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刘伯温也有糊涂的时候,一记昏招让明朝军队变弱了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09-19浏览:34分类:历史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屋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刘伯温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刘基,字伯温,明朝开国功臣,以谋略过人著称于世。在明朝开国战争中,刘伯温伴随朱元璋左右,参与重大军政决策,是朱元璋最为重要的智囊团成员之一。“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是明武宗代表明朝皇帝对他的一生做出的最高评价。

  然而很长时间以来,形形色色的野史逸闻、民间传说中,刘伯温的形象逐渐偏离了他的本来面目,被神化过度的倾向愈来愈明显,俨然成为一个天文地理无所不知、未卜先知算无遗策的“半仙”,与正史中他的真实形象相去甚远。

  在真实历史中,刘伯温的特点有两项:一是长于用兵筹谋,他虽是文人,却熟读兵书,胆识过人,战争年代他是朱元璋的军事高参。二是他性情刚烈,以直言敢谏、不徇私情著称,所以朱元璋才会把他任命为专管纠劾百官的御史中丞,因此把他比作诸葛亮未免以偏概全,他的性格和经历其实更像魏征或者包拯。

  另一方面,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刘伯温也不例外,他也并不能做到时时处处总站在正确的一边,也会犯错误捅娄子。他的一记昏招,曾导致明朝军队战斗力迅速下滑,变成了一头没牙的老虎。

  明朝开国后,百废待兴,刘伯温全面参与了明初军政构架的制定与搭建。《明史》记载,刘伯温曾向朱元璋提出过一项影响深远的建议,“太祖即皇帝位,基奏立军卫法”,刘伯温向朱元璋建议推行“军卫法”。

  所谓“军卫法”,是明代的一种独特的军队管理与运作体系。“军卫法”的特点有三个。第一是全国军队化整为零,五千多人为一卫,一千多人为一所,分别驻扎各地边防要隘,担任守土之责。各个卫所,都归京城大都督府和兵部共同交叉管理。如此一来,可以有效防止统兵大将拥兵自重、尾大不掉,危及朝廷。

  二是各地卫所普遍实行军队屯田。各地驻军按人数拨给田亩,士兵分为“守备军”和“屯田军”两部分,轮流担任军事作战任务和耕种田地。各地驻军自给自足,不必依赖朝廷千里迢迢运输军粮,给朝廷省去一大笔养兵费用。

  三是各地军队实行“军户”制度,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世袭职业军人制度。军户家中的男丁,世世代代为国家服兵役,不得“脱籍”或改行。如此一来,可以保证朝廷有源源不断的兵额补充,省缺繁杂的招兵之劳。且士兵都是出身军旅世家,从小舞刀弄棒,兵员质量也有保证。

  这套“军卫法”,看似完美无瑕,益处良多,但具体实行起来,实际情况却要复杂得多。首先,军队屯田全面推行之后,给一些贪婪无良的武将提供了捞取不义之财的良机。他们把要么军屯田地私自霸占为个人资产,役使士兵无偿耕种,田地产出收益却全被武将私吞。很多士兵实际上形同奴隶,终年劳苦不得休息,却衣不蔽体,啼饥号寒。

  其次,“军户”制度,严格限制了士兵的择业自由,用强迫手段挟制士兵世代为朝廷服兵役,不得人心。明初频繁战争造成大量士兵伤亡,幸存士兵又因屯田制被破坏而生活困苦不堪,导致士兵不堪忍受,大量逃亡,军队中出现大量空额。《筹海图编》记载,有的地方士兵逃亡数量占到十分之七。主管将官却隐匿不报,借机大肆“吃空饷”,导致明朝军队实际数量严重不足。

  凡此种种,使得明朝军队战斗积极性极为低下,战斗力根本无从谈起,逐渐退化成一头没牙的老虎,空有其表,却无法完成守土卫国的重任。明朝正统十四年的“土木之变”,明英宗带领国家最为精锐的部队御驾亲征,在兵力占据绝对优势前提下,却被瓦剌人全歼,就是典型的恶果。

  此后,朝廷上下有识之士深感“军卫制”弊端极大,纷纷上书请求对此进行调整革新。最终,屯田制和军户制在很多地方被取消,明朝兵制逐渐开始推行“募兵制”和“军饷制”,刘伯温的“军卫法”至此名存实亡。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