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为什么人品才干出众的朱瞻墡没成为监国?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09-13浏览:35分类:历史
据《明英宗实录》正统十四年七月癸巳(十五日)条载,明英宗出征前一日,“命郕王祁钰居守,驸马都尉焦敬辅之”,“礼部奏居守事宜,合如宣德五年钦定事例”。可见,明英宗离京后,郕王朱祁钰是“居守”,而非“监国”。
居守和监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居守,也称留守,是指皇帝出征或巡幸时,留置重臣守护京城或行部,太子、藩王、宗室、大臣均可。监国,则指皇帝外出时,由另一重要人物留守宫廷代替皇帝处理国事,通常由太子担任,偶尔也可由藩王担任。二者比较,监国的政治色彩远远浓于居守,权力也大得多。
明英宗离京至被俘的日子,朱祁钰作为京城留守,只是一个形式上的摆设,没有任何实权,“在京在外,凡有紧关重事,差人赍本赴行在奏请,其余常事奏本该科编收,候车驾回日通类奏请发落”。也就是说,大事要事要向皇帝奏报,由皇帝拿主意;平常事情暂时放下,等皇帝回来后统一处理。明英宗如此安排,使朱祁钰在居守期间的身份很尴尬,也使得京城一度出现权力真空。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大明帝国蒙羞。八月甲子(八月十七日),消息传来,举国震惊,大明朝急需一位大人物主持国家事务。当时,明英宗没有立太子,明宣宗遗孀孙氏成为地位最高贵、最有话语权的人。作为一个女人,孙太后无意抛头露面,再者,她也没有这个能力。国不可一日无主,孙太后想到了一个人,此人不是庶子郕王朱祁钰,而是她的小叔子襄王朱瞻墡。
朱瞻墡是明仁宗朱高炽第五子,明宣宗朱瞻基的弟弟。据《明史》记载,朱瞻墡“庄警有令誉”,其人品才干在几个兄弟中均出类拔萃。“英宗北狩,诸王中,瞻墡最长且贤,众望颇属”,国家出现重大变故,让朱瞻墡担任监国代理国政,不仅是众臣的意愿,也是孙太后的意愿。再者,朱瞻墡早在父皇驾崩后就有“监国”和“居守”京城的经历,政治经验非常丰富。正是出于这几点,孙太后“命取襄国金符入宫”,意在舍弃朱祁钰,让朱瞻墡入京监国,但没能成功。
很显然,这是朱祁钰做的好事。国事紧急,在没办法的情况下,孙太后不得不授权居守朱祁钰,“乙丑(八月十八日),皇太后命郕王监国”。在敕书中,孙太后对朱祁钰说,“皇帝率六军亲征,已尝敕尔朝百官,今尚未班师,国家庶务不可久旷,特命尔暂总百官,理其事。”这道敕书,使朱祁钰获得了“朝百官”“总百官”的崇高地位,也得到了问政理政的监国大权。九月初六,朱祁钰由监国而称帝,是为明代宗,遥尊远在瓦剌的明英宗为太上皇帝。
朱瞻墡虽然与监国之职擦肩而过,但他心系社稷,关心国家安危。得到明英宗被俘的消息后,“瞻墡上书,请立皇长子,令郕王监国,募勇智士迎车驾”,请求朝廷立明英宗长子朱见深为太子,让郕王朱祁钰监国,同时招募智勇之士赴瓦剌迎回明英宗,以求通过积极手段,粉碎瓦剌阴谋。朱瞻墡的藩国远在江岸,奏疏传到北京时,朱祁钰已经当了皇帝。大局已定,朱瞻墡也无可奈何。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八月,明英宗归国,朱瞻墡担心朱祁钰对明英宗苛刻,于是“又上书景帝宜旦夕省膳问安,率群臣朔望见,无忘恭顺”,但朱祁钰并未听从。
明英宗复辟后,“从宫中得瞻墡所上二书”,字里行间看到了叔叔朱瞻墡的一番真切感人之心,“乃赐书召瞻墡,比二书于《金滕》”,将朱瞻墡比作周公。明英宗对朱瞻墡非常优厚,一是“诏设襄阳护卫”,提高他的政治待遇,保卫他的人身安全;二是“命有司为王营寿藏”,参照帝王提前立茔的做法,提前为他营建坟墓。可以说,朱瞻墡在明英宗时享尽荣华富贵,“礼遇之隆,诸藩所未有”。 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朱瞻墡薨逝,享年七十三岁,史称襄宪王。
猜你还喜欢
- 11-30 与正规军比起来,明朝锦衣卫的整体作战能力很强吗?
- 11-30 明朝火器究竟有多厉害?在当时有哪些引以为傲的火器?
- 11-30 明朝火器在当时处于一个什么水平?为何说只是“略”高?
- 11-30 明朝在防线上设立九边重镇后,其总兵力共有多少人?
- 11-30 在明朝弘治年间,朝廷陆续设立了哪九个军事重镇?
- 11-30 朱翊钧是明朝第13位帝王,他为何不再踏进金銮殿一步?
- 11-30 明朝也是个大统一王朝,为何没有出现后宫干政与外戚专权?
- 11-30 明朝的梃击案究竟是郑贵妃所为,还是太子朱常洛自导自演?
- 11-30 锦衣卫这个天子亲军,在明朝这个内外环境是如何衰落的?
- 11-30 古代大臣上朝时,他们手中的板子是什么作用?
- 11-30 明神宗的什么承诺,势必会引起明朝重大的政治危机?
- 11-30 到万历十四年,明朝长达几十年的国本之争有怎样的背景?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