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著名谏臣杨继盛,名垂万古而不朽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09-20浏览:34分类:历史
杨继盛,史上著名谏臣。其为嘉靖帝中晚期进士,入朝为官,受到张居正老师徐阶的赏识,官至兵部员外郎。
杨继盛是个苦孩子,七岁丧母。父亲娶了个后妈,于是开始了放牛的生活。 七岁的童工杨继盛牵着牛站在私塾窗边的角落里,忍受着屋内小朋友们鄙夷的目光,这一站站了六年,十三岁,终于感动父亲允许他进入私塾读书。杨继盛不负众望,相继考取秀才和举人,之后进入国子监学习。当时的国子监祭酒为徐阶。徐阶没想到就是这个年轻人,10年之后为了他的胜利,付出了生命。
国子监的同学们大都是官宦子弟,杨继盛就成了个异类。当同学们吃喝玩乐时,杨继盛在废寝忘食的学习,终于一举中第。分配到南京吏部做了个小官。这是个苦差事,但是杨继盛很知足,年少时的刻苦学习,就是为了现在的报效国家。
后来蒙古鞑靼部落首领俺答率军攻打明朝,时为大同总兵仇鸾贿赂俺答,答应开放马市,杨继盛弹劾仇鸾。被仇鸾记恨诬告,先关进诏狱,后发配到荒凉地区“狄道”。杨继盛教化当地少数民族,被称为“杨父”。后仇鸾败亡,杨继盛 回朝官至兵部员外郎,这个职位又闲又肥,富得流油。之所以杨继盛时来运转,是因为受到严嵩的举荐。
严嵩,史上著名奸臣。京剧中一张大白脸,不是曹操就是他严嵩。虽说严嵩青史留名,名声很不好,没啥道德观念,在领导嘉靖面前没啥原则,以其60多岁高龄极尽溜须拍马之能事。但是却是个好父亲,好丈夫。对于其子严世藩自不必多说,自己儿子,爷俩联合贪的不亦乐乎。却只取了一个妻子,和妻子欧阳氏相濡以沫多年,一生没有纳妾。其位高权重,在那个年代这种行为的难得程度堪比现在连中几次彩票特等奖。可见忠奸好坏都是相对的。
严嵩举荐杨继盛,不是因为多喜欢他,而是因为严嵩和仇鸾是仇人,本着仇人的仇人就是朋友的原则。但是严嵩做梦没有想到,耿直如杨继盛,如果敌人名单上仇鸾排第二,那他严嵩就是第一。于是杨继盛决定上书弹劾他。
在明朝,大家互相弹劾,弹来弹去已经成了家常便饭。杨继盛用了最特别的方式,死弹——以生命为赌注,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弹劾。一把年纪的严嵩差点气的背过去。想破脑袋也不明白为什么,事实上很多人也不明白。他的朋友们劝他,不要这么激进,从长计议。杨继盛一笑置之。
杨继盛弹劾严嵩十大罪,被严嵩下到诏狱。被打的剩下半条命。在这个 污秽不堪诏狱里。杨继盛做了一件旷古绝今的事情。
在一个深夜,杨继盛被剧痛唤醒,腿骨已经被打断,腿肉被打掉,露着骨头和筋。在这个潮湿肮脏的牢房里,伤口已经腐烂感染。杨继盛叫来狱卒借一点灯光。于是这个狱卒看到了令他魂飞魄散的一幕
杨继盛用手里的碗片聚精会神的刮着腿上的腐肉。碗片不锋利,腐肉也不容易割掉,腐肉刮掉之后,露出了骨头,杨继盛又开始刮骨头上的筋膜。这是难以忍受的剧痛,杨继盛却面无表情,一声不吭。
看守心态早就崩了,他在这个诏狱看到很多被打的面目全非嚎啕大哭的犯人。但这个冷静的人却给他最深的恐惧。他想逃,可是腿软的说什么也迈不动。他浑身颤抖着,这时一个声音打破了沉静
“不要动,我看不清了。”
就这样杨继盛活了下去,但是三年后,仍然被严嵩斩首,临行前赋诗一首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报恩,留作忠魂补
当时明月评价他
历经磨难,矢志不移,叫做信念。不畏强权,虽死无惧,叫做勇气。
杨继盛,即使再过500年,这个名字仍将光耀史册。
这里讲一下杨继盛的妻子
杨继盛年少时娶了同村张氏女子为妻,当时的杨继盛几乎一贫如洗。当然当官之后,杨家也一直很清贫。三十二岁的杨继盛才进士及第。也就是说这些年几乎张贞一个人撑着这个家。
在杨继盛入狱期间,目不识丁的张贞托人向朝廷上书“如果罪重,不能赦免,请用我的头颅代替夫君的性命,我的丈夫必然会为国家效死疆场,报皇上的恩德”。
杨继盛知道这件事后,写信给她“我作为臣子,为国家大义死不足惜,你一定要多多保重,好好照顾孩子,我在九泉之下也感激你”。后来杨继盛被杀,张贞不久也自缢殉夫。
作为一个女子,杨继盛入狱之后,从没抱怨她的丈夫没有为家庭考虑,仍然支持他,甚至要替他死,也许在她心里悔教夫婿觅封侯,宁愿守着清贫日子平安的过一生,直到后来自缢,留下两个娃娃。
如果给这种行为一种定义,我想这就是爱情吧。自杀的行为,对错不论,只想说,得妻如此,夫复何求?沧海横流,唯真爱不变。
往往自小家境贫寒的,长大之后执着于名闻利养。但是杨继盛没有。如果韩信当年可以放下权利,懂得功成身退我相信他不会落得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
杨继盛如果懂得韬光养晦明明前途似锦,但是他没有。
在监狱之中明明可以来个痛快,少受些折磨,但是他没有,用一种恐怖的方式活了下来。开启了严嵩倒台的序章。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究竟是什么支撑着他。我想是写入灵魂的信念,我相信这样的人纵然斗转星移,改头换面,仍不失英雄本色。
杨继盛,杨涟,文天祥等无数的仁人义士,为了国家的兴亡,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而正是这些人撑起了华夏的脊梁。
这种精神,正是那些少数民族政权比如成吉思汗的子孙在入主中原之后,百思不得其解的。究竟是什么支撑着这些在他们看来不堪一击的人。而这种信念,古往今来,始终未曾变过。
杨公铁肩扛道义,名垂万古而不朽。
猜你还喜欢
- 11-30 与正规军比起来,明朝锦衣卫的整体作战能力很强吗?
- 11-30 明朝火器究竟有多厉害?在当时有哪些引以为傲的火器?
- 11-30 明朝火器在当时处于一个什么水平?为何说只是“略”高?
- 11-30 明朝在防线上设立九边重镇后,其总兵力共有多少人?
- 11-30 在明朝弘治年间,朝廷陆续设立了哪九个军事重镇?
- 11-30 朱翊钧是明朝第13位帝王,他为何不再踏进金銮殿一步?
- 11-30 明朝也是个大统一王朝,为何没有出现后宫干政与外戚专权?
- 11-30 明朝的梃击案究竟是郑贵妃所为,还是太子朱常洛自导自演?
- 11-30 锦衣卫这个天子亲军,在明朝这个内外环境是如何衰落的?
- 11-30 古代大臣上朝时,他们手中的板子是什么作用?
- 11-30 明神宗的什么承诺,势必会引起明朝重大的政治危机?
- 11-30 到万历十四年,明朝长达几十年的国本之争有怎样的背景?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