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明朝七品县令有权力处死三品将军吗?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09-18浏览:39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元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自从有了戏说历史的电视剧后,网络上的一些历史写手,也乐于将野史、甚至伪史当成正史来贩卖。比如,几年前就有人编造了一个“七品县令诛杀三品将军,最终还获得得皇帝重用”的故事,至今还被人当作正史传播。故事里的人物有三个,他们分别是杀人者张度、被杀者耿天喜以及裁判朱元璋。
故事的标题大同小异,都很有冲击力,均为《七品县令处死三品将军,惊动皇帝,县令回答8个字,被无罪重用》之类的。故事的发生是这样的——
朱元璋创业成功,建立大明后,开始大赏功臣,其中有个叫耿再成的老部下,由于早已战死沙场,为示隆恩,就给耿将军的儿子耿天喜找了份肥差——耿天喜以三品将军之身去镇守朱元璋的老家——凤阳。但是,这个耿天喜却不是下正经孩子,上任后,不顾百姓死活,只顾自个享受,抢男霸女,无恶不作,以至怨声载道。
受到委屈的凤阳百姓,就跑去找凤阳县的父母官——凤阳县令张度那里去告状,期盼父母官能为凤阳的百姓作主。但是,官大一级压死人啊,一个七品县令,与堂堂的三品将军相比,中间差了整整四级,他哪有能力除恶啊?虽然张度只是个七品县令,却是个能为民请命的好官,面对耿天喜的种种不法,他不能坐视不管。
他也曾劝诫过耿天喜,可是耿将军根本不听他的逆耳忠言,依旧我行我素。最终,张度冒着灭族的危险,设计除掉了耿天喜(就是请耿天喜来家喝酒,然后在酒桌上就把他给宰了)。耿天喜可是朝廷的三品将军、功臣之后,这样轻易地被一个小小县令给杀了,那可是惊天大案——如何处置张度,被有司直接上报给朱元璋了。
朱元璋接报后,是龙颜大怒,亲自审讯这个胆大妄为的七品县令。张度被解押进京后,面对震怒的朱元璋,一边向皇帝请罪,一边将凤阳百姓状告耿元喜的状纸递了上去。张度对朱元璋说:“虽皇子有罪,也必杀之,况一耿元喜乎?”
贫民出身的朱元璋坐天下后,对贪官污吏是深恶痛绝,所以,执政后,将治贪惩贪当成人生大事来抓。耿天喜祸害凤阳百姓,其罪当诛。加之,朱元璋非常欣赏张度有的胆识和正气,不仅赦免了张度,还把他留在身边,接连升职,大受重用。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会发现,这个故事,其实是一段漏洞百出的“伪史”。
首先,从常理上说,一个三品将军出行,并不可能是“单刀赴会”,亲兵卫队是少不了的,而张度仅凭几个衙役就能把三品大员的耿天喜抓起来,是不可思议的(即使是张度有这个胆,手下的衙役也未必敢下手)。并且,不经审理上报就擅自将人处死,即便是个普通人犯,县令也作不了这个主的,何况是朝廷的三品命官?
