中晚期的名将朱然,就是被严重歪曲的一个历史人物。
从《三国志朱然传》中的记载来看,朱然与孙权是发小,与孙权同年。孙权接掌江东之初,朱然也开始为东吴效力。只是前期东吴延续的老臣太多,而又各个光芒四射、功绩显著,所以他在孙权早期的执政生涯当中并不凸显。到了孙权的中后期,东吴老将们陆续离世之后才开始逐渐显现出来,一直到赤乌十二年(公元249年)离世。
朱然在为东吴效力的过程中,参加过多次著名的战役,并在其中屡立战功,是孙权帐下名副其实的著名武将。但就是这样一个名将却在小说当中却被描绘成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人物,完全成了一个跑龙套的角色,只在第七十七、八十四两个章节当中出现过,并且在其中的戏份非常少。
朱然第一次在小说中露脸还说得过去,跟史料当中的记载也基本相符。毕竟在征讨荆州、擒杀关羽父子的时候,朱然只是参与其中的一个主要将领,当然不能算他一个人的功劳。在这场战役中吕蒙是总指挥,负责全面督军,而在临沮截击关羽的过程,则是朱然跟十二虎臣中的潘璋共同执行的。所以这场战役的最终胜利,是在东吴众将的合力之下才完成的。
不过,朱然在小说中的第二次露脸就过于歪曲事实了。在小说当中,朱然为了配合前军的进攻截击了刘备的后路,结果还没有立功,就被赶到救援的赵云一枪给挑了,这是跟事实严重相悖的。关于这一点,在《三国志》中有明确的记载。
据《三国志朱然传》载,黄武元年(公元222年),刘备亲率大军攻伐宜都,誓要一举荡平东吴为关羽父子报仇,“刘备举兵攻宜都”。朱然奉命率五千兵马随同陆逊一同抗击刘备大军,“(朱)然督五千人与陆逊并力拒备”。朱然在战斗中一马当先、勇猛无畏,大破蜀军的前锋部队,“(朱)然别攻破备前锋”,并截断了蜀军的后路,“断其后道”。刘备大军最终在东吴众将士的合力抗击之下兵败身退,“备遂破走”。战斗结束之后孙权论功行赏,朱然在此战中力战有功,被晋升为征北将军,册封为永安侯。
通过这一段记载,有两点可以确定:首先,当时朱然确实是跟随陆逊参与了夷陵之战,而且也的确截断了刘备的后路,并且在其中立下了大功;其次,朱然在战斗中表现的勇猛无畏,破前锋断后路立了不小的战功,但是完好无损并没有牺牲,战役结束之后还被孙权进行了封赏。
另外在《三国志赵云传》注引《云别传》中的记载,就更加证明了“赵云枪挑朱然”的荒谬之处。据该传称,吕蒙擒杀关羽占据荆州后,刘备愤怒不已,决议亲率大军征讨孙权,“欲讨权”。当时赵云知道了刘备的决策,当即出面进行了劝谏,他向刘备表明当前的强敌是曹魏,而并不是东吴的孙权。赵云认为,目前的当务之急应该先集中精力剿灭曹魏势力,东吴自然就能够顺服。
不过,赵云的这些建议并没有得到刘备的采纳。不仅如此,刘备还将赵云这位经验丰富的老将排除在东征的队伍之中。该传称,刘备下令让赵云镇守益州东部的江州地区,作为东征大军的后援,实际上则是对赵云的一种惩罚,其结果是在夷陵之战中以惨败收场。当时赵云得知消息之后,立即率部前去接应,当部队开拔至永安的时候,吴军已经退兵了,两人根本就没有在战场上较量的机会。
通过这一段记载我们依然能够得出两个结论:首先,赵云并没有跟随刘备参与夷陵之战;其次,赵云率部前去接应刘备的时候,吴军已经退兵,并没有进行交战。赵云既然没有跟吴军交战,自然也就不可能“隔空”枪挑朱然。因此,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赵云枪挑朱然只是作者对历史演义的一种表现手法,并不能当作真实的历史事实来看待。
猜你还喜欢
- 11-30 在三国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曹操又是如何享年六十六岁?
- 11-30 建安二十四年到二十五年之间,为何成了三国的关键年份?
- 11-30 三国时期武将投降是很常见的,为何唯独于禁投降非议多?
- 11-30 张飞这个三国有名的猛将,为何却被自己的手下在半夜杀死?
- 11-30 三国谋士多如过江之卿,夏侯氏为何是武将中的佼佼者?
- 11-30 古代的士兵都是怎么来的?兵制经历了哪些变迁?
- 11-30 在三国耀眼的星光下,哪些人才一身本事却遭世人遗忘?
- 11-30 贾诩是三国时曹魏的著名谋士,他最后又是怎样的结局?
- 11-29 如果将刘邦放在三国乱世,他能重新建立一个新的汉朝吗?
- 11-29 到了汉末三国时期,杂号将军得到了怎样广泛的应用?
- 11-29 司马懿在三国时期笑到了最后,可是他凭借什么能笑到最后?
- 11-29 在古代究竟是哪5个原因,使得曹操最终没能统一三国?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