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朱元璋当初定都凤阳 为何最后会选择南京呢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09-18浏览:39分类:历史

  还不知道:朱元璋定都凤阳的读者,下面历史屋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朱元璋对待自己的家乡——凤阳可谓是感情异常特殊。根据朱元璋自己描述,他就像是扎根在凤阳土地中的一棵小草。在连年的斗争中,他一直备受这实践的冷酷,但是一旦回到凤阳的土地上,他就马上感觉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的踏实。也正是这样,尽管在洪武元年朱元璋定都应天(南京当时的称谓),但是由于无法割舍的乡情,朱元璋就提出来一个另大臣们十分震惊的计划:把首都设在老家凤阳。

  其实就在朱元璋称帝前后,朱元璋同大臣们就首都选址进行过许多次讨论,因为应天在全国的位置偏于东南,所以大臣们都提出过长安、洛阳、开封和北平等方案,这四座城市都是历史名城,当得起首都之选。但是大臣们谁也没想到朱元璋提出的凤阳建都方案。朱元璋给出的解释是:应天离中原地区很远,控制北方很难。但是凤阳却是离中原地区很近,而且前面有长江后面有淮河,定都凤阳就可以补救应天的不足。大臣们听后,除了朱元璋的一干淮西老乡外,其它大臣都十分震惊难以接受。因为凤阳实在是十分贫穷区域狭小,而且经济落后,周围无险可守,无论从哪方面考虑,它都不是建都合适之选。其实大家也都知道他罗列以上的论据,其实也就是思乡心切。但是大臣们也深知他的说到做到的性格,也都没有再说什么,既然他这么定了,那就这样干吧。

  于是在公元1369年,也就是朱元璋称帝的第二年九月,朱元璋正是下令在其家乡建中都。在朱元璋的这一设想计划中,他将自己的故乡做为未来的首都之地,应天到时成为陪都。尽管朱元璋一向都注重节约,但他对于中都建设狠下血本,他把全国当时所有可以调用的资源,都用来把中都建成一座“万年不易的金汤之地”(出自《实录》)。

  经过百万民工六年部分昼夜的建设,凤阳地界上一座座雄伟的宫阙相继而起,凤阳由之前一直默默无名的小城突然变成了当时全国最大的城市。根据史料记载,凤阳由里外三道城垣,三城相套,布局十分宏阔,气势也极为雄伟。此外,根据朱元璋的要求,还在城墙内关键部位灌注熔化的铁水,目的就是使凤阳“垂之万事”。

  在洪武八年,朱元璋还亲自回到了家乡,检查中都的建设情况。然而,另大多数人都没想到的是,朱元璋在看完这个花费全国所有资源和人力的新都之后,他做出了一个决定:废除中都。

  根据史料记载,朱元璋做出这一决定是因为,当时第一功臣,也是他的老乡李善长向他秘奏了一件事:有人对中都建设动了手脚,“下了镇物”。原来,此次建设中都的工程工作量大,但是都没有给工人工钱,这些被迫调来干活的工人心中十分不满,在建设宫殿时,埋下了诸如纸人等诅咒性的东西,以此希望来给将来居住者带来坏运气。现在所有的工程基本都建设了,想把它们拆实在太困难,只得放弃。

  性情残暴的朱元璋此时反应也是可以预料到的,根据后来的史料记录,朱元璋下令处死了所有参与修建宫殿的工匠。在这其中,特别需要根大家提一个人——当时主管工部的薛祥。他为人十分仁厚,见不得这些工匠为个别人的作为全部冤死,于是冒死向朱元璋请求:皇上啊,这只有木匠才可以做到将那些镇物下入宫殿中,铁匠和石匠根本做不到。也就是他这一句话,直接挽救了以前多人的性命。

  在我们今天看来,就是因为偶然发生的这么一件事,导致了辛苦建设的中都全部废弃,这是十分难以理解的。但是,在那个年代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手下群臣都觉得这是理所应当,原因只有一条,天下就是皇帝的天下,我们做的所有事情都要围绕皇帝的意思来做。所以,要让朱元璋为了百万名工人六年的辛苦建设,而自己每天处在具有心里阴影的皇宫中,这是绝对不允许的。但是,也许是历史实在看不下去朱元璋的做法了,在他儿子朱棣时期,终于实现了应天作为陪都的愿望,只可惜他这个造反成功的儿子把首都而非迁到北平,而非迁回他们老家凤阳。而凤阳自此之后也只作为皇家陵墓,逐渐衰落了下来。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