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项羽要杀刘太公,刘邦为什么很淡定?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09-14浏览:38分类:历史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屋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项羽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意思是说,项羽与刘邦对阵的时候,被断了粮草,于是抓了刘邦的父亲刘太公为人质,要挟刘邦退兵。刘邦却说,我们是结盟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要真把咱爹下锅,肉羹记得分我一碗。

  众所周知,古人重孝,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可刘邦眼睁睁看着父亲刘太公随时可能殒命,他的反应淡定的有点过头。他为什么一点都不着急,还有心思调侃呢?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刘邦了解项羽,知道他性格优柔寡断,认定了项羽不可能真的杀掉刘太公。然而,项羽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易怒,例如刘邦刚刚拿下咸阳的时候,他听信小人之言,不去求证,就要发四十万大兵攻打刘邦。遭到这样的挑衅,他根本不会手软,《史记》也明确记载,刘邦说完之后,他“欲杀太公”,只不过被项伯拦下了。

  其实,按照《史记》的记载,刘邦不关心刘太公的死活是应该的,毕竟他不是刘邦的亲爹——“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於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意思是说,虽然刘邦名义上的父亲是刘邦,但他其实是蛟龙与母亲刘媪结合的产物,是刘太公戴绿帽子的证明。

  当然了,虽然《史记》大部分记载都求实,但是作为唯物主义者,几乎没有人会相信这样荒诞的说法。那么刘太公落入项羽手中的之后,刘邦为什么不关心他的生死,还有心情调侃呢?小编认为,以下三点原因不容忽略。

  一、刘邦的性格使然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刘邦不仅出身低微,性格也非常无赖,例如他还在故乡的时候,去一处宴席上混吃混喝,没有随份子钱,却自称“贺万钱”,而且一点都不脸红,淡定的很。这样滚刀肉的性格,怎么可能接受项羽这么直白的要挟呢?更何况,不管刘太公是不是自己的亲爹,刘邦都能舍得放弃,毕竟他骨子里的冷血的,被项羽追杀的时候,为了逃跑的更快一点,数度把自己的一双儿女,从车上扔下去。所以,刘太公落入项羽手中之后,他的想法大约是,能救就救,不能救就恶心项羽一把。

  二、焦急反而会适得其反

  大家都知道,想要要挟别人,手中握着的东西必须值得对方重视,否则一点意义都没有。当时刘邦背负着数十万大军的期望,不可能妥协,如果项羽拿刘太公为人质的时候,他稍微表现出一点在乎,都可能让对方得寸进尺,摆出满不在乎的嘴脸反而能为刘太公创造一线生机。

  三、项羽身边还有项伯

  众所周知,项伯在鸿门宴之前,前往刘邦阵营,打算救故友张良,结果被刘邦和张良君臣摆了一道,与刘邦结为了儿女亲家,之后曾屡次庇护刘邦脱险。其次,他早就意识到了,项羽性情暴虐好杀,不太可能得天下,于是一直有意交好刘邦,想要为项氏一族留一条活路,不可能眼睁睁看着刘太公被杀。他是项羽的叔叔,是楚方阵营的核心人物,在刘邦表示在不乎太公的生死之后,想要保下一个无关紧要的人,简直是小意思。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