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明朝打不死的小强,曾惹怒三位皇帝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09-14浏览:36分类:历史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屋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明朝历史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封建社会,皇帝最大,要在皇帝面前胡说八道,挨个打,下个狱,都是小意思,闹大了满门抄斩也是常事。

  不管是真心劝谏,还是故意找打博名声,其实都是风险很高的一件事。

  大明朝,有个文官,先后惹怒三代皇帝,又是下狱,又是被殴,两次差点没命,但都硬生生挺了过来,很有点小强打不死的风范。

  这个小强名叫李时勉,其实“时勉”是他的字,他其实叫李懋,不过大家都称呼他李时勉,这叫“以字行”。

  李时勉也算是皇族后代,他家的老祖宗可以追溯到南唐后主李煜的叔叔这一辈,是李煜的第17世侄孙。虽说是早就过气的皇族,但那也是皇族,家族的底蕴还是很深厚的。

  李时勉是个读书人,他少年读书的时候,弄出来一个典故,叫做“裹足纳桶”。据《明史李时勉传》,“冬寒,以衾裹足纳桶中,诵读不已。”大冬天的,冷得要命,李时勉知道只要脚部保暖就不会觉得太冷,就拿皮毛把脚裹起来,还放进木桶,安心读书。

  李时勉高考成功,进入官场之后,还是挺受重用的,不过李时勉是个直性子,有啥说啥,终于成功先后得罪三任皇帝,差一点就一命呜呼。

  李时勉得罪的第一个皇帝是明成祖朱棣。

  当时,朱棣弄出来一个“天子守国门”,打算迁都北京,李时勉是江西人,不管用个人角度出发,还是从全局考虑,都不赞成迁都。于是,李时勉列举了种种不应该迁都的理由,上书给朱棣。

  朱棣很生气,皇帝有了想法,你们大臣就应该千方百计找理由支撑我的念头,哪有这么成心拆台的?不知所谓!

  很快,李时勉被爆脾气的朱棣扔进了大牢。

  不过,还好,只是吃了几天牢饭,没有什么杀头、流放之类的。

  李时勉得罪的第二个皇帝是朱棣的儿子明仁宗朱高炽。

  朱棣赏的牢饭,吃了一年多,李时勉又复出了,接下去该怼朱棣的儿子了。

  朱高炽登基之后,李时勉又开始巴拉巴拉,惹怒了好脾气的朱大胖子,“仁宗怒甚,召至便殿,对不屈。”个别谈话,李时勉还是固执己见。

  皇帝愤怒了,据《万历野获编》,“命金瓜士扑之,凡十七瓜而肋断。”让站殿的金瓜武士狂揍李时勉,一共打了十七下。《明史》说“胁折者三,曳出几死。”生生打断了三根肋骨。

  皇帝并没有要把李时勉一棍子打死,给了他一个交阯道御史的官职,命令他每天必须审理一名囚犯,上奏一件事。

  伤势未愈、死性不改的李时勉继续拿之前的上奏说事,三天三次上奏,彻底惹火了朱高炽。

  眼瞅着李时勉就要死于黑暗的锦衣卫大牢,却碰到一个认识的锦衣卫千户,之前,李时勉曾经帮助过这个千户,于是,千户秘密找来医生,终于治好了李时勉的伤。至于翻案,这就不是一个锦衣卫千户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了。

  几个月后,朱高炽身体眼看着就不行了,在与大臣交谈的时候,又想起李时勉,愤愤地说了一句“时勉廷辱我”。当晚,皇帝就驾崩了。

  李时勉没死,皇帝倒是死了。

  李时勉得罪的第三个皇帝是朱棣的孙子、朱高炽的儿子明宣宗朱瞻基。

  新皇登基,各方势力重新洗牌,李时勉被遗忘了,继续在锦衣卫大牢里度日。

  一年多后,有人在新皇帝朱瞻基面前提到了李时勉,朱瞻基立马气不打一处来,对哦,怎么忘了这个祸害,就是他气死了我爹。

  一道命令,把李时勉给我抓过来,我好好问问他,宰了这祸害。

  等待提审的时候,皇帝又转了念头,这等货色,有啥可多说的?第二道命令发出,直接杀了了事,我不问了。

  杀人的使者刚走一会儿,之前去提审的使者带着李时勉来了。皇宫太大,走岔路很正常。

  来也来了,就随便问两句吧。朱瞻基问,你到底说了些啥,把我爹气成那样?

  李时勉回答说:“臣言谅暗中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守孝的时候,不应该近女色,太子应该放在身边培养。

  朱瞻基怒气稍解,哦,敢情还帮我说话来着。

  皇帝接着问,你巴拉巴拉喷了这么多,还说啥了?李时勉又说了五六条内容,然后说实在想不起来了。

  皇帝问奏章的原件在哪里?李时勉回答说,早就被烧了。

  于是,一次君臣对话,让皇帝觉得李时勉是为国为民,还为当时还是太子的自己说话,李时勉莫名其妙度过一劫。等到杀人的使者回来复命的时候,李时勉已经被赦免,穿着新官服站在大殿上了。

  从此之后,“打不死的李时勉”誉声满朝。

  名声有了,但风险实在太大了。如果朱棣要杀鸡儆猴,如果没有锦衣卫千户的援手,如果朱瞻基直接命令砍头,也就没有后来了。

  还是做个吃瓜群众安稳些,不然,就会像李时勉那样被“瓜”打。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