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到少林寺问:朕也需要跪?方丈怎么回答的?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09-15浏览:57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元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历史上没有哪个开国皇帝如朱元璋这般,生前身后都有数不清的谈资,各种野史和笔记小说中到处充斥着朱元璋的故事,更还有各种各样的民间传说。一句话概括就是,朱元璋自带流量。但其实,我们看这些故事,大部分都是假的,并不是真正的历史,而且很多都是硬扯到朱元璋身上的。比如今天说的这个“拜与不拜”和“见在佛不拜过去佛”的故事,有人认为这件事发生在朱元璋身上,但其实,这个故事是欧阳修的杰作,发生在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身上,至于故事的真假,多半只能看做是一个故事。
朱元璋确实和佛寺的渊源很深,这源自他贫困的家庭条件,他童年时候跟随父母过着不断躲债的生活,后来他的父母和大哥在一场蝗灾和瘟疫的年景里相继去世,朱元璋和两个哥哥甚至买不起棺材,更没有地来埋葬亲人,最后坟地还是邻居可怜借给的一块地。之后朱元璋就到了皇觉寺出家做了小行童,干苦力挣个安身之处,但寺院也并不是他的容身之地,很快寺院穷了,就打发朱元璋外出化缘,实际上就是乞讨,朱元璋开始了长达三年的流浪乞讨生活。这一段生活对他的影响是深远的,后来他又回到了皇觉寺,并在不久之后投入到反元战争中去,从此,世间再无小和尚朱元璋,代之以杀伐果决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也因此,朱元璋和寺院有了不解之缘,说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后到少林寺去烧香,等到拜佛的时候,朱元璋突然问一边的方丈:“朕还需要跪吗?”方丈哪敢让皇帝跪啊,于是他机智的说:“见在佛不拜过去佛”。朱元璋一听这话,心里舒畅极了,高高兴兴回了宫,方丈用这句话救了整个少林寺,要知道,一个回答不好,很可能会给少林寺带来灾难。
实际上这个故事是后人强加给朱元璋的,而这个故事的主角之一是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故事是这样的:
赵匡胤称帝之后到相国寺去拜佛烧香,赵匡胤就问了一句:“朕当拜与不拜?”当时的僧录赞宁回了两个字:“不拜。”赵匡胤就又问了,这是为什么呢?然后目不转睛的看着赞宁,赞宁镇定自若地说:“见在佛不拜过去佛。”
赵匡胤喃喃的重复了一遍这句话,然后“微笑而颔之,遂以为定制。至今行幸焚香,皆不拜也。议者以为得礼。 ”
这个故事被欧阳修记录在笔记小说《归田录》中,翻开《归田录》,卷一的第一个小故事就是它,很多人可能对《归田录》不是很熟悉,里面的内容都是不被正史记载的朝廷遗事,我们熟知的《卖油翁》的故事就记录在这本书中。
说远了,我们再说回赵匡胤的故事,回答赵匡胤的这名僧人赞宁也并非籍籍无名之辈,实际上他相当的出名,并且是“紫衣僧”,被赐紫衣,也是相当的尊贵了。赞宁“颇读儒书,博览强记,亦自能撰述,而辞辩纵横,人莫能屈。”才华横溢,是北宋初期响当当的人物,也只有这样的人物,才能从容应对赵匡胤的问答。
在欧阳修的另一部著作《六一诗话》中,还有赞宁的一个小故事,也是机智满分,说是北宋初期有一个文词不错的方鸿渐喜欢嘲讽别人,一次与赞宁在大街上遇到了,就开口:“郑都官不爱之徒,时时作队。”
赞宁也不恼,随即对出来:“秦始皇未坑之辈,往往成羣。”
赞宁的意思很好理解,说的就是秦始皇焚书坑儒,方鸿渐属于未被坑的。而方鸿渐的句子又引出一个人来,他就是唐朝时候的一个诗人郑谷,此人写诗还是不错的,就是格局有点小,曾写过一首《寄献狄右丞》,其中有一句“爱僧不爱紫衣僧”,这一句算是酸溜溜的嘲讽。
紫衣僧开始于武则天时期,当时武则天为了制造舆论称帝,曾命男宠薛怀义带领一众僧徒找寻佛经的支持,于是一部《大云经》横空出世,这为武则天的称帝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包括薛怀义在内的约十名僧人被赐以紫衣,要知道紫衣一直是身份尊贵的象征,这就意味着僧人的地位得到了提高,但到底很多人不服气,所以才有了“爱僧不爱紫衣僧”的说法。
猜你还喜欢
- 11-30 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他又是如何规定了新的退休年龄?
- 11-30 朱元璋除了每天批阅奏章之外,他还有着哪些日常生活?
- 11-30 对于刘伯温而言,朱元璋的态度为何却是先扬后抑?
- 11-30 朱元璋成为一方霸主之前,他对待百姓又是怎样的态度?
- 11-30 对于朱元璋而言,他为什么要制定低薪养官的政策?
- 11-30 在朱元璋心里,朱标为什么始终是他最喜欢的儿子?
- 11-30 在后世的诸多争议当中,朱元璋凭借怎样的能力成了皇帝?
- 11-30 在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为何不按常理出牌选择新太子?
- 11-30 与正规军比起来,明朝锦衣卫的整体作战能力很强吗?
- 11-30 明朝火器究竟有多厉害?在当时有哪些引以为傲的火器?
- 11-30 明朝火器在当时处于一个什么水平?为何说只是“略”高?
- 11-30 明朝在防线上设立九边重镇后,其总兵力共有多少人?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