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时,朱元璋最喜爱的女婿梅殷拥兵40万为什么不救建文帝?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09-13浏览:37分类:历史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于贫寒,元末天下大乱之际,要过饭也做过僧侣的朱元璋后来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一路戎马于是后来建立了明朝。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后,把自己的儿子都分封到了各地为王。并且还制定了一条祖训,那就是当皇帝身边出现奸佞之臣时,藩王有起兵清君侧之权利。
朱元璋大肆分封诸侯王并制定这么一条祖训,目的很明显是为了明朝能够长治久安,为了加强皇室本身的力量故而这样做。但是他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当藩王的势力没有节制的发展到一定程度,必定对皇权构成一种威胁。其实这一点平遥县训导叶伯巨早就跟朱元璋提过醒,但朱元璋非但不听还杀了叶伯巨。
听人劝吃饱饭,虽然朱元璋做了皇帝后再也没饿着过。但是他去世后,他的长孙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后却因藩王势力过大丢了皇位和江山,最终朱允炆的生死也成了个谜。说是建文帝即位后削藩力度太大,最终激发了燕王朱棣的起兵造反。其实,这朱棣对侄子继承皇位本就心存不满。朱允炆刚即位就急着削藩,不过是让朱棣造反找了个理由罢了。
在当年朱元璋的祖训的指导下,1399年燕王朱棣自北京起兵,打着“清君侧,靖国难”的口号挥师南下,开始了他冠冕堂皇的夺位之争,史称靖难之役。靖难之役之初,朱允炆派出了老将耿炳文北上平叛。但因为耿炳文的一战失利,便将主帅更换为了李景隆。
这李景隆虽然也是名将之后,开国功勋的儿子。但其实这家伙和纸上谈兵的赵括是一路货色,谈兵可以真打起仗来就不行了。李景隆自从接过主帅大旗,就从未打过一场漂亮仗。结果是损兵折将,东躲西藏。因而导致了本来占上风的建文帝很快便转攻为守起来。
朱棣乘胜追击,到了1402年,明朝都城南京已经岌岌可危了。当时朱棣大军要攻打南京,经过淮安是最便利的。当时驻守在淮安的将领叫梅殷。梅殷是朱元璋的女婿,建文帝的姑父。1378年娶了朱元璋的次女宁国公主,在朱元璋的众多女婿中是最受朱元璋喜爱的一位。因而,梅殷在明初很吃香。朱元璋去世后曾留下密诏,让梅殷辅佐朱允炆。
1402年,朱棣以向明太祖朱元璋进香为由,想借道淮安攻打南京。但是梅殷不许,并且还把朱元璋搬了出来,说进香之事朱元璋早就有禁令,谁不遵守就是不孝。意思很明显,就是不让朱棣通过。后来朱棣写信恐吓梅殷,说他兴兵清君侧是谁也挡不住的。结果送信的使者被梅殷割掉了耳朵和鼻子,只留下嘴巴。梅殷之所以留下使者的嘴巴,是为了让使者告诉朱棣什么是君臣大义。
朱棣一看气得不行,结果只能绕道扬州攻打南京了。两个月后,朱棣即攻破了南京城,而迎接燕军进城的正是那个李景隆。打仗不幸做叛徒倒是一流的。朱棣攻入南京城后,皇宫失了一场大火,之后朱允炆便不见了踪影。当时梅殷仍驻军在淮安,朱棣逼迫宁国公主给梅殷写了封血书劝降。梅殷捧着血书询问建文帝如何,使者说:死了。
梅殷听了故作悲痛的说道:我本应随君王而去,但看眼下形式,我姑且忍耐一会吧。然后在黄彦清的建议下,为建文帝发了丧,其后便进了南京城。当初梅殷不给朱棣让道,看似很忠君爱国。但拥兵40万的梅殷,在朱棣兵临南京城下时却见死不救,实则是伪君子一个。而且听说建文帝死了,梅殷非但没有以身殉国,反而还去了南京。如此看来,梅殷的品行的确有问题。
梅殷虽然选择了苟且偷生,但最终的下场也不光彩。1405年梅殷入朝时,被前军都督佥事谭深和锦衣卫指挥赵曦挤到了水中,结果活活淹死了。后来谭深、赵曦都被斩首抄家。这是明朝的官方说法。而实际上,是朱棣本人亲自安排了梅殷的死。因为《明史纪事本末》、《国朝献征录》中均记载,审判谭深、赵曦时,这二人都说是朱棣安排的。
又况且梅殷和朱棣素有嫌隙,当初朱棣借道淮安梅殷是拒绝了的。梅殷死后,宁国公主哭着跑到皇宫,扯着朱棣的衣服管朱棣索要梅殷的下落。朱棣只能说梅殷是为国捐躯了,后来朱棣封梅殷的两个儿子做了官,但这也是看在宁国公主的份儿上。
猜你还喜欢
- 11-30 与正规军比起来,明朝锦衣卫的整体作战能力很强吗?
- 11-30 明朝火器究竟有多厉害?在当时有哪些引以为傲的火器?
- 11-30 明朝火器在当时处于一个什么水平?为何说只是“略”高?
- 11-30 明朝在防线上设立九边重镇后,其总兵力共有多少人?
- 11-30 在明朝弘治年间,朝廷陆续设立了哪九个军事重镇?
- 11-30 朱翊钧是明朝第13位帝王,他为何不再踏进金銮殿一步?
- 11-30 明朝也是个大统一王朝,为何没有出现后宫干政与外戚专权?
- 11-30 明朝的梃击案究竟是郑贵妃所为,还是太子朱常洛自导自演?
- 11-30 锦衣卫这个天子亲军,在明朝这个内外环境是如何衰落的?
- 11-30 古代大臣上朝时,他们手中的板子是什么作用?
- 11-30 明神宗的什么承诺,势必会引起明朝重大的政治危机?
- 11-30 到万历十四年,明朝长达几十年的国本之争有怎样的背景?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