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徐盛在东吴是什么地位?最后的结局如何?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2分类:历史

  徐盛三国时期孙吴名将,以勇武而闻名。 接下来历史屋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黄武三年(224年),魏文帝曹丕以孙权不肯送儿子为质为由,大举伐吴。曹丕亲率十万大军南征,准备一举荡平江东,结果他还没有与吴军交战,就被吴将徐盛修筑的百里围墙吓退。那徐盛为何能吓退曹丕呢

  一,投靠孙权

  徐盛早年因为躲避战乱而从家乡琅琊移居江东吴郡,因为骁勇好斗而出名。建安五年(200年),孙策病逝,弟孙权接管江东。孙权知道徐盛勇猛善战,于是委任他为别部司马兼柴桑县令,率领五百精兵驻守当地,抵御刘表部将黄祖。

  黄祖以为孙权年幼好欺负,于是派儿子黄射率数千精兵沿江而下,攻打柴桑。当时徐盛手下不到二百士卒,但他毫不畏惧,据城坚守。徐盛先用弓箭射杀射伤敌军千余人,然后率军出城攻击,大败黄射。黄射经此一战,认识到徐盛的勇猛,吓得再也不敢入侵柴桑。孙权听闻大喜,于是晋升徐盛为校尉、芜湖令。随后徐盛又奉命讨伐临城的山越,将之平定,得以升任中郎将。

  二,对抗曹操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操南征孙权,进军濡须口,徐盛于是随孙权抵御曹军,将之击退。后来曹军大规模进攻横江,徐盛因此率军前往抵御。结果吴军乘坐的战船遇到风暴,被刮到长江北岸。众将畏惧曹军,不敢出船作战。徐盛因此独自率军登岸,身先士卒的冲入曹军阵中砍杀。曹军被徐盛的勇猛吓到,于是纷纷逃走。最后徐盛凯旋而归,获得孙权大力称赞。

  三,志向高远

  黄初二年(221年),孙权担心刘备为替关羽报仇伐吴,又害怕魏文帝曹丕趁火打劫,于是主动向曹魏称臣。曹丕大喜,于是派邢贞册封孙权为吴王。孙权于是亲自前往都亭,迎接邢贞。邢贞以为孙权畏惧大魏,于是态度傲慢,使得张昭与徐盛等人十分气愤。

  徐盛对同僚说:“我们不能挺身而出,为主公消灭魏蜀,一统天下。反而让主公与邢贞订立盟约,这不是很耻辱吗?”邢贞听了很吃惊,就对随从说:“江东有徐盛这等将相,恐怕并非真心臣服大魏,是不会久居人下的。”孙权则称赞徐盛的忠诚,于是封他为建武将军、都亭侯、庐江太守。

  三,抵御魏蜀

  黄初三年(222年),刘备为了替义弟关羽报仇,东下伐吴。最后刘备遭陆逊火攻,惨败而逃。徐盛于是乘胜追击,攻下蜀军许多营寨。曹丕趁机分兵三路伐吴,派征东大将军曹休进军洞口。因此徐盛与吕范、全琮渡过长江,抵御魏军。结果吴军遭遇大风,损失许多战船与士卒。徐盛因此收揽剩余兵马,与曹休隔长江对峙。曹休轻视吴军,于是派兵攻打徐盛。徐盛率兵拼死作战,击退魏军。曹休见吴军英勇顽强,只得撤退。孙权对徐盛更为重视,封他为安东将军、芜湖侯。

  四,吓退曹丕

  后魏文帝大出,有渡江之志,盛建计从建业筑围,作薄落,围上设假楼,江中浮船。诸将以为无益,盛不听,固立之。文帝到广陵,望围愕然,弥漫数百里,而江水盛长,便引军退。诸将乃伏。(三国志·徐盛传)

  黄武三年(224年),曹丕大举攻吴,想要一鼓作气,平定江南。徐盛于是向孙权建议:在建业外围筑上围墙,修建篱笆,并在墙上设置假箭楼,让长江中飘满战船。吴军众将认为此举无用,于是反对。但孙权在徐盛的执意进谏下,采纳此计。曹丕到了广陵,看到江南的围墙绵延数百里,江中飘满战船,江水又波涛汹涌,既感到震惊也赞叹孙吴实力强大,还叹息魏军虽强却无用武之地,于是退军。吴军众将见了,纷纷称赞徐盛很有谋略。不久徐盛病逝。

  总的来说徐盛是东吴名将,骁勇善战,不惧生死,多次身先士卒的冲入魏军阵营而击败魏军,为东吴巩固在江南的统治立下很大功劳。曹丕伐吴时徐盛修筑百里围墙,还在长江中布满战船,使得曹魏认识到孙吴实力的强大,使不善水战的魏军更加畏惧,只得知难而退。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