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要诛杀蓝玉,灭李善长全家70多口?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09-19浏览:45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元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众所周知,朱元璋作为草根出生的皇帝,不仅创下了放牛娃荣登天子之堂的彪炳千古之记录,更是在当政时期因大肆屠杀功臣而被扣上了“暴君”的帽子。不过这确实不假,仅胡惟庸一案,朱元璋就屠杀3万人,当事人胡惟庸被诛九族,李善长一家70多口全部被杀;蓝玉一案,朱元璋一次性屠杀1.5万人,当事人蓝玉被剥皮,死相可谓极尽惨烈。
为何朱元璋如此这般残忍?好歹这些文臣武将为他打下了大明江山,他就一点人性没有吗?
仔细审视这些文臣武将的行为就会发现:他们之所以被杀,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他们自己作死。
以蓝玉为例,公元1731年他便开始了军旅生涯,为朱元璋南征北战、建功无数,最为人称道的是1388年,在补鱼儿海大破元军,俘获众多元朝贵族。朱元璋封其为凉国公。
但随着功劳的积累、爵位的提升,蓝玉日渐骄纵跋扈、目无皇帝。深夜过关,守门侍卫按规定未给其开门,蓝玉便派兵攻破;凯旋而归之时,面对朱元璋的受封他嫌太低配不上他,公开宣称他应受封太师。之后他的跋扈愈演愈烈,竟然勾结锦衣卫结成朋党,拥兵自重、意欲谋反。因此事发之后,朱元璋对其剥皮、诛九族,可谓恨得咬牙切齿。
李善长早先很受朱元璋礼遇,朱元璋一口一个“先生”称呼之,可谓对其极其敬重。而从小便有远大志向的他经过仔细调研,发觉朱元璋乃帝王之才,于是一门心思追随朱元璋开拓伟业,为其出谋划策、总揽军务,堪称朱元璋的萧何。朱元璋对其也是极度信任,面对朝中之人对李善长受封为相的不满,朱元璋当着文武大臣的面为其辩护道:“我既为君,善长当为相。”并时时称赞他“处事果断”、“为朕分忧”。
只可惜年纪越大,李善长脾气也见长。李善长的亲信李彬犯了贪污罪,被上报至了刘伯温,刘伯温经过审理,证据确凿、按律当斩。李善长闻之赶紧跑至刘伯温那里,又是送礼又是求情,甚至拿出了胡搅蛮缠的本领逼迫刘伯温释放李彬。刘伯温没吃他这一套,将李彬问斩。这让李善长非常恼火,于是他立马奏报朱元璋,诬告刘伯温滥用职权,并且事后频频排挤打压刘伯温,逼得刘伯温告老还乡。
经此以后,李善长思想越来越狭隘,也越来越跋扈,开始培养起了同乡人组成的淮人集团,就因为胡惟庸是他的同乡,便在他的偏心举荐下入朝为相。
在此期间朱元璋也对其多有提醒,并且当面斥责他“独断专行”、“目无皇上”,以予警醒,可惜李善长均未有所改变。最终因过于嚣张跋扈,裹进了胡惟庸案,引起朱元璋的愤怒,77岁高龄之际,附带全家70余口被推上了刑场,真可谓罪有应得。
由蓝玉和李善长的所作所为可知:他们二人在朱元璋事业成就之前,尚能谨小慎微、一心为公,一旦天下大定、功成名就之后,他们便显露出了自身狭隘的一面。蓝玉作为一代功勋卓著的武将,便开始骄纵跋扈,堪比天高、目无皇帝。当然让朱元璋最不能容忍的是,他竟然有谋权叛逆的不臣之心,这飘飘然得还真不知道了何种地步。
李善长早先时候绝对属于品德才能兼备的好臣子,也是朱元璋的好帮手,每一件事都处理得井井有条、恰到好处,不愧为饱学诗书、深富涵养之人。等到其功成名就之后,内心的魔鬼便释放了出来。开始抛弃了以解救天下苍生为己任的良好夙愿,转而开启了自私自利的小圈子,大肆培植淮人为主的同乡势力。并因一件私事,对同为朱元璋打下天下的股肱之臣刘伯温胡搅蛮缠、排挤诽谤。刘伯温都怕了,不得不告老还乡,可见其心胸有多狭窄。
因此,朱元璋诛杀蓝玉,灭门李善长全家70多口,不全是因为朱元璋的“暴君”性格,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们自己作死。
猜你还喜欢
- 11-30 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他又是如何规定了新的退休年龄?
- 11-30 朱元璋除了每天批阅奏章之外,他还有着哪些日常生活?
- 11-30 对于刘伯温而言,朱元璋的态度为何却是先扬后抑?
- 11-30 朱元璋成为一方霸主之前,他对待百姓又是怎样的态度?
- 11-30 对于朱元璋而言,他为什么要制定低薪养官的政策?
- 11-30 在朱元璋心里,朱标为什么始终是他最喜欢的儿子?
- 11-30 在后世的诸多争议当中,朱元璋凭借怎样的能力成了皇帝?
- 11-30 在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为何不按常理出牌选择新太子?
- 11-30 与正规军比起来,明朝锦衣卫的整体作战能力很强吗?
- 11-30 明朝火器究竟有多厉害?在当时有哪些引以为傲的火器?
- 11-30 明朝火器在当时处于一个什么水平?为何说只是“略”高?
- 11-30 明朝在防线上设立九边重镇后,其总兵力共有多少人?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