其次,来看看耿天喜到底是何许人?按照故事中的交代,耿天喜是朱玩璋手下大将、泗国公耿再成的儿子。据《明史》记载,耿再成确实有个儿子,只是,名字并不叫耿天喜,而是耿天壁。
《明史·卷一百三十三·列传第二十一》记载:耿再成,字德甫,五河人。从太祖于濠,克泗、滁州。耿再很早就投靠了朱元璋,并立下赫赫战功。但是,至元二十二年(1362年)二月,处州苗帅李佑、贺仁德等叛变,耿再成当时正在吃饭,身边兵卒未满二十人,耿再成闻变上马迎战,挥剑连断数槊,最终受伤落马,不屈而死。
金华苗帅蒋英等叛,杀胡大海。处州苗帅李祐之等闻之,亦作乱。再成方对客饭,闻变,上马,收战卒不满二十人,迎贼骂曰:“贼奴!国家何负汝,乃反。”贼攒槊刺再成。再成挥剑连断数槊,中伤坠马,大骂不绝口死(《明史》)。
耿再成为叛军所杀后,他的儿子耿天壁才出场。耿天壁在《明史》中的表现是这样的——
子天璧,闻父难,纠部曲杀贼。比至,李文忠已破贼斩之。遂以天璧守处州。拒方国珍、张士诚皆有功,擢指挥副使。克浦城,捣建宁,走陈友定。征襄阳,进至西安。招谕河州、临洮,皆下。改杭州指挥同知。七年出海捕倭,深入外洋,溺死。
耿天璧并不是因罪而亡,而是奉召出海围剿倭寇,不小心掉进海里淹死的,算是以身殉职了。
其三,虽然,明朝洪武年间有个叫张度的,但是,他根本就没有担任过凤阳县令。据《粤大记》《一统志》及《增城县志》等史料载,张度是明初学者、诗人,广东番禺人,后移居增城。
张度出生于读书人家庭,他的祖先张飞一是番禺黄岐角人,荟萃各家学说于一身,尤其精通《周易》,由此得到当时许多广东学者的推崇,更将其引为宗师,其学更被人称为“黄岐张氏易”。张度之父张复礼也治《周易》,通晓程朱理学。出生于这样的家庭,张度自小便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并于元朝末年考中秀才,任高要县学教谕。
朱元璋据有天下后,张度又积极应试,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考中进士,授官监察御史。其后历任常州知府、吏部左侍郎、吏部尚书等职。在常州知府任内,勤政廉洁,注重教化,政绩显著,考绩居于首位。张度平生为人清谨,持大体,为官清廉,秉公办事,有崔清献遗风,“誉望为时所推仰”。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好官,张度最终却是受惊吓而死。
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用法依然严峻苛刻。朝中大臣有违旨的,处事失误的,一旦被查出,多数被处以极刑,甚至还会连累家人和朋友。在这种形势之下,朝中官员人人自危,整天提心吊胆过日子。
张度为官清廉,秉公办事,担任监察御史以来,也得罪了不少人。他目睹蓝玉案的残酷后,更是处世谨慎,不容出一点小错。但在某次办理公务的时候,他还是不慎犯了小过失。
犯了错的张度十分懊悔,也非常害怕,便闭门谢客,闭门反省,但是,最终,张度仍是在担忧和懊恼中猝然而逝。张度猝死的消息被上报朝廷,明太祖朱元璋感叹道:“张度为何至此啊!”皇帝派人检点张度遗物,发现只有在书筐里收藏着作为俸余的几两白银。朱元璋叹息之余,命人以大臣礼为张度收殓、安葬。
如果看到后人如此编排张度与耿天喜,朱元璋也会坐起惊问的:“你说的这些事,朕怎么不知道?”在网络如此发达的时代,一个真正聪明的读者,要学会辨真识伪,这样,才不会不为谣传所惑。
猜你还喜欢
- 11-30 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他又是如何规定了新的退休年龄?
- 11-30 朱元璋除了每天批阅奏章之外,他还有着哪些日常生活?
- 11-30 对于刘伯温而言,朱元璋的态度为何却是先扬后抑?
- 11-30 朱元璋成为一方霸主之前,他对待百姓又是怎样的态度?
- 11-30 对于朱元璋而言,他为什么要制定低薪养官的政策?
- 11-30 在朱元璋心里,朱标为什么始终是他最喜欢的儿子?
- 11-30 在后世的诸多争议当中,朱元璋凭借怎样的能力成了皇帝?
- 11-30 在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为何不按常理出牌选择新太子?
- 11-30 与正规军比起来,明朝锦衣卫的整体作战能力很强吗?
- 11-30 明朝火器究竟有多厉害?在当时有哪些引以为傲的火器?
- 11-30 明朝火器在当时处于一个什么水平?为何说只是“略”高?
- 11-30 明朝在防线上设立九边重镇后,其总兵力共有多少人?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