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方宝剑是什么?它有多大的权利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09-19浏览:42分类:历史
还不知道影视剧上可以斩杀昏君和奸臣的尚方宝剑,它到底有多大的特权的读者,下面历史屋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想必很多人在电视上都看过尚方宝剑,它的作用可以说是威力无边,是所有“兵器”当中的老大。之所以这么说,并不是因为它本身有多厉害,而是因为它的象征意义。
人们经常说它既可以斩昏君,也可以斩奸臣。皇帝的权力已经足够高了,可是依然抵不过此剑的威力,如果身为皇帝却过于昏庸,同样有可能被它诛杀。那么这把宝剑的特权,是否真的能够有电视上所说的那么神奇呢?到底能不能斩杀高级官员呢?
其实它早在汉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不过最初并非叫这个名称,而是被称为斩马剑,因为它在闲置的时候,被放置在名为“尚方”的机构中,所以干脆在斩马剑的前面加上“尚方”二字。
这个机构是在秦朝时期特例的,专门为皇帝铸造器具,凡是皇帝所用的器具,都是由这个地方铸造并且保管,从这里打造出来的剑被称为“尚方剑”,因为是御用的,所以又在剑的前面加了一个“宝”字。这便是它名称的来历。
既然已经说了,尚方这个机构所铸造出来的所有器具,都是由皇帝专用的,那么这把宝剑,自然也就是皇帝的专用器具。
在电视上,只要是皇帝所用的东西,都象征皇帝本人的存在,哪怕只是他所用的筷子或者碗,甚至是穿过的一条裤衩。当这些东西出现在百姓面前时,所有的百姓都得对其毕恭毕敬。
和其他寻常物品相比,此剑的威力更加强大,凡是携带他的人,不管本身等级多高,都具有先斩杀后上奏的权力,方便执行任务。
早在汉代时期,尚方宝剑就已经被授予大臣了。
据说汉成帝在上位之后非常重视他的恩师张禹,直接让他的恩师当丞相,同时还封他为侯爷。原本皇帝想要重用谁,做臣子的都无法干涉,可是这位张禹在得到重用之后,却完全不把其他臣子放在眼里,仗着自己是皇帝的恩师,再加上自己又是丞相,做起事来向来都是毫无忌惮。
当时有一位名为朱云的大臣,对他的这种行为非常厌恶,于是便当着众人的面,向皇帝索要斩马剑用来杀一个奸臣,以警告其他臣子。皇帝看他如此有心,心里感到非常欣慰,于是便问他想要斩谁。朱云大胆果决的告诉他:“丞相张禹”。皇帝听到一个臣子竟然那么放肆,敢弹劾自己最信任的老师,心里的愤怒之火一下子压制不住,直接下令拉朱云出去斩首。站立在旁边的士兵们听到皇帝的话语之后,上前把朱云拉出去,在过门槛的时候,朱云紧紧的拉住门槛,愣是把门槛给拉断了。
这时候朝中的左将军,摘下身上所有能够代表官位的东西,不断的磕头给朱云求情,皇帝看在左将军如此为他求情的份上,就饶过了他。这事完了以后,相关部门前来更换门槛,皇帝却拒绝更换,还说留下这已经被扳断的门槛来警示自己,同时也用它纪念敢于进言的臣子。
一个名为张留孙的道士治好了元朝皇后的疾病,皇帝在感激之余想要将他立为天师,这名道士不敢盲目接下如此重任,于是选择拒绝。
皇帝在他拒绝之后,让尚方铸造一把剑送给他。从皇帝的行为来看,尚方剑在这时候,已经作为非常贵重的赏赐物品了。
在一五九二年,蒙古某个部落的酋长做出了叛变之事,并为了平定叛乱,特地拿了一把尚方宝剑给魏学曾,让他带着宝剑前去监督战争。可是那叛变势力过于强盛,魏学曾竟然拿捏不住,皇帝只好将他撤了回来,让叶梦熊代替他上阵,同时也让魏学曾把尚方宝剑交到叶梦熊手里。叶梦雄手握尚方宝剑,各路兵马都听他的指挥,很快就平定了叛乱。
所以明朝的皇帝,便经常把尚方宝剑交到主将手里,以便在战争的时候,更方便调动部队,以免在关键时候缺乏增援,而使战争失利。
从历史上看来,影视剧上所说的它可以用来斩昏君除奸臣,确实没有夸大,但是它更大的作用是用来震慑,而非斩杀。
它虽然被赋予了生杀大权,实际上却没怎么见过血。与其说让它来杀人,倒不如说用它的震慑力来震慑奸邪,以减少谗臣的存在。至于说它可以斩昏君,这一点倒没有证实,毕竟从来没有皇帝死在尚方宝剑之下。就连用它来斩杀的高级官员也是极少数的。
猜你还喜欢
- 11-30 与正规军比起来,明朝锦衣卫的整体作战能力很强吗?
- 11-30 明朝火器究竟有多厉害?在当时有哪些引以为傲的火器?
- 11-30 明朝火器在当时处于一个什么水平?为何说只是“略”高?
- 11-30 明朝在防线上设立九边重镇后,其总兵力共有多少人?
- 11-30 在明朝弘治年间,朝廷陆续设立了哪九个军事重镇?
- 11-30 朱翊钧是明朝第13位帝王,他为何不再踏进金銮殿一步?
- 11-30 明朝也是个大统一王朝,为何没有出现后宫干政与外戚专权?
- 11-30 明朝的梃击案究竟是郑贵妃所为,还是太子朱常洛自导自演?
- 11-30 锦衣卫这个天子亲军,在明朝这个内外环境是如何衰落的?
- 11-30 古代大臣上朝时,他们手中的板子是什么作用?
- 11-30 明神宗的什么承诺,势必会引起明朝重大的政治危机?
- 11-30 到万历十四年,明朝长达几十年的国本之争有怎样的背景?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