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历史上荀彧与曹操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他的死说明了什么?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6分类:历史

  荀彧,大汉王朝的殉道者,士族风骨的卫道者。这是今天历史屋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三国志》作者陈寿在给荀彧写的传记最后有句评价,“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从这个评价当中可以看出,陈寿对于荀彧是非常推崇,但同时也有些同情的,认为荀彧最终没能实现自己的志向。那么荀彧的志向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匡扶汉室,做一个汉家忠臣!

  荀彧出身颍川荀氏,是当时天下有名的士族,荀子之后。荀彧少年时,就有“王佐之才”的美誉。公元189年,26岁的荀彧被举为孝廉,担任守宫令,掌管皇帝的笔、墨、纸张等物品。所以从一开始荀彧就是东汉朝廷的官员,不像郭嘉只是曹操的谋士,他们两人有着本质的不同。因为董卓祸乱朝廷,所以荀彧请求外放为官,之后辞官归家。后来为了躲避战乱,举家迁往冀州投奔韩馥,结果到了河北发现袁绍已经占了冀州。

  荀彧此时的想法首先应当是安身保命,因为不光有自己还有宗族一大家子。同时看到汉末的乱象,荀彧也在寻找能够匡扶汉室的人。因为荀彧没有条件自己起兵,所以他只能选择现有的各路诸侯来辅佐。公元191年,荀彧以远见卓识最终选定了曹操,于是离开袁绍,投奔当时仅为东郡太守的曹操。公元189年,曹操在陈留首倡义兵,而且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我认为这是荀彧选择曹操的一个重要原因。

  荀彧对于曹操是非常重要的,曹操的深根固本、奉迎天子等重大战略都是荀彧提出的。战术上,荀彧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公元196年,在荀彧的建议下曹操迎汉献帝都许昌,天子进彧为汉侍中,守尚书令。侍中是天子近臣,尚书令在东汉是总览一切政务的首脑。此时曹操实力还很弱小,和汉献帝的关系也没有发展到后来那样,荀彧是“居中持重”,曹操外出征讨之时,军国大事都由荀彧一人裁决(军国事皆与彧筹焉)。

  三国军队

  荀彧和曹操的关系也并非谋士和主公那么简单,更应该是一种合作关系。曹操和荀彧都是东汉朝廷的官员,尤其在曹操统一北方之前;曹操和荀彧是儿女亲家,并非单纯的依附关系。曹操自己对荀彧也非常尊重,曹操先后两次上表汉献帝请求给予荀彧封赏:“臣自始举义兵,周游征伐,与彧戮力同心……天下之定,彧之功也”。曹操的上表中也可以看出,曹操也认为和荀彧是勠力同心,而且非常肯定荀彧的功劳。

  人心是会变的,尤其是在实力不断膨胀的时候。曹操占据一郡一州之地时,或许没有太大的野心,可能也有匡扶汉室的志向。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灭吕布,平袁绍,逐渐统一北方之后,不由得曹操不产生野心。其实从公元191年到公元207年,是荀彧和曹操的蜜月期,曹操非常器重荀彧,荀彧也尽心竭力地帮助曹操扫除天下。虽然后世多认为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但其实在曹操奉迎汉献帝之前,也并没有多少人把汉献帝当回事,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曹操和荀彧重新树立了汉献帝的威信。

  关于荀彧之死有很多说法,《三国志·荀彧传》记载“十七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密以谘彧。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以忧薨。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裴松之在其后的注中引《魏氏春秋》的记载 ,说曹操给荀彧一个食盒,打开是空的,于是荀彧饮药自杀,《后汉书》中的记载也差不多是这样。我认为其实很明白,荀彧是被曹操逼死的,或者说荀彧自己选择了死亡。

  荀彧是忠心汉朝的,但是面对乱世,为了实现匡扶天下的志向,荀彧既然没有自己起兵成为一方诸侯的条件,他只能选择依附他人。慧眼识英雄的荀彧选择了曹操,荀彧帮助曹操剪除诸侯,扫平天下。或许荀彧知道曹操最终可能会走向篡汉这条路,但是为了心中的理想,为了天下百姓,他没有别的选择。荀彧之死,也是一个最好的解脱,解脱了乱世当中一个忠臣的纠结与无奈。哀哉,荀令君!痛哉,荀令君!